我是烟雨人 ▷

等你几载又何妨?贺静

发表于-2011年01月16日 下午5:13评论-3条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结构深细缜密,音律绮丽谐婉,语言清新圆润。而且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绵绵的思念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极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首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情景交融,语短情长,感伤缠绵,暗寓其中。便让我止不住想起了《红楼梦》里的《葬花吟》,字里行间的哀怨的氛围缓缓流泻,让人莫名的泛起怅惘之情,心微微疼痛。一个“惜”字原本就是痛之意。放在百花怒放又飞花片片散落的晚春,直抒胸臆,似乎更添了一层淡淡的愁。如同《晋书?陶侃传》里所言:“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做珍惜、爱惜和重视之用。但是和“无”字相连,本意就大变,曲折细致。在小雨初晴的晚春,飘零在泥土中的花瓣啊,没有人珍惜和爱惜,漫天飞舞,没人重视而遭受糟蹋零落。

“教” 原本是动词,在这里解释为使或者是令。如在《周礼?师氏》“以教国子弟”解释一样,“教之者,使识旧事也。”坠在《尔雅》解释为落。但是从细微处入笔,在这里不光单单是落之意,还有“堕”的味道。多少娇嫩鲜艳的花儿啊,在晚春的细雨里渐渐泛白,带着一身的无奈,暗香清欠,无语凝噎。

借景寓情,以景衬情,景的绚烂,自然流畅出浓郁的情意。但是晚春被雨水冲刷过的花却就格外的凄艳。目睹了眼前绚烂又凄残的景物,引起了作者隐藏在心头的个人情感。一句“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便道出了他一直想说的心语。“抛”本义是丢弃。如同唐代元稹《琵琶歌》“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之意。不过,这个“抛”字在这里也自然、蕴含的蕴涵出作者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读来让人感觉含蓄而又回味深长。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红豆词》(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此词好似是唐代欧阳炯在《贺明朝》所说:“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只不过抛在这里做“掷”解释。红豆自古以来就是女子相思之物,所谓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道尽了有关“红豆寄情”的浪漫传说。

因为思念无处,故此只能是“抛家傍路,思量”。傍是傍边、靠近。“思”在这里就有讲究了。《书?洪范》解释:“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根基这样的解释,可以想象,这个“思”包含之广。思量、思量,在这里不能根绝《说文解字》解释为轻重。而要根据《楚辞?惜誓》“苦称量之不审也兮”解释为反思斟酌的意思。

离开家门,靠近路边仰望远方,“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辗转反复,想来,红尘一遇两怅惘。即便是远离旖旎繁华的生活,抛去尘世里的情仇,也是剪不断,理还乱,挥不散,袅袅的是浓浓的思念啊,让人肝肠寸断,泪湿栏杆。细看处,点点离人泪。往昔的缠绵,已经飘在风里,而你的一抹清影,却还在心头搁浅。思念是什么,谁又能说得清呢?或许正如歌曲《传奇》里所说“想你的时候,你在天边、在心里、在眼前”。 

这位落拓归客沉浸在暮霭四起的黄昏,满园回绕在如血夕阳中的,还是依依的情,袅绕笼罩。思量来来去去,心爱之人或许将离去,另结新欢。而朱颜已老的自己,又将淋浴在苍茫之中。思念可谓柔婉之美,可是却也是了了无期啊。此时多希望自己能是无情之人,这样会少一点忧伤,少一点痛。“无情有思”也暗示怅惘的别情背后,离愁油然而生。让作者“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真叫人伤感。这里苏轼写出了自己当时对王闰之的情感和态度。王弗之的离去,让他保守孤单和寂寞,但是面对小自己11岁的王闰之,他是有爱也有忧。对温情婉约的王闰之,苏轼是千百的喜爱,但是如若此时就迎娶,也难免会招人议论。站在家族辈分上而言,似乎也有点不合。如若就这样放下,转身便是错过。端庄俊丽的王闰之也会另嫁他人。何去何从,两茫然。这一茫然,便让王闰之等了3年。三年的时间也让王闰之长大成熟了,外界各种环境也开始稳定,在取得世俗认可后,苏轼迎娶了这个娇小柔媚的女子,兑现了自己对她的承诺。凝成了一句“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下片依然是写景抒情,不过里面就有对前妻的思念和往事的回忆。其中最为出名的要为“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了,不过这句让我想起了叶清臣在《贺圣朝?留别》词中也有“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看来此句是为苏轼《水龙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蓝本。

