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的城隍庙
李亚雄
我县原城隍庙,是我儿时与伙伴们常去玩耍的地方,如今我已进入耄耋之年,当老伙伴们聚在一起时,常谈论我县的山山水水常年青,风景名胜处处好,都以此引以为骄傲,他们都希望我写一篇我县原城隍庙彩绘泥塑的回忆,拒之不恭,只好从命,但恐年深日久,忆不附实,望老友们补之。
一 城隍庙的建筑
城隍庙坐落于县城中北面,坐北向南背靠城墙,建筑年代无具体资料考证,仅从《大邑县志》乾隆版:古迹.祠庙目录中尚能依稀可见,其注解中第11条说:“文昌宫:清乾隆时文昌宫庙址在县署后,属北街,清嘉庆二十年与静恵山麓的城隍庙互易,迁原城隍庙内”。由此可见城隍庙当建于清乾隆早期,到嘉庆时才迁至我们儿时所见之地。
当年庙内住侍为释如贵(俗名杨熙平),30多岁,高中学历,善书法,尤以楷书、行书见长。庙基佔地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建筑宏伟、开间宽敞,布局紧凑,从庙门前五步石阶而上,阶沿到大门处的宽度与长度,足能摆设6桌酒席。庙门共三个大门,此为各地城隍庙所不见,尤以中门宽大,城隍坐的八人抬轿畅行无阻, 大门上方悬挂一黑漆金字大匾,工整楷书“城隍廟”三字苍劲有力。大门左右各一石鼓,矗于石墩之上,显得古朴大方,凡是去庙中玩耍的孩童们,必在上面攀爬不止,致使石鼓表面异常光滑。庙门前一个大广场,左右两个石砌桅杆,矗于青砖砌成的高台之上,桅灯顶端各有一个方斗,听老年人讲,它是权势、气势、威严的象征。庙门广场正对面一万年台,造型雄伟,玲珑翘角,每年农历三月必在此唱戏半月以酬神,祈求城隍菩萨保佑风调雨顺,和五谷丰收,仅整个庙门前的气势就足显恢宏,为其它庙宇所不及。
进入大门是一宽敞的走廊,据庙内僧人讲,原两边曾装饰过飞来椅,供遊人休息之用,因未修缮,故我们儿时只见坐板不见靠背。走廊直达大殿,整个大殿宽敞高大,飞檐翘角,风铃叮噹,极其壮观,屋脊上面正中用彩陶罐堆砌的宝顶,远至数里之外可见。整体大殿分成三大开间,空间长度与宽度,足足可以放上几个篮球场。正中为正堂,城隍彩绘泥身,端坐神台之上,手捧朝笏,两廂站立判官小鬼及三班衙役,堂威之声不断,似在坐堂问案。堂后尚有一后殿,是城隍菩萨与其两位妻妾之行宫,共三尊木雕,手脚关节均能转动,外穿绸料着面、粗布衬里缝制的衣服,男着王冠黄袍,(据说:大邑县城隍是王爷身份),女着凤冠霞披,这是全川城隍庙所不见者,这三尊木雕为行身,专为每年农历三月庙会期中,抬着外出遊行之用。正堂左右两侧各站立五部皂隶,右边首者为无常,左边首者为鸡神,大殿右侧一小门进入,是庙内僧人们住宿的四合院落,僧舍、客厅、厨房,诵经堂等,明窗亮椅,做工精细,虽不很大宽敞,但却小巧别致,设施齐备。院落中摆放几盆时令花草,确也赏心悦目,房后一片空地,僧人们闲暇种些时鲜蔬菜,弥补副食中的不足。
二 十殿的彩绘泥塑
大殿两侧为十殿,每个殿堂足显宽敞,东西各有五殿,从东面第一殿数,依次为:“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殿堂正面向外的一方安制了圆形栏杆,高度约2米,均采用硬杂木材料,请车工制作而成,涂以黑色土漆,锃亮发光,以便遊人清晰地观赏殿中一切,我们儿时常从栏杆空隙中钻进钻出,做着捉迷藏的遊戏。正中靠壁除了该殿的主像和左右配像而外,整个殿堂的空间,全部均为彩绘泥塑塑像,塑像高度均在1.3米左右,每殿约有20余尊泥塑, 塑像都安放于石板之上,将整个空间站得滿滿的,整体佈局挪让有序,挤而不乱;造形美观,表情各异;线条清晰,比例适度;衣着得体,色彩鲜艳。只要你仔细一看,有趣的是,泥塑或两人一组,或三、四人一组,个别的有五人一组,均是戏剧的一折剧目佈滿了每座殿堂。我只能说得出少数剧目的有“望乡思亲”,“张弓打弹”,“杀狗”,“盗仙草”,“铡美案”,“鱼藏剑”,“活捉子都”,“跪门吃草”,“小放牛”,“秋江”,“目莲救母”,“御河桥”,“活捉三郎”,“浣纱投江”等等。在整十个殿堂中,凡几十折剧目、几百个彩塑塑像,从造型、线条、比例等制作技法上均一丝不苟,洽如其分,最具精彩之处是几百个塑像的面目表情无一雷同者,使人久看而不厌,久读而不倦,为川西所有城隍庙宇中塑像的佼佼者。
大殿左侧一文昌殿,文昌菩萨泥塑金身,坐像高大,且又坐于神台之上,更显威武雄伟,可与原子龙庙赵子龙的塑像相媲美。文昌菩萨原本四支眼,但奇特之处是,这尊塑像远看两支眼,近看四支眼,这是艺人们超高的技术制作效果。城隍庙内有城隍菩萨,可能是清嘉庆二十年两庙址互易时,文昌菩萨过于高大,限于当时无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只好将它留在原处。
城隍庙在老百姓心中,就是谈神鬼之所,论迷信之地,不防剥去它神鬼迷信之外衣,用一种审视艺术的眼光去窥探它的内涵,这几百个彩绘泥塑塑像,难道不是一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珍贵无比的艺术品么?它汇集了多少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付出了多少民间艺人的辛勤劳动,当年曾经饱览欣赏过的人们,无不翘指赞誉和交口惊叹。如今回忆起来,都将称颂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他们曾为我县創造出,那怕已经是过眼云烟,但在艺术历史的殿堂中,曾佔有过一席之地,和享有过崇高荣誉的彩塑。
这些虽成历史,确实是人们茶余饭后闲谈中美好的回忆。
2011年3月15日
-全文完-
▷ 进入李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