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酒香满城(春节)古蔺之子

发表于-2011年02月13日 晚上10:55评论-1条

今年春节,我涉足三座城市。她们分别是绵竹、泸州、古蔺,都是酒乡酒城。

先说绵竹。

绵竹,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被道教称为七十二福地之六十四福地,是西王母之女琼华夫人的治所,被美誉为“小成都”“川西明珠”。在民间广泛流传“酒画之乡,山水绵竹,不亚苏杭,人间天堂”。

绵竹水好,在沱江上游之源,一片圣洁之地,九顶山之水经千万年之沉淀在平坝区域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地下阴河,露头的泉堰众多,据《绵竹县志》记载,“沿山及平坝区地下阴河众多,泉堰密布”。“惟西南一线泉脉可酿此酒(即酿造绵竹大曲,剑南春)。”

“剑南之烧春”是流誉华夏的名酒,产生在政治长期稳定,经济十分繁荣,文化空前昌盛的唐代。唐代,绵竹属剑南道,唐宪宗后期,李唐王朝的的中书舍人李肇在撰写《唐国史补》的时候,就津津有味地把“剑南烧春”列入当时天下名酒之列。时至宋代,出现了蜜酒与鹅黄,形成了一个川蜀名酒系列。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绵竹道士杨世昌之间一段关于蜜酒的趣闻在中国酒文化史上留下千古美谈。据记载,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五年,绵竹武都山道士杨世昌十分高兴,作了《蜜酒歌》回赠,并在诗前小序中写道:“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吾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苏轼在《蜜酒歌》中赞美了蜜酒的香醇,也抒发了诗人愤世之情。鹅黄酒,汉州美酒专称。《东舆胜览》载:“鹅黄乃汉州酒名,蜀中无能及者。”宋代的汉州包括了绵竹、什邡、德阳、广汉。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写道:“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酿避鹅黄……”他的一部《剑南诗稿》,与酒有关的著名诗词蕴于其中。在宋代,酒的影响和作用透过政治、军事、经济充分显示出来,“酒税丞”的设置,张浚及属下赵开的“隔糟酒法”的实施,在当时社会和军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代康熙年间,《绵竹县志》详细记载绵竹大曲的酿造方法,并出现了朱、杨、白、赵较大规模作坊。据《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乾隆年间太史李调元,人称“李太史”,他宦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自谓“一笑市人谁知我,醉来高卧酒家搂”,并夸品尝尽天下名酒,是个十足的饮酒的行家,他却对绵竹大曲有一种特殊感情。在他的《函海》一书中记有“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泻,除湿及山岗瘴气”,又说自己“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还有清嘉、道时绵竹诗人李德杨诗云:“备仪充土产,却病比参强。”清末,绵竹著名大曲坊已增加到数十家,绵竹商贸因此更为昌盛,出现了“山程水路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真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的繁荣景象。

