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完李白的名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下课铃刚好响起,寂静的校园霎时一片沸腾。收拾好教案课本,我一如往常窝在教室里和几个同学闲侃。忽然,一个细细的小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老师,‘广陵’是不是扬州?为什么李白不说四月五月,而说'三月下扬州'?”多相似的语气 、多熟悉的话语啊!我的思绪立即停顿,无法继续运转。“老师!老师!”我回过神来望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歉意地笑笑,我给了他们一个肯定的回答,拿着课本回到办公室,心情依然起伏不止。
知道"金陵"是南京的别称,是我在阅读《红楼梦》时明白的;而知道扬州还有另一个名字"广陵",则是从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里得知的。记得刚学到“烟花三月下扬州”时,我心里就涌出了满腹疑问。下课后左思右想,忍不住跑到办公室问老师:“课文题目不是'之广陵'吗?为什么第二句却变成了‘下扬州’?为什么要在三月去扬州?”也许当时我心里已经弄清了这几个问题,可是在没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前总觉得不踏实,非要老师说出确切的答案才肯罢休,这或许就是小孩子的求知心理吧。年近六十的老师摸摸我的头,笑了:“好聪明的孩子!‘广陵’指的就是扬州。”老师忽然轻轻叹了口气:“唉!老师也想在三月到扬州去,因为啊,春天的扬州最美丽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天真,不懂人间疾苦的小女孩。听了老师的话,很奇怪地问他老师:“那您为什么不去呢?”老师望望我又笑了:"老师老了,走不动了。再说,老师要是去了,你们怎么办?老师还有你们呢。你们比春天的扬州更美丽。"。我静静思索了一会儿仰起头毫情万丈地说:"我以后要去扬州,我要拍好多好多扬州的照片送给您,您就可以欣赏到扬州的美丽景色了。"老师拍拍我的脑袋:“傻孩子,你还小呢,现在应该认真读书,明白吗?”“老师,那我什么时候才算长大?”“等到你有能力独立生活的时候……”从此,我小小的心灵中又多了一个愿望:等我长大后要去扬州,兑现我对老师的承诺!
伴着这个"扬州梦"我步入了中学生活。初三那年换了语文老师,新来的老师清清秀秀,长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有一次到她的宿舍去请教一个问题,临走前不经意瞄到她的一书桌上有一幅风光秀丽的照片。按捺不住好奇心便问了老师.原来那是扬州瘦西湖的风景照。渐渐地和新老师接触得多了,才知道她也喜欢扬州.老师还拿出她在扬州拍摄的照片给我看,照片中的她笑得阳光般灿烂,身后是扬州的白塔。此后一有时间我就往她的宿舍钻,听她讲扬州的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听她轻吟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我心中对扬州的向往更加浓烈了。
然而由于身体原因,不宜单独长途施行,十几年来我一直没能如愿地行。后来,母校五十周年校庆,文学社趁此机会终于申请到采风活动的经费。采风地点就在南京,扬州一带。当我兴致勃勃因到千里之外的小学,想向老师报告这个好消息时却听到了恶耗:老师已过世六个月了!我呆了,眼泪不知不觉间汹涌而出。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天怎么能如此残忍,让一位为教育奉献了终生的人带着遗憾而去?伤心欲绝的我终于还是放弃了那次难得的机会。那时候总以为扬州再也不会与我扯上任何关系,直到遇见了他,我才明白,原来我和扬州冥冥之中似有一根无形的线连系着。
他是我在网络中认识的为数不多可以信任的朋友之一。他的家在扬州,一个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虽然沉迷网络,但在我心里,但在我心里其实仍不会轻易相信网络的,对于网络中的朋友我还是会有所保留地交谈,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已竟对遥远的他产生了一种莫名其秒的依恋,可我不敢告诉他。在网上他总是称呼我“小妹”,还说我是他最好的“哥们”;我也开玩笑的和他嘻嘻哈哈。下了线常常独自黯然神伤。站在窗前望着飘浮在空中的浅绿气球,才真正感到扬州真的离我很遥远!
梦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不管是空间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曾无数次梦里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三月踏上了那座古城,可我终究没能实现。以前是因种种原因没去,现在则是有机会去而不敢去,害怕心中那个完美的扬州会被现实击得粉碎。没去成是个遗憾,可从另一个方面讲,去了难保不会是另一个更大的遗憾。有时候我会想:就这样怀着一份向往走完人生道路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真的,我的确这么想,可我会这么做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全文完-
▷ 进入枫雨浓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