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对字有感觉大约在半岁左右。有一次我把她抱到一幅看图识字挂图前,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她爸立马从书店买回一套看图识字本,对着她边翻边读。小家伙每看一页就手脚乱舞,嘴里也咦哦不停,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小家伙“认字”兴趣大,进步却小。到了会说话时,她虽然会手拿识字本,小手指字,“牛”啊“马”啊地“认”,但我们都知道她在认图。把图一遮,她就开始胡言乱语。那模样常让人忍俊不住。
转眼女儿3 岁了,上了幼儿园。有一天,她在家里边咕叨边做手式,“小刺猬,眼镜蛇,雨伞,合在一起就是外国的猫子,cat,cat,cat。”我一阵惊喜,女儿会说英语了。原来幼儿园开了双语课。一星期后,课本发下来了,还配有识字卡和磁带。我拿出“猫”字卡,她抑扬顿挫地念:“猫,cat ,cat ,cat。”幼儿园一星期学一个字,我把她学过的字贴上墙,心里盘算着,一年下来能认50多个字呢。然而事实很快否定了我的想法。有一次,我把“猫”字卡取下换上“狼”,指给她认时,她还是念“猫”。原来她认的是位置。这一点在后来得到进一步认证。
暑假她爸回家休假,女儿白天由他照看。一天我下班回来刚进门,就见当爸爸的喜形于色:“我闺女又认了两个字,来,快认给你妈听。”女儿拿着一本书笑呵呵地跑来。她翻的那页上画着一幅街景,左上角一个田字格,里面写着“车”,右上角一个田字格,里面写着“水”。“车,水。”女儿指点着认。“怎么样。”孩子爸炫耀着他半天的教学成果。我微笑不语,拿过书偷偷翻过一页,这页也画着街景,左右上方也是田字格,只是字变成了“马”和“龙”。我把书递给女儿,让她再认。“车,水。”她依然如故。我大笑。
笑过之后,我心里开始琢磨了,女儿3 岁多了,这年头,电视上、报纸上介绍的3岁孩子识字的可不少,想想自己的孩子还没“开窍”,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晚上睡觉前,女儿照例让我讲故事,我决定寓教于乐。记得一本早教书中介绍:一位家长为了提高孩子认字兴趣,把学过的生字说成“特务”,和孩子玩在故事书中抓“特务”的游戏。人家的孩子可也只有3岁呀。有这现成的范例,我打算克隆一番。“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打开书说,“这行字里面有一个‘外国的猫子’,我们把它抓出来。”女儿“抓”了几次都“抓”错了。见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她有些不愿意再玩这个游戏了。我强作笑脸,找出“猫”字卡,让她认,还好,她认得卡片上的“猫”。我把字卡放在书上,让好对着看:“找一找,书上有没这个字。”她摇头,见我生气,又忙点头,小手一指,又错了。我气得把书扔得老远,女儿吓哭了。我无奈,怕自己的火气蔓延,只好哄她睡觉。
第二天睡觉前,我又拿出故事书:“来,玩个游戏吧。”“不,我要睡觉。”女儿记住前一天的教训,立即反抗。“好,先讲一个故事。”为了缓和矛盾,我先让一步。讲完故事,我开始循循善诱:“这个故事里面有你认识的字,找一找。”“我要睡觉。”小家伙闭上眼睛,往床上一躺。我压住噌噌上窜的火气,耐心劝诱:“你找了,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女儿两眼一闭,不买账,小嘴噘得老高,我真想照她的屁股扇两下。“别人的经验为何到了我这里就不管用,”我有些懊丧地想,“莫非我的孩子天生不爱学习?”我忽然被自己的这一想法吓了一跳。我怎么能这样质疑自己的孩子,她还那么小,我太急燥了,这样下去,逼出女儿的逆反心理可就坏了,还是顺其自然吧。
这以后,我依然睡觉前给女儿讲故事,但不再逼她认字。渐渐地,她不再满足只听故事,有时会拿过书,煞有介事地念,虽然常常语句不通、文不对题,我也任由她去。转眼女儿上大班了,开始在我面前炫耀她认识的字,路上看到学过的字总要指给我看,我总故作惊奇地说:这个字你认识呀,真能干!她一听越法得意了,认字的兴趣更浓了,不时地让我教她广告牌上的字;我看书时,她也经常凑过来,说:让我看一看,我没有我认识的字。我抓住时机,教她认了不少”课外”的字。
现在想起逼她认字的事,我就觉得自己很好笑,我幸庆自己当初能及时转变心态,顺应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没“逼”掉女儿的学习兴趣。如今女儿已上小学了,每当在辅导孩子过程中遇到不顺时,我总是告诫自己不要急燥,要用耐心和爱心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
-全文完-
▷ 进入春草自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