历史跨入20世纪以后,绵竹酒业又有了一番新的风姿。1919年间,曾“有大曲房二十五家,岁可出酒十数万,获钱五六万,销路极广”;1922年,绵竹大曲首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1928年再获四川省国贸展览会奖;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等十二家大曲酒作坊的产品,又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1932年四川省举办第一次名产品展览会,绵竹提供了多种产品送展,其中“恒丰泰”酿造的绵竹大曲酒首次被批准使用商标,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引起一番轰动。绵竹大曲成为成都“酒坛一霸”,当时一诗人曾为绵竹的酿酒家题词:“百里闻香绵竹酒,天下何人不知君”名闻遐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绵竹名酒的生产,1951年,成立了“四川绵竹县地方国营酒厂”,开始了传统酒业的复兴。1958年“绵竹大曲”中的优质产品根据历史记载更名为“剑南春”,这是绵竹酒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58年3月,酒厂组成了一个实验小组,从改变酿酒原料入手,为传统产品的风味进一步完美进行科技攻关,他们根据“红粮酿酒香”、“大米酿酒净”、“玉米酿酒甜”、“糯米酿酒醇”的感性,认识到“不同酿酒原料缩酿出的酒风味特点夜不同的规律”,他们反复实验,终于摸索出红粮(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按一定比例搭配。酿出的酒“芳、冽、甘、酿”恰到好处,其风味更加完美。1959年,“剑南春”工艺成型。用料以高粱、大米、糯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低钠含鳃,具有抗癌作用的玉妃泉水为水基,采用浓香型传统工艺,经老窖发酵、红槽盖顶、低温发酵、回沙回酒、去头折尾、分段接酒、储存勾调等工艺酵制,具有芳香浓郁、酒味醇厚、醇和回甜、酒体丰满、香味协调、恰倒好处等特点。1960年,国家遇到自然灾害,粮食非常紧张,白酒的生产原料都采用废糟、蔗皮、麦草等代替,但剑南春的生产仍未停止,还大力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本年每50公斤剑南春节约粮食151.8公斤,年产曲酒1004吨,年创税利3.63万元。1961年,剑南春荣获“全国优质名酒”称号,畅销全国各大城市。1963年,剑南春又荣获四川省名酒金质奖章。1973年,剑南春酒首次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并为不时同春酒的出口定下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剑南春开始出口,并远销日本、香港、澳门等地,并荣登全国八大名酒金榜。这种高质量的酒,经四川大学教授庞石帚先生考证后定名为“剑南春”。因绵竹是“剑南烧春”产地,剑南春既继承了唐代宫廷酒的风格,又有新的发展创新,“剑南春”典雅而含蓄,既联系绵竹酿酒历史,也关应了绵竹的地理位置,指示美酒产地。“剑南春”的名字,含义特别丰富,令人遥想天府平原上那令人神往的土地,而且深一层讲,“春”既含古人“春者何、岁之首”的意思,又比喻大地生机勃勃,征兆万物更新,从而引发人们“连绵不绝”的希望和信念。1979年成为全国八大名酒前四位,1984年成为全国十三大名酒前五位。1989年成为全国十七大名酒之一。

可以说,绵竹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或多或少地流淌着剑南春酒分子,绵竹经济离不开剑南春、绵春贡等酒业。

绵竹作为名酒之都,春节期间,自然少不了酒,从大树街到烧烤一条街再到盛世华章,从城西到城东,从城南到城北,酒早就和各色餐馆、酒吧、ktv厅联为一体。街头巷尾,富人穷人,到了春节,自然是少不了酒,仅管档次不一,但酒都是香美无比的。酒是绵竹人勤劳、智慧、热情、乐观精神的凝聚。

再说泸州。

泸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酒城。在泸州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中,酒文化最为深厚,最具特色。在中国产酒的若干城市中,泸州具有代表性,而且最早被称为“酒城”。

泸州酒文化源远流长,“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成于明清,盛于当代”。据史料和出土文物考证,泸州酿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华阳国志》记载,西汉时泸州就已享有“江阳尽道多佳酿”的美誉。现在泸州博物馆收藏的两只汉代饮酒角杯,以及汉代石棺上的《巫术祈祷图》和《对饮图》,反映了古江阳在汉代已是“以酒成礼”“以酒祭祀”“以酒宴乐”的酒业兴盛和崇尚酒文化的城市。汉代青铜麒麟温酒器在纳溪上马镇出土,更充分地说明了泸州人饮酒讲究情调、讲究酒器、富有文化。晚唐五代古窑址中出土的酒具表明,晚唐五代时的泸州酒业就十分发达。唐郑谷的《旅次遂州将之泸郡》中更有“荔枝春熟向渝泸”的诗句(“荔枝春”是当时的酒名)。宋代已经是“江阳酒有馀”(黄庭坚诗)了。宋熙宁年间,泸州是全国年商税额达十万贯以上的26个城市之一,其中酒税即占整个商税的33.6%,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支柱。这一时期,泸州出现了“腊酿蒸鬻,侯夏而出”的“大酒”和“自春至秋,酤成即鬻”的“小酒”。到了明代,“江阳酒熟花如锦”(杨升庵诗),醇香浓郁的泸州大曲酒便问世了。国宝窖池——“泸州老窖窖池”,就是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酒窖,一直沿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9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酒类行业的唯一,被誉为“中国第一窖”。从产生起就连续不断地为生产服务的“活文物”,全国仅有两项,即国宝窖池和都江堰。国宝窖池作为世界最古老、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酒窖,已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泸州老窖曲酒荣获金质奖,即称誉世界。在后来历届评酒会上,泸州老窖都获得金奖,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名酒之一。1952年,泸州大曲名列中国四大名酒前三位;1963年泸州老窖大曲名列全国八大名酒前三位;1979年泸州老窖特曲名列全国八大名酒第八位;1984年泸州老窖特曲成为全国十三大名酒之一;1989年泸州老窖特曲、沱牌曲酒成为再入全国十七名酒之列。几千年的酿酒技术积淀,形成了独具泸州特色的酿酒工艺。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组织对泸州老窖酒传统技艺进行整理和研究,形成了全国独有的浓香型白酒生产技艺科学体系。1957年由轻工部主持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关于浓香型曲酒酿造方法的技术专著——《泸州老窖大曲酒》。泸州老窖经验由此得以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全国各酒厂沿用。由于泸州老窖大曲酒的地位,浓香型酒被称为“泸型酒”。泸酒是国家浓香型白酒的评价标准。泸州老窖生产工艺,为国家2006年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泸州不仅生产酒和经营酒方面的文化积淀厚重,在酒的消费方面,也形成了一整套独具泸州特色的酒文化。其中最完整也最具泸州特色的是劝酒,从备酒、备酒具、备陪,到斟酒,到劝酒态度、语言,每个环节都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和希望客人多喝、喝好的心情。特别是劝酒语言及其运用,是非在泸州经过若干年锻炼而不能掌握的。