此词《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在晚春一个细雨散去的黄昏感叹。根据历史记载,1065年,苏轼的原配妻子王弗之离开人世, 1068年苏轼娶了比自己小11岁的王弗堂妹王闰之。这首词写于1068年,他和王闰之成婚之后王弗之的忌日。故此在这首词里不光切切絮絮倾诉,描述出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还写出了个人政治命运的凄苦。

两姐妹嫁给同一个男人,这样迂回曲折的炽烈恋情,感人肺腑的事情在历史中多如牛毛。远的有舜与娥皇、女英,近的有李煜与大小周。和苏轼如出一辙的可能要算是李煜了。李煜是在花容月貌的大周后离开人世整整四年之后迎娶了比自己小6岁能歌善舞的姨妹小周后。苏轼是在娴静聪慧的王弗之离开人世3年之后迎娶的王闰之。而在这两个绝色佳人等待的几年之前,就已经和各自的意中人成为情人。李煜和小周后早就暗生情愫,当时只是因为小周后太小,而且李煜已经和她的姐姐大周后成婚册封,故此只能等待。苏轼对温润如玉的王闰之也早有好感,只是当时早有王弗之,故此没有非分之意。

三年时间,在人一生里可谓长,也可谓短。但是为情等待三年,到时让人敬佩。特别是现代,爱情宛如空气,谁又会是谁的一生呢?故此,苏轼的顾虑也就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思维,而王闰之的坚韧却是滚滚红尘里的至尊。他们结婚之后,在繁花盛开的一天,当轼问王闰之,当年你怎么就相信我三年之后会迎娶呢?王闰之微笑着说:“我比你小,等你几载又何妨?”让苏轼泪流满面。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比你小,我可以等你到老”。

李煜和小周后结婚之后,李煜对国事已经没有了兴趣。专心致志地酒醉金迷。对小妻子是百般宠爱。一日,李煜在翻阅自己在公元964年偷偷为她写的词《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问她,当时压力重重,你为何不改初衷?没想清丽秀美的小周后斩钉截铁的说:“等你几载又何妨”。

相同的婚姻,相同的爱情,相同的回答,痴心不可方物,浪漫莫过于此。这两个痴情的女子最终也经历了种种坎坷,才和自己心爱的人喜结连理。婚后的生活虽然不如人意,但是彼此都和自己心爱之人相互偎依,走过风雨。小周后陪同李煜成为高级亡国奴,过着长吁短叹的凄寂日子。当李煜被毒死后,小周后也选择了殉情而去,可见夫妻两人感情甚笃,痴情绝代,我见犹怜。

而蕙质兰心的王闰之也是陪伴苏轼共同生活的25年,和苏轼情意深重,一起渡过最困难时,包括“乌台诗案” 和“黄州贬谪”被捕入狱那些大起大落。苏轼曾承诺要和她“唯有同穴,尚蹈此言”。所以在王闰之死去之后她的灵柩就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等到10年后,苏澈根据父亲当年的意愿,让他们合葬一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贺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等你几载又何妨
一语轻出费思量
浪漫不过如此
痴心痴情为何物
很难得的文章。解词解人解情

文章评论共[3]个
梦漪-评论

问好贺静!很好的一篇古诗词赏析,充满对大词人苏轼的无比崇敬和对他的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的无比欣赏之情。欣赏!at:2011年01月16日 晚上8:13

亦源-评论

欣赏、问好!at:2011年01月16日 晚上10:55

望溪榭客-评论

雁过……at:2011年01月27日 下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