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门”之随想明镜亦非台

发表于-2011年01月23日 上午10:14评论-1条

“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一直以来,总以为所谓“门”者,不外乎自在形成的屏障防护,即便有所推广,要守护的也只是心灵的港湾,因此才有“路不拾遗”前提下的“夜不闭户”,才有“叩击心门”的探索与追求。又或者文雅含蓄些,生出些许更为雅致的情愫,比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那种行色匆匆下的惊喜温馨与安宁祥和,比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那种记忆里的惆怅和美丽。殊不知,在科技革命的滚滚洪流下,伴随着观念大更新、思想大解放,各种概念的颠覆也在不经意间融入经济社会的角角落落。于是,在迂腐、贫乏的自我慨叹里,我蓦然发现:曾经简简单单的“门”,已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所以才有了“解密门”、“造假门”、“走秀门”等“若有实无、说无却有”的“门”之新品种。要是我还“刻舟求剑”般拘泥于“门之为门”而不能自拔,那就大错特错了。

于是,在笔尖的流泻下,我便不由自主地生出许多关于“门”的念想来。综观五花八门的各色“门”者,若略略分类,当摆不脱以下三类:

一为政治门。政治是大乾坤,然而大乾坤里也有小天地。宏观上看,“蚍蜉撼大树”往往和“可笑不自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被无可争议地归入到嘲讽一类的。就算要有所改变,充其量也只是“虫界的唐诘诃德——精神可嘉,行为不足取”。但是,放在微观的视角下,“蝴蝶效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何尝不是一种客观实在?加于临界点的那分动力,恰恰就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因素。在世界政治史上,充当“门”这种角色的,就发挥了这样的效用。于是,白宫的“水门”让尼克松在届中便无奈地收起勃勃雄心而黯然谢幕,引为恨事;小泽的“献金门”,让他与菅直人比拼的政治雄心遭遇“严寒”,心不甘情不愿地退居幕后;“维基借密门”引发世界范围内的信任危机,尤为搞笑的是个别“勾肩搭背”貌似“情深意重”的国家团体,究其实却也“互相拆台”、“互为贬损”,把“人前背后两张脸”演绎得十分精彩,让“政治互信”变得如食品安全般不靠谱,据说作为副产品之一,突尼斯已经被该门搅和得“天翻地覆”——总统仓皇出逃,总理和议长争当“代理”忙,“天有二日”让该国一片混乱……“给我一个支点,撬它个混沌懵懂”,很多时候,政治门就扮演这样的角色。

二为社会门。社会是万花筒,万花筒里天地宽。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于是,在林林总总的光怪陆离里,各种社会门“你方唱罢我登台”,层出不穷,教人眼花缭乱。当人们惊异惶惑于“x二代”的“四两拨千斤”式的成功路径时,以百元大钞燃点香烟的“炫富门”、犯事却狂妄叫嚣的“李刚门”、不考而胜的“特招门”等等应运而生;当人们忧心惶恐于公共利益光环下私人权益的保障地位时,在“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的论调下,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强拆门”、“恐吓门”;当人们以雾里看花的眼光看待法制对嫌疑人、改造人基本权利的保证时,各色“猫猫门”让云山雾绕的迷蒙更趋复杂;当人们对健康等方面的向往追求和现有的技术、成本极度不相匹配时,美好的期盼便会寄托于“低成本高效用”的各色“神话”,期冀在现有较低基础上“大庇天下众生俱欢颜”,然后就有了“神医”、“大师”之类的“李一门”、“张悟本门”,不一而足。“窥一斑而见全豹”,在“gdp”屡刷新高,而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的跟进却“望尘莫及”,彼此间的距离“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各种浮躁、不安、郁闷、迷茫、不满情绪在潜滋暗长中发酵,社会门就是这种情绪、心态的折射反映。

三为道德门。相对于钢铁、钢筋、水泥以高楼大厦、汽车桥梁等形式所进行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占领覆盖,“礼义仁智信”等精神层面的道德教化显得苍白无力,“短腿很短”,各种惊世骇俗的雷人雷言雷行层出不穷,“没有不敢做的,只有暂时想不到的”,强烈地冲击着传统道德模式浸染下的公众的神经,“迷茫”、“失守”甚至“沦丧”,成为人们关于道德现状评判的常用词汇。而各种道德门,恰恰为其做了佐证:有对“诚实守信”的反动,最典型的莫过于“华南虎门”,至今仍“哥德巴赫猜想”般充满悬念,其他诸如“造假门”、“抄袭门”、“火锅门”等,也很是让人纠结;有对“忠贞忠诚”的颠覆,“艳照门”、“车震门”、“兽兽门”、“拉链门”之类“你方唱罢我登台”,一浪接一浪,充斥其间;有对“助人为乐”的嘲弄,“彭宇门”昭示,在“信任危机”的社会氛围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否则会“黄胖舂年糕——吃力不讨好”,带来绵绵不绝的麻烦和烦恼。诸如此类,怎不教人疑心“世风日下”的囧状呢?

“门”的进化、异化,“门”的波及、普及,让“门”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状描述方式。究其实,却也不乏积极意义:首要的自然是有内容可宣泄,尽管毛主[xi]有诗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但所谓“万马齐喑究可哀”,倘使麻木禁锢导致社会只有一个声音一个腔调,那么这种暂时的蒙昧是可悲的,类别多样的“门”,恰恰为丰富的社会现实填充了各种感性的可用于宣泄的内容;其次是有途径可宣泄,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有“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经典论断,而“门”之前仆后继,则为各种情绪宣泄提供了有效的端口;再次是有时间可消解,“一门未平,一门又起”,在纷繁错杂的“门”的眩目冲击下,审美或者审丑疲劳让单个“门”的消极影响渐次化解,“江山代有丑闻出,各领污秽有一出”,社会也就因此而愈益安宁了。

“门是门,门非门,门也不门,不门也门”,在与时俱进的理念指引下,“门”的内涵在不断深化,其外延也在不断拓展。或许到了某个阶段,“门”也就会变得“寻常可见”、“怪之不怪”了。果如此,则随想种种,当可休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镜亦非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人是从门里来,又将到门里去,利是门,欲是门,生是门,死是门,爱是门,恨是门。
门有时洞开,有时紧闭,有时抬腿即入,有时强行挤入,人就在这出入间游戏着人生。 
文章理性思维有深度,让人读来颇有收益。

文章评论共[1]个
静月清荷-评论

门有时洞开,有时紧闭,有时抬腿即入,有时强行挤入,人就在这出入间游戏着人生。 文章理性思维有深度,让人读来颇有收益。at:2011年01月23日 中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