“风过泸州带酒香”。泸州是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十里长街千户酒”,古往今来,司马相如、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升庵、张问陶、赵藩、蒋兆和、王朝闻等历代名人都曾为之而陶醉,在泸州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特别是,黄庭坚等在泸州百子图饮酒活动留下的流杯池,至今尤存(现已搬至洞宾亭)。流杯池是历史上文人雅士饮酒行令(曲水流觞)的场地,是酒文化发达和文人聚集的历史见证,最著名的是绍兴会稽山王羲之等活动过的流杯池。全国留存至今的流杯池已不多见,而泸州现存的就有百子图流杯池(现在洞宾亭)和纳溪棉花坡流杯池、泸县天星流杯池、合江马街流杯池、合江凤鸣流杯池等五处。一地拥有五处流杯池,为天下之最。

泸州将从中国酒业生产中心、交易中心、会展中心、酒业标准中心、酒业研发中心、酒业人才中心、酒文化中心、酒业旅游中心、美酒美食中心、‘中国酒城’标识体系十大方面打造自己,不久的将来,泸州酒城将更为名副其实。

最后说说老家古蔺。

古蔺因酒而出名,是著名的酒乡。古蔺的郎酒,与“老窖”并蒂莲开,同为中国名酒。郎酒的天然储酒库天宝洞、地宝洞也被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2008年 “古蔺郎酒传统酿制工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郎酒,始于1903年,产自“中国美酒河”赤水河畔。从“絮志酒厂”“惠川糟房”到“集义糟房”的“回沙郎酒”开始,已有100年悠久历史。郎酒,是我国名酒园中的一株新秀。1979年评为全国优质酒;1984年在第四届全国名酒评比中,郎酒以“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甜味长”的独特香型和风味而闻名全国,首次荣获全国名酒的桂冠,并获金奖;1985年参加亚太博览会展出。1989年列入全国十七大名酒之列。1999年国家质量监督局、标准样品委员会将39°酱香型郎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酱香型低度白酒标准样酒。2007年红花郎酒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2009年,郎酒以87.7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75位,位列中国白酒行业第3位。郎酒集团实施的是“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品牌战略,形成酱、浓、兼三种香型系列产品的良好组合。酱香型产品有精品郎酒、10年陈红花郎酒、15年陈红花郎酒、12年陈青花郎酒、20年陈青花郎酒、30年红运郎酒、50年青云郎酒等;浓香型产品包括天宝洞藏酒、双喜郎酒、福郎、如意郎、嘉宾郎、贵宾郎、香醇郎酒及古蔺系列酒等;兼香型产品有12年陈酿、9年陈酿、3年陈酿的新郎酒。

郎酒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甜味长,每个古蔺人,到了春节,走亲访友,宴请宾朋,自然是少不了郎酒的,郎酒已经成为古蔺人生活与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春节所涉足的三座城,城城皆酒香。剑南春、泸州老窖、古蔺郎酒早就是中国名酒三朵金花,绵竹、泸州、古蔺,均是著名的酒乡酒城。

春节,让三座城,醉入酒香深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蔺之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厚重的文字仿佛让读者闻到了酒的醇香,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被酒香包围着,
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再发稿时文章标题不用复制在版面上,注意每段首空两个字格,这篇帮您修改了。情人节快乐!at:2011年02月14日 早上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