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529篇
当官的坏,当了官坏,坏了当官,十二个字如同“十二字箴言”,又像是顺口溜、绕口令、民谚俚语,常常被流传、玩儿、传诵。
究竟“当官的坏”,还是“当了官坏”,或者是“坏了当官”呢,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然而大同小异,就如同“爱情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成了个无国度、无疆域、无社会形态界限的,议之不尽、说之不竭的话题。
自有了社会就有官员,有了官员就有剥削压迫。既然官员“你”剥削压迫民众的“我”,民众的“我”自然会对官员的“你”表示不满,眼睛里有官员的坏影像。
这话题说深是深、说浅又浅。深能提高到哲学高度,浅则无论老少、性别、文化都能说上几句。可是没味,带点哲理而且绕一绕才好玩。
当官的坏、当了官坏、坏才当官,十二个字如同“十二字箴言”,分成了三个短句翻来翻去,细看也就“当官坏”三个字。且把三个短句颠倒过来,先说说“坏才当官”。
真是“坏才当官”吗?不能这样说、又可以这样说——辩证法嘛。活了几十年,读过辩证法也考过辩证法,还得过辩证法的满分呢,可是收益不大,就一个“倒”字品味出了点味,能称作获益匪浅。知道了任何事、任何问题、任何人,都可以被倒来倒去看,是非曲直、正确错误、真理谬误也同样可以“倒”,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今天是、明天非,今天谬误、明天真理,或者今天好人、明天坏人,今天英雄、明天渣滓,今天香饽饽、明天臭狗屎。
对官一概而论,说成一锅粥的“洪洞县里没好人”不公平,是机械唯物主义,不仅他们反对,连我这局外人也不服。
我还挺乐意与官们相处呢,大半辈子如此,因为觉得和他们相处一般情况比较踏实。至于不是一般情况呢?要看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等方面变化,这就不是这篇短文的范围了。先从六十年前我“当官”的的事说吧。
“青天白日旗”刚落地,五星红旗才在上空飘扬的那年,没几个月我就当了“官”。请不要笑话,且听我说,才十五岁的中学生哪能当官,当然不是官,是为了说明问题才把中学时的班长也叫做“官”,“以小见大”嘛。
青天白日旗年代有“公民课”,讲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嫌枯燥,只能勉强及格。乱哄哄的那个“前夕”,甚至考试时公开把书打开来抄,校长监考,他装作没看见。
五星红旗飘起后,“公民课”改成了“政治课”,全校在大礼堂上“大课”。觉得新鲜而颇有一些兴趣。于是期中的大礼堂统一测验时,我居然蒙个了78分,全校第二名。嘿嘿,被选为了班长,当然是个短命班长。
不几天开正副班长汇报会班长汇报了各种各样的“新人新事”,一个个侃侃而谈、有声有色。我却干瞪眼、哑口无言。
课堂的怪话一大片,有个老老师居然大发牢骚:“我教书一辈子,居然变成了个工人阶级,比教书匠还不如了!”
那还是思想混乱的年代,想不起来班上有什么新人新事,非常尴尬难堪。
正这时,同去的副班长发言了。他同样说了不少新人新事,侃侃而谈、有声有色。新人新事从何而来呢?我纳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觉得自己没有当班长的资格,有自知之明,不等被罢免撤职就主动“下台”。
我深深的感到,不会撒谎的人是不能当官的。大礼堂的大课才刚刚学到个从前课本里没有的新词汇“实事求是”,测验的题目里还有着,撒谎不就不实事求是吗?
随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天天的流就越来知道会撒谎才能当官,稳稳当当的当官,不会撒谎不行的,当了就得像我那样,尴尬、不安、哑口无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得像我那样自动下台。这不证明了“坏才当官”嘛。
想稳当“官”就需要学会适应环境、跟上形势,学会上面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爱听什么就说什么给他们听。就像那副班长,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适应了环境,满足了上面的需要,自己也坐上了班长的位子。
假设我的脑袋灵活,班长位子估计我“姜太公钓鱼、稳坐钓鱼船”。
上面需要听什么就就汇报什么,官当然是当成了、当稳了,自我感觉却会觉得自己变坏了,变成了迎合投靠、看风使舵,变成说假话、撒谎,一句话,变坏了,这正好符合“十二字箴言”第二个短句,叫做:“当了官坏”。
不是吗,当然是的。如果我想把班长当下去,就一定得挖空心思,汇报许多的新人新事,我岂不就已经变坏了。
街头巷尾、公园草地上没完没了的议论,包括媒体的年复一年、长年累月曝光的一些“阴暗面”,这里官员落马,那里官员双规、撤职、查办,又又哪里的官员贪污腐败,哪里哪里的官员养了多少多少的二奶、小三……
许多曾经是模范人物,百姓学习的典范和楷模,天天在台上谆谆教导百姓的人呵。常常还有一些熟悉了解他们的亲戚朋友,这些人十分感慨、遗憾、不解、惋惜:“原来是多好的孩子啊!”
当官前“多好的孩子”忽然变了,变化就从当官开始,百姓不禁会想,不当官也许不一定变坏。于是又渐渐悟到了“当官变坏”的规律。
一年年、一个个、一件件的事例反反复复,便会促成人和社会形成一种观念、一种认识,形成深深的印象甚至变成为认识的惯性,觉得不坏的人,或还不够坏的人当不成官,当了官也当不牢。
自古以来不是有个说法叫做“无毒不丈夫”吗?说了算的社会的“丈夫”是谁?不就是官员嘛。
又还有一种说法,似乎还是诉苦呢:不坏不行呵,上面的人不允许,下面的人不允许,家里的人不允许,亲戚朋友不允许,同学同事朋友不允许……
想想也是,比如自己的孩子犯了法,不使尽伎俩保护行吗?假设有恩于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孩子犯了法,不想方设法保护行吗?倘若顶头上司的孩子犯了法,不千方百计挽救行吗?如果顶顶顶头上司的孩子犯了法,不采用一切办法,不能不顾一切,甚至违法乱纪的救行吗?不行,甚至昧着良心、倒打一耙,把罪推给被害人……呵呵,碰上这样的事真是倒霉,可话说回来,也许正是时来运转,“八八八、发”的好机会呢。
哈哈,太多的比如、假设、倘若、如果,都不好意思了再叨了。
久经考验的人,一旦当官就逃不脱钱色的引诱,于是百姓发现当了官会变坏。见多听多了这样那样的事例便造成一个强烈的印象:当官的坏。这是“十二字箴言”的第一种,叫做“当官的坏”。
怪谁?怪百姓?,怪千千万万“不明真相”的百姓吗?怪千千万万的百姓“不明真相”吗?非也。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是的,风吹草才动,无缘无故百姓怎么会这样想呢。没有好官被误会、冤枉吗,当然可能有,不是百姓冤枉他们,而是一些坏官连累了他们,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是一个人放了个不声不响的臭屁,弄得一车的人你怀疑是他、他怀疑是你,或者是被窝里斗的派性利用。如果算账,也该寻那些人才是。
十二个字确实辩证,互相关联、彼此促进、相反相成、相互牵制。絮絮叨叨的侃了一番,啰里啰嗦吧,嘿嘿,也不能怪我,如果算账也该寻那些人,没有那些事,我哪来这许多感慨呢。
“当官的坏,当了官坏,坏了当官”的话题有点趣味和“哲”味吧?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