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自行车时代摩曼

发表于-2011年03月15日 晚上10:42评论-6条

必须要为自行车年代留点文字上的记忆,我经常想。

走在大街上,一双眼睛累得够呛,先看前面,再看后面,然后依次是左、右,直到经过计算确认这个时间可以挪动之后才迈开双脚,找着可以前进的路。

这不是危言耸听,至少每天上下班遇到人流高峰时期是这样的,我那十来岁的孩子,每天过马路,我都不太放心,而且我这种不放心完全不是多余的,虽然我孩子交通规则也很熟悉。

父亲很早时候有一辆摩托车,每次在他回家之前,我们是没有心思吃饭的,倚在门框上的始终是母亲焦急的等待。终于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在我们一致的劝说下,那辆庞大的加重摩托车成为古董,此后,我们一家人轻松了许多。

我们的劝说是我们也知道父亲车子开得慢,绝对遵守交通规则,但是,你不能保证别人车子也开得慢,也遵守交通规则啊,父亲终于被说服。

妻子昨晚回来得迟了一点,回家就告诉我,小区门口的公路上有一滩血,出租车师傅告诉他,这儿刚刚撞死了一个开三轮车的中年人。

我并没有太大的反映,倒不是我没有基本的怜悯之心,而是,而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我不知道车祸是不是人类最大的杀手,但我知道,就身边而言,车祸频发,的确让我们无端地增添了许多担心。

喜欢《唐山大地震》中陈道明一句台词:我天天担心,说的是对自己抱养的女儿,他表演得极其到位,我觉得,不知怎的,我们也在天天担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灾难的担心,主要是路上的车来车往。

很多时候,平安都变成了一种奢求,很精贵,所以现代人把第一追求变成了平安。前不久,身边的一位老校长被一辆大货车碾压而过,身首异处,惨不忍睹,他原本可以有非常幸福的晚年,他可以栽花、钓鱼、下棋、旅游、打牌,他甚至可以活到一百岁,可结果,他只有半截尸体。

我真的不想指责什么,我非常清楚汽车是多么地简便快捷,是人类发展的标致,是托起人类腾飞的翅膀,我们也不可能因噎废食反过来说汽车的种种不好,可面对经常逝去的生命,我莫名地心里发堵的慌,无端地怀念那个属于自行车的年代。

也是心闲无事,偶尔在电脑上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那个片子是拍摄于我出生前的一九七二年,是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描述当时的中国,胶片是黑白的,画面是昏暗的,所以在国内禁了许多年。

不过,如果以开放的心态来看这部片子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外国人为咱们留下了一手资料,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而言,我从中还看到了一份许久未见的恬静与安宁。

清晨,人们悠闲地锻炼,然后是一阵自行车的横流,集体上班,做广播体操,傍晚,工人围在一起无拘束地争论着国际国内的形式,畅想着未来,在那儿,你看不到西装革履,只有粗布衣裳,你找不到焦灼与痛苦,只有人们始终上扬的嘴角和矫健的步伐。

当然,一部影片绝不能囊括现实,谁都知道,那时其实还是文化大革命,人们的心里未必就那么安静,生活也未必就尽如人意,贫穷和拥挤也许是另外一个方面的写照,再言之,如果可以换的话,我想是没有人再愿意回到哪个年代的。

而能让我勾起美好印象的则是那庞大的自行车队伍。

曾几何时,自行车大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个重要元素,无论是在黑黝黝的沥青马路上还是泥泞的乡间土路上,清脆的自行车铃声随时都在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服与自行车是那个时代国家的主人,这种印象一直持续到我们长大。

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是我们懵懂初开时的梦想。

这种愿望的实现并不艰难,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三个月就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因为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一百三十几快,只能到三个月之后才能对付自行车。那辆车是红色凤凰牌的,轻便型的,那时的我工作在自己的乡村小学,每天早上,我轻巧地跨上车,毫无拘束地骑着,不到二十分钟,便来到了学校,后面是我天真的学生,他们还可能是我的兄弟或者是七大姑八大姨。

