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豫北家乡的过年习俗自然文心

发表于-2011年02月17日 早上9:56评论-2条

这些文字,是年前准备的,因为疏懒成性,元宵节才完工,也是“正月十物磕头——晚了半个月了”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家在豫北农村,写下家乡一方的过年习俗和大家共赏,也留下一点点历史的痕迹。

农村的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俗话说: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就是说,过了腊月初八日,人们就开始忙忙碌碌的准备过年了。

下一个重要的日子,就是二十三日了,人们也称作“小年”。“二十三,祭灶官”,文雅的称谓是“灶君司命”,民间俗称“老灶爷”,神像供奉在厨房或者主神像“天地全神之尊位”之侧。在古代社会,灶君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供奉灶君神像的楹联横批上写的是:“一家之主”,历史愈旧远,其地位越是崇隆。因为我们人类从远古社会的茹毛饮血,发展到熟食,促进了大脑发育,是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的里程碑,何况,民以食为天,所以,主管厨房饮食的灶君,地位就十分的崇高。在祭祀灶神时,在供品中,芝麻糖是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的,因为老灶爷上天庭,要向玉皇大帝回报他主管这家的情况,而家庭隐私,他是一清二楚的,用甜且粘的芝麻糖,就是一给他点甜头,粘住他的嘴。也有给他写的楹联一般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等。

祭灶以后,忙活过年就是数着指头算了。民谣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快赶集。二十八,门神贴。二十九,再瞅瞅。三十全家团圆过年。初一五更磕头拜年。

二十四,扫房日。在这一天,要把室内室外全部打扫一遍,迎接新的一年,取除旧迎新之意。

二十五,杀猪、磨豆腐。由于我国长期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农民用自己养猪,用自己种的黄豆,磨豆腐,作为过年一种主要食品。

二十六,蒸馒头。中国长时间的农业社会,物品流通性极差,在北方,主食是白面,吃大米就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在大年三十中午的年饭,才能吃上一顿大米饭。况且,主人忙着走亲戚、拜年,忙的很,来拜年的客人又多,还不容易预测每天客人多少,不方便准备饭菜,有了现成的漫头,稍一加热,就是饭。

二十七,快赶集。这一天,要再去最后赶一次集会,置办一些年货。

二十八,门神贴。在把门神请回家供奉的同时,还要把所神有的神诋请回来供奉,而方法就是贴门神、供牌位。这一天,要把所有需要供奉的神像、牌位请上位,如马王爷、牛王爷、财神爷……之位。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写上几个子,如树上贴树木兴旺;牲畜圈贴上六畜兴旺;大门徬贴上出门见喜;院子墙上贴上满院春光等等。

二十九,再瞅瞅。明天就是年三十了,还要最后再瞅瞅,是否还要、还能准备什么。

三十全家团圆过年。过年是辞旧迎新,大年三十是一年最后一天,就是辞的对象。这一天的中午,就是正式过年的开始,是一年中吃的最丰盛的饭菜。也是全家的团圆日,在外的远方游子,无论如何,要在年三十赶回家。晚上,还有守夜的习俗,特别是老人,我们这里俗称“熬寿诞”,全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睡觉前,还要在大门里,横放一根树干,是挡住钱财不至流失。这天晚上,还要给牲畜做一顿年夜饭,因为“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初一五更磕头拜年。初一,俗称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一幅春联写的好:一夜之中连双岁,五更以外分二年。这一天,人们,特别是儿童们,还要比比谁起床早,燃放第一挂鞭炮,以讨到最大、最多的吉利。还拿着竹竿和木棍到房上挥舞,希望撞上送财、送宝,财神爷路过时的摇钱树,掉下几个元宝。全家都起床后,开始摆放供品,敬香、燃放鞭炮,俗话说:上香不放炮,神仙不知道。

接着,是是给各路神仙磕头。然后,才是依次给长辈磕头拜年,不行三跪九叩之礼,磕一个头就是。然后是吃饭,也就是吃神仙吃过的饺子。

磕头拜年是过年最重要的礼节和程序,我曾经说这样的笑话:过年最容易准备了,就是准备一个头、贴门神、烧香和放炮。

在自己家拜完年后,根据亲族的远近和亲族中辈份的长幼,以次拜年,对街坊邻居也要拜年。除了当年娶的新媳妇,拜年都不发红包。

同时,还要备好祭品和燃香、铂纸折叠的元宝、黄纸到坟墓上祭祖,村内有祠堂的,到祠堂祭拜祖先。

这些事情,主要集中在上午,由于老年人上午要在家“收头”,中年人要应酬来给自己父母拜年的客人。下午,他们就会出来给自己的长辈拜年。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流动性大,长辈如住在县城或者农村,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五服内”晚辈,也要远程去拜年。

初二,这一天的拜年是和大年初一的拜年同样重要。是外出给亲戚拜年的开始,俗称是走“头号亲戚”。是已经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子女、孙子女回娘家给父母拜年。女婿去给岳父母拜年,还有一个笑话:一个年轻人,初二在去给岳父母拜年的路上,正好迎面遇到舅父。舅父打招呼:干什么去啊?年轻人低头走路,没有看到是舅父,随口说:到头号亲戚家拜年。舅父上去就是一巴掌:我家是几号亲戚?外甥一看说错了话,马上陪上笑脸:舅父家是特号亲戚!

孩子们走亲戚拜年,是挣红包的,根据关系的亲疏不同而多少不同。而在以前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比较贫穷的年代,孩子们是磕头挣花糕的。

初三,除了拜年,还是祭奠日。要去坟地给逝去的亲人送钱,也就是烧纸钱。是丧父或者丧母的已婚妇女,回娘家拜年的同时,给逝去的父亲或者母亲烧纸钱的日子。而父母双亡的,就由孩子们去给舅父母拜年,兼给外祖父母烧纸钱。即便已经是成年人,外祖父家有长辈,外甥还是要去拜年的。

初四,是到嫁出去的闺女家拜年。俗称“回拜”。初二、初三,亲家的儿子来拜了年,要让闺女的同辈或者侄子辈给对方老人拜年,而且是男孩子去。如果姑父、母,姐姐七十岁以上,也要去为其拜年。以后就是根据各人情况而定,一般是根据亲戚的亲疏关系,决定时间。根据亲戚的多少,可以一直延续到元宵节,一般初十以前,也就拜完年了。还有一种说法:只要在大正月里,都是新年,都可以拜年。还有另外一个歇后语叫:正月十五拜年——晚了半月了。

初五,也称作“破五”,早饭要吃饺子,敬香和燃放鞭炮。过了这一天,也可以说把年过完了,人们可以正常的下田做农活。

过年的再一个高*,就是15和16日的元宵节,雅称是上元节,古代是很重要的节日。是人们尽情娱乐和狂欢的日子。元宵节主要是玩龙灯、走高跷、耍社火、赶汗船,猜灯迷等等。这一天还有一个主要的习俗,就是吃元宵。

过了元宵节,在人们心里,年确实是过完了。不过,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十九、二十大添仓的习俗,就是对着粮食圈敬香磕头,以求米麦满仓。

人们笑话说:过了十九、二十,嘴馋的人再也没有什么过年的节日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自然文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家乡的过年习俗,传承了千年,
在淳朴之中,给人一种自然温馨的感受。

文章评论共[2]个
美泉-评论

祝朋友及家人元宵节快乐!at:2011年02月17日 上午10:09

自然文心-评论

谢谢!我喜欢和希望写一些记录真情实感的小散文。这些毕竟都是真的。at:2011年06月13日 中午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