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生与死的思考带雨的云

发表于-2011年02月25日 中午12:48评论-1条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507篇

一邻居忽然——那个“死”字太令人凄凉冰冷,就说“故去”吧。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可供选择的词汇和术语,“故去”不那么凄凉,不那么冷冰冰的。

“故去”者是一同事的女婿,虽未共事过然而同住一院子,见面时还会常住脚步聊几句。人之间的关系各种各样,有“人逢知己千杯少”,有“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行,糟的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我与“故去”者非“千杯少”也不嫌“半句多”,更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还常说说话呢,所以就深有所感。

他是运动员、教练,宽厚的身板,身子骨相当不错,可天有不测风云,不由人呵!闻噩耗后不禁思绪万千,生发了生与死的悠悠思考。

人生怎么那么多的区别呢,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重于泰山、轻如鸿毛”,有死后令人敬仰,也有死后被人“鞭尸”,千秋万代挨诅咒的。又还有“生不如死”或“虽死犹生”的……

呵,对于“死”的表述也各不相同,除尊卑、贫贱、荣辱,和地位、身份、年纪、辈分外,还有感情基调的不同。

通常叫“死”,亲人不忍直言便叫做“逝”“去“走”,还有文绉绉的“殁”“卒”“殂”,又有尊重老人而称呼“仙逝”“千古”“驾鹤西去”,修炼的和尚则叫做“涅槃”“圆寂”。

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则称作“崩”“薨”“驾崩”“山陵崩”,皇帝爷死了如同一座巍巍然高山塌了,皇帝是百姓的依靠,他死了百姓就没了靠山,日子过不了,所以需要一个个哭哭啼啼、痛不欲生,全国悼念,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尤其不许百姓办喜事,甚至连笑脸也会被指责是对尊者的不爱不敬。听说过一个天生笑脸就被领导尅:领导人死了你怎么总是一副笑脸!

女孩死了叫做“凋谢”,形容如同美丽的花儿,又还有称作“玉殒香消”。这一定是个非常可爱美丽的吧,所以是悲哀惋惜的口气。

尊者的“朋友”或者是他所敬仰者、志同道合者如果死了,即使是外国人,也需要痛心疾首的为之哭鼻子、落泪、戴黑纱、开追悼会、降半旗,甚至举国上下的默哀、行礼、致敬、悼念、悲痛、默哀、戴白花鞠躬告别。

相反,尊者的敌人、敌对势力、他们讨厌的人,本来就想赶快消灭的,巴不得人家赶快死去的人如果死了,说法可就难听极了,叫做“断气”“咽气”“毙命”“完蛋”,甚至是“翘辫子”“见阎王”,十分的幸灾乐祸,乐滋滋、弹冠相庆、不亦乐乎,发出没有声音的笑。

同样是死,还有政治信仰的区别,比如叫做“见马克思”,得在尸体上盖上神圣的旗帜表示悼念和敬意。当然不是个个如此,有级别的。至于褒还是贬,还常常说不清楚,同一个组织的人,也有的是褒的口气:“见马克思去了”,或者是贬的口气:“见马克思去吧!”

百姓中还有“归天”“上西天”“呜呼”“哀哉”等说法,也有褒与贬的不同口气。

古代有草席裹尸,甚至还有不能完尸。现在也同样有区别,比如有些可以大张旗鼓,大号、小号、唢呐滴滴打打的吹,小锣、小鼓咚咚咚的敲,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更还有留着瞻仰的。

有些则不许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得默默无闻、静悄悄的,甚至是偷偷摸摸,连哭声也不能传出去。文革中还有连名字也不许标明,给一个编号,如同一条死狗一样抛弃或者送入火炉里。更还有挖心割肾后焚毁的。

对于死的看法想法也各不同。有不屑一死的,有对生死置之度外的,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有尊崇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当然也有为了利益死不要脸,临死也抓住权和利不放手的,“死要脸面活受罪”的……

也还有贪生怕死,为活着而苟延残喘,一生一世隐忍,在痛苦中度过的,也有要活得自在痛快,否则宁愿不活的……想法何其多,主义哪里少。

对人生的追求也各不相同,有一首颇为感人和动容的顺口溜:

人生算计指头掐,三万六千来天嘛;

房屋良田千万倾,小盒才是永久家。

权势财产又能咋,有人歌颂有人骂;

一时荣耀又鲜花,死后不如牛粑粑。

道家的思想是不悦生、不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拒,翛然而往而来。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一句话,顺其自然、生死由天,不求生不惧死,无拘无束来坦坦荡荡去。

儒家迥然不同,追求“杀生取义”,弃了生命也一得维护个什么,比如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屈原便随主张一同归去,司马迁则反其道,宁愿接受最难忍受的耻辱,割去生殖器也不轻生,完成《史记》的编写。

也有时候生死不由己。活着不容易,死哪就容易。一名人,文革期间忍受不了侮辱,多次自寻短见不成,最后一次携敌敌畏与白酒寻郊区僻静处,不料敌敌畏在挤公交车时落地碎了。

百姓中也有,一残疾人活着没意思,一天清晨艰难的蹭到门外井栏边,岂料因为手脚僵化卡在井口,下不去也上不来,路人听见呜呜声才把他提上井来。

还有区别呢,有人不能忍,有人能忍。有人一旦日子不好或遭侮便宁愿一死了之。还有人认为忍者是怯懦、贪生怕死。也有人认为不能忍才是怯懦,一死了之是背叛,应当忍辱负重,怎么艰难也要忍,遭侮辱也要忍。

称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受,为了自己的志愿、目标而忍着,认为忍是一种胸怀、领悟、策略、大度、成功、刚强、智慧……也有人认为应、有所忍有所不忍。看过一首“忍”的格言:

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 

容人的所不能容,处人的所不能处。

应忍时候便该忍,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一定忍是退步,常常退中的前进。 

忍是对方的灾星,留下力量歼别人; 

那是明天的希望,量大福大定取胜。

有人认为如果别人说自己好就哈哈笑,说自己不好便一脸冰霜,岂不是人家叫你哭就哭叫你笑就笑,成了别人的玩物、木偶、傀儡,被人家牵了鼻子走。听过一首顺口溜,摘其中记得的几句:

姜公耐心把鱼钓,到了八十才上朝; 

霸王不忍乌江死,英雄名声刹时抛。 

今人忍字还需要,不能隐忍等秧遭; 

装聋作哑不是儍,只言片语莫计较。

有人喜欢生活平静,爱平淡,认为平淡是修身养性,是福气,简单的生活舒心惬意,不爱忙忙碌碌,不从事不乐意做与力所不及的事。有人则觉得不轰轰烈烈是遗憾,老了也要颐指气使,甚至巴不得天天推翻一切重来才能其乐无穷、其乐融融,如果不东奔西跑便睡不着觉,唉声叹气、嚥不下饭、坐卧不宁。

到底什么是快乐,真是多种多样、天渊之差、天地之别呵。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关键看怎么死法,因何而死。
世界上关于生与死的观点历来不同,文章中列举了古往今来关于死的不同说法,读来受益匪浅。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做我们该做的事,说我们该说的话,生死就如浮云一般,不值得不提了。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佳作,朋友周末愉快!at:2011年02月26日 下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