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坚韧”光环下的几点冷思考明镜亦非台

发表于-2011年04月14日 下午6:39评论-2条

这本是个樱花浪漫、生机无限的季节,但是,今年日本的春天有点冷,突如其来的罕见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九级的超强地震堪堪顿足,数十米的海啸又铺天盖地地袭来,核电站的有害放射性物质旋即在爆炸声中海陆空立体张牙舞爪。“灾难,又见灾难!”这几乎成为了缠绕日本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

不过,小品《卖拐》里的有句经典台词说得好:“这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样大呢。”同样是面对灾难,相对于海地、缅甸等不发达国家的惊惶失措、四散奔逃、哀鸿遍野等种种景象而言,日本人的表现不说“完美”,至少算得上是一种“惊艳”——会议大厅里政府官员面对摇晃的一切物事,除了略略的一丝讶异,保持了足够的风度和气质;避难所里临时栖息的民众相守相望,互相安慰和接济;应急物资派发点前,难民们井然有序,在派发结束后居然不留一点垃圾,体现了良好的文明修养;在满目疮痍的家园废墟,个别达观的日本人,甚至有了遛狗的闲情逸致,彰显着雅致的风范……什么叫“彬彬有礼”,什么叫“闲庭信步”,什么叫“从容不迫”,什么叫“淡定自若”,日本人以“鲜活的教材”给世人好好上了一课。

然而,假如因此就认定“做人当做日本人”,那就错了,而且会错得很离谱。记得某位哲人说过:“当海潮退去,你才能发现究竟谁在裸泳。”那么,就来看看日本人在灾难中表现得无比“坚韧”光环下的另外一个方面吧。

“坚韧”之于“遮”,是基于乐观判断下的“无关紧要”。许是惯性思维使然,当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同时出现时,人们总是乐意于先行接受好的讯息,而对不好的讯息则在有意无意间过滤和弱化。所以,当山崩地裂的情况现实发生时,首相等一干人等“泰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的冷静镇定,把“不过尔尔”的信息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便捷通道迅速传递到灾区的各个角落。而东京电力也在第一时间发布“福岛无忧,民众勿忧”的安民告示,算是掌握了第一手话语权。或许是重复了n次的缘故,弄得东电也深以为然。孰料不待其擦拭冷汗,庆幸总算保住巨额核电站资产,一两天后几个机组随即接二连三地爆炸,腾腾的黑烟把“安全”的谎言击得粉碎,在明白无误的核泄漏中不得不定位为核事故。大概是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羞答答地从较低级的四级开始定位,随后十余天跳一跳或两连跳,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升级调整为最高级七级,终于与二十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提并论。对坏消息阶梯式的加温加量,果真考量了日本人,使之得以把素养优雅地展示给世人。倘使这个坏消息一步到位,是不是还能如此从容不迫呢?虽然补救的效果会比渐次式的欺瞒要好得多,只是无从假设罢了。

“坚韧”之于“傲”,是基于天生优越感的“能奈我何”。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唇枪舌剑里,人们总是惊异于印度人超级神奇的自我优越感。殊不知,日本人的现实优越感尤甚。撇开其“支那”等种种蔑视以及“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狂想不说,仅就劫后所表现出来的林林总总的细节来看,颇为耐人寻味:日本人在避难所等待救助的过程中,人人都表现得淡定、谦让,甚至还有许多让人动容的“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细节,教人唏嘘不已,但正如许多媒体观察指出的那样,他们缺少一种抗灾自救的勇气和行动,虽然在很多哈日的人看来,在所谓“高度发达和民主”的国家里,公民个体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应该也必须由政府和公权来予以保障,个体的自发努力是徒劳、愚蠢的,也是对神圣价值观的亵渎,至于政府和公权在超强劫难中倏忽失灵的现实,是被其忽略不计的,所以才有了低效、无助和彷徨情绪的弥漫;日本人在接受世界各地的援助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自信和心安理得,“合当如此”成为弥漫其间的心理情绪,“内震外急”,外部捐款的踊跃和内部捐款的平静反差鲜明,乃至于有了要捐赠国自己出钱出力把物资送达灾区的天方夜谭,理由居然是“国际惯例”,其实是为了规避灾区的辐射风险,此种大爷做派,让“热脸贴冷屁股”的一方五味杂陈;在倾倒数以万吨计的放射性核废水进入太平洋的举动中,其更是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幌子下,表现出了一种恣意妄为的傲慢,不告知、不公开、不主动,似乎只要抱定某条粗腿即可。此种“坚韧”,怎么教人生得出敬意来?

“坚韧”之于“拽”,是基于根深蒂固中的“舍我其谁”。作为多年的经济老二,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内在规律,日本人一直保持了足够的底气。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一直满怀“脱亚入欧”热情的他们,对于亚洲诸国一直是“俯瞰”并“一览众山小”的。要是有谁不识时务,认为可以凭借自然的伟力来迫使他们低下高傲的头颅、放下高贵的身段,绝对是打错了算盘。因此,才有了种种莫名其妙的出击、挑衅——把与邻国有争议的独岛、钓鱼台等等领土,先行划入新审定出版的教材,大约想在若干年后生造一些“一贯为我所有”的凭证,当然北方四岛是要撇除在外的;同时活动于争议海域,却要先声夺人,指摘对方的直升机过于迫近,对己方的船只造成了惊吓,没索赔精神损失费已算得宅心仁厚了;凭借地域的先天优势,对在争议地区捕捞的对方船只依然“该出手就出手”,只是即捕快放,不再纠缠和张扬;依然雷打不动准时抛出《防卫大纲》,强硬发声“xx威胁”……至于灾情告急,至于慷慨援助,则“一码归一码”,绝不混为一谈。“拽”劲十足,哪怕焦头烂额,也是不肯失了身份和面子的。

“坚韧”之于“疲”,是基于三番五次里的“惶惑倦怠”。要是在内外因的作用下,尤其是仰仗高科技手段能让地震、海啸、核泄漏的“噩梦”尽快成为“明日黄花”,或者看在日本人良好文明修养的份上“守得云开见月明”,把这“不堪回首”的一页尽快翻过去,那么日本人无疑可以在世界灾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这仅仅停留在“可是”的层面上。且不说日益扩大的核泄漏危机像把破筛子,在海水、淡水无效和排放、封堵两难的情况下,越来越偏离可控的目标,就说不安分的六、七级余震,也在频频光顾,特别是时隔近一个月,居然还会遭遇七级以上的磨难,实在匪夷所思。总之,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坏消息里,日本人的淡定开始变得很难,而“尖叫”、“夺路”之类开始成为常态。正如某些好事者所评论的:“你可以淡定一天、五天、十天,但很难淡定一个月、五个月、十个月,假如事态并未有明显改观的话。”于是,在绕了一个大圈之后,日本人终于很世俗地加入了世俗行列。

结语便是,日本人在大灾大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固然值得尊敬,但透过其背后的千丝万缕,会发现它并没有达到让人顶礼膜拜的程度。另,有意思的是,广受诟病的“‘盐荒’子孙”闹剧,居然会延时数十日后在韩国上演,正所谓“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世界变化太快”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镜亦非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山尖流水点评:

作者以理性的笔触,娓娓揭示出日本及国人在“坚韧”光环下的一种处世态度,文字冷峻不乏幽默,好文,推出共赏!

文章评论共[2]个
山尖流水-评论

细品之,问好作者at:2011年04月14日 晚上8:12

明镜亦非台-回复握手,多交流。 at:2011年04月16日 上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