那时,油菜花黄橙橙的,小麦绿油油的,小河里的水潺潺地流淌,路上的老牛悠闲地踱着方步。我通常会敞开上衣,偶尔还会张开双手,玩一个心跳,只是还没有留起长发,否则再加上一个长发飞扬,是不是就是那种阳光青年。

不过,我喜欢唱歌,骑着车唱崔健的《一无所有》,总是能把喉咙喊哑,可大家包容着、习惯着、有意无意地还说这句不对,那句不像,并委婉地告诉我,做老师,唱这样的个不是太适合。

我的车技并不是很好,也出过很多糗事,有一次,单位来了领导要吃饭,没有菜,我年龄最小,让我到集镇上买点卤菜,我兴高采烈地去了,因为这意味着我指定要参加这场午饭,这甚至是一种肯定与默许,至少是骨干吧!我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镇上,买了诸如猪蹄、猪耳朵、猪尾巴之类的熟食,急速地往回赶,一不小心,碰到一个树桩,车翻了,包着卤菜的方便袋破了,一地的油水,就是不能再吃了,膝盖也弄了破洞,该扔的只能扔,一清二白之后,坐在路边上的麻地里,点一支烟,想了半晌,只能回去,再次来到镇上,口袋钱不够,一模一样地又来了一份,然后交卷,剩下的钱是下个月发工资才兑现的,所以那天中午,我卤菜吃得特别多——那是自己掏钱的。

而且到现在,我依然喜欢吃这些东西,我戏称猪蹄、猪耳朵和猪大肠为三株口服液。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喝酒的,真的,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多大的孩子,那时,我应该是十六周岁,怎么仅仅因为参加工作,就武装整齐了,抽烟喝酒打麻将,都是从那时开始的,而且仅仅是因为在工作,居然没有人指责或制止我。参加工作、走上社会把一切变成合理化,生活有时的确很奇特。

就这样,我每天骑着轻便自行车,看着早上的日头,看着一茬茬的学生,也看着自己逐渐疲惫的眼神,悠悠地行进在乡间的土路上,没有理想、没有动作、也没有能说上话的女孩子,只有残破的教室、再熟悉不过的同事、永远脏兮兮的学生和莫名的少年愁。

可能就是因为这种莫名的少年愁,有时,我还喜欢和自行车较劲。偏找小路骑,最后的结果就是凡是人烟处,我车都能往,车技大涨,实在无聊就玩定车,坐在车上不动,和自行车较劲,看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最后不是车倒就是我倒,定车的时间是越来越长,还有许多花样,比如单手汽车——那时最低级的,放手骑车,问题也不太,在地上放硬币,骑着车捡硬币,都行,一辆车骑在下面,不知道怎么折腾才叫过瘾,反正怎么折腾都行。

而且,车似乎是通人性的,自己的车眼睛闭着好像都能对付一小截,换做别人的车,那时断然不行的。

二十年之后的今天,我才发现,我当时拥有很多,熟悉的同事对我永远是一种呵护,那是我的亲人,脏兮兮的孩子对我永远是一种尊重,他们是一种像山涧泉水一样的纯净,而曲折的土路,蹒跚的老牛以及像伴侣一样的自行车则是在永远提醒着我生活的本真。

校长是一个很好的人,待人很真诚,住得离家并不是很远,骑车回去要一道走一段,他时常会留下我吃饭,自然酒是不可或缺的,俩人一斤白酒,问题都不是很大,我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坐下来就喝,喝完了没事,上课是不影响的,甚至只是在酒后,我才肆意地告诉孩子们古希腊神话,雨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孩子们则以异样地眼光看着我,他们不知道,人的名字可以有四个字甚至七八个字。

也曾喝多过,像那般人经常在小说中写的一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酒多了,有看不清前面的路,哐当一声,凤凰牌自行车直溜溜地到了山河边上的一个什么地方,连人带车跌倒在河堤下,也不想爬起来,也估计爬不起来,迷糊糊地睡着了。一觉醒来,身上瑟瑟发抖,原来是冻醒的,先找车,再找鞋,然后扶起车,甩两下头,努力地睁大眼睛,摸索着把车推回了家。次日清早,一看,真是运气,一片油菜地,中间清晰地凹出一个人形,我知道,那是我的写真。

故事总有后来,生活也有后来。后来就走了,换了一个学校,吃住在学校,不需要自行车了。再后来就把自行车当作破烂卖了,大概是三十块钱。也有了固定的住处,学校分了一套完全可以居住的房子,只花了很少的钱。早上可以起得很晚,晚上也可以睡得很早,可那样的后来对我来说,除了多看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书和多听了一些乱七八糟的音乐之外,唯一的收获是年龄的增大以及找了一个将就着能看得上我的女子——那是我现在的老婆。

她是一个老师,比我认真n倍的老师。我和她曾经教过一个班,学生尊敬她胜过尊敬我。

我是一个思想喜欢开小差的人,安静了多年之后,我又鼓捣了一个自行车,就是那种需要趴在上面看起来比较帅的那种赛车,喜欢在操场上溜达,但是,骑完之后,妻子要我放在外面,说搁家里不和谐,经过她打理的家似乎没有这辆赛车的落脚地,只能把他放在门口。最终这辆车的归宿是我父亲,他说他那地大,放什么都行,总不能扔了吧。

此后,我再也没有骑过自行车,我的生活出了坐车之外还是坐车,身体卷在窄窄的空间里,不可以抽烟,不可以唱歌,也不可以甩头发,更不可以伸开双臂,车子让我们更加持重,更加中规中矩,就像现在的生活节奏。

同事中有人买了私家车,我自然不会买的,也没有人民币来支付车钱以及不断攀升的油价。而且,我也不会买,我在想,如果连我都买车了,那路上估计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算是为交通阻塞做一点贡献吧!

昨天吃完饭,居然在马路上看到父亲,他是取工资的。老爷子骑着个自行车,身形还算麻利,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我没有打扰他,本身,我们一周都能见到一两次次,况且他还在骑着车,让他专心地骑着车吧!

看着他的背影,我徒生许多感触,他骑的那辆自行车就是我当时的那辆车,经过他的改装,几乎已经变成了加重自行车了,他绝不需要像赛车运动员那样骑着,所以他坐在上面,腰挺得很直,动作很流畅,感觉很健康,我很欣慰。

可父亲也会老去,或者说他已经老了,伴随他老去的还有那辆经过改装的自行车,在他逐渐远离我的视线时,我感到一种无奈,属于生活和生命的无奈,自行车的田园象征毕竟无法阻挡汽车的工业信息,就像曾经的时代,无论是欢笑或是泪水,都无法阻挡时间的推移而一去不返,它留给我们的只有记忆。

我们不会也不应该活在记忆中,我们应该做的是装扮好今天以打造属于明天的更好的记忆。余秋雨的散文我最喜欢的是《笔墨祭》,我也喜欢书法,书法是纯美的艺术,可这门艺术难道没有可能随着电脑的普及、平民化而最终消逝吗?即便不消逝,当他完完全全地脱离了运用与生活实际,他的实际生命力还能有多强?

这一点,很像自行车。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摩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雾都孤儿点评:

青春时的记忆,将会伴随一生。自行车的时代,也是那么地美好和值得回忆。因为在那时候,我们拥有着平安,虽然生活清贫了一点,但是有着很多的幸福。而现在,社会虽然飞速发展,想要找寻一份简单的平安喜乐,却是很难。

文章评论共[6]个
静月清荷-评论

文字有质感,面对清澈的自行车时代,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自行车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一些记忆也会因此而深植于脑海。文章中写了父亲骑车那一段,那种感觉真好。好文!at:2011年03月16日 清晨5:57

罗军琳-评论

开头结尾写得都很自然,有味。喜欢at:2011年03月16日 早上8:03

雾都孤儿-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03月16日 早上8:08

亦源-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03月16日 早上8:49

亦源-回复一个时代的离去,是会留下种种记忆的。作者对那个属于自行车的年代的怀念,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魅力,是一种亲切的怀想,理性的思考。当我们为满大街的乌烟瘴气苦恼的时候,清纯的自行车时代不失为一种心灵的清澈诉求。文字富有质感,内蕴丰厚,赏读. at:2011年03月22日 下午3:12

文清-评论

自行车时代并未远离,现在有时候上街我还是喜欢骑自行车。问好老朋友!at:2011年03月16日 早上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