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苹果涂鸦童子

发表于-2011年04月27日 早上8:47评论-7条

已然忘却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形之下看到的这样一首诗:

苹果

我将这枚红彤彤的苹果馈赠于你,

寄希望于你能欣然接受我的爱情。

如果你另有他图也不要轻易拒绝,

要知道你的红颜只是短暂的光阴。

到底是哲学家写的诗,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无赖的狡黠的意味。表面上作者只是要求女主人公接受抒情男主人公的一枚苹果,其深意则在于这枚苹果所蕴含的十分明确的爱情意味。并且无论女主人公是否接受这枚苹果,最终都无法断然拒绝;同理,无论女主人公是否打算接受对方的爱情,恐怕也只能是欣然接受男主人公的爱情,似乎不得不如此,而且理当如此。我想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无外乎是爱情其实是无法遏抑、无法拒绝的。整首诗由浅而深,充满着哲学的吊诡,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首诗归结为一种哲学。诗歌流露出来的正是这样一种超越于哲学之上的蓬勃的青春气息。

令我惊讶万分的还是诞生这首诗的无穷久远的年代。诗歌的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生活在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此时的古希腊已经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因此虽然柏拉图年轻的时候曾立志要做一个诗人,但是在遇到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之后,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很快从一个诗人转变成一个哲学家。而当亲眼目睹了雅典城邦的衰退与灭亡之后,柏拉图甚至将一切乱相的根源归结为是诗歌使人耽于声色犬马的现实生活,导致理性的沦丧,甚而至因此走上了反诗歌的立场。从一个诗人演变而为一个反对诗歌的哲人,历史在这里演绎的是一出多么荒诞无稽的剧幕。可是对柏拉图来说又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至于这首诗显然不会是他后期的作品,而应该是他前期在其远未成为一个反诗歌的哲人之前的作品。然而无论是作为一个诗人也罢,还是作为一个反诗的哲人也罢,仅就这首诗而言我们能从中看出一种端倪,那就是它已经再清晰不过地勾勒出一千多年之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轨迹。这首诗虽则是短小精悍的,但其语言是那么的简捷明快,写作技巧是那么的成熟;其感情是那样充沛、富于激情,读者完全可以从中窥探到浪漫主义的浓厚气息,事实上它已经具备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一切元素。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机警浪漫的风格较之嗣后的诸多浪漫派诗歌的赤luo裸的渲泄都更为意味深长,更令人叹服。如果这首诗不是诞生于古希腊而是一千多年之后一位浪漫诗人的笔下,我相信我们其实是毫不以为怪,并会毫不犹豫地视为一朵艺术奇葩的。

走笔至此,我们也许会相当的诧异和震惊,为什么在如此久远的年代里居然也会出现被视为浪漫主义先声的作品,要知道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可是诞生在这首诗作一千多年之后。我想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柏拉图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作白话文的语言。我知道当我说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时许多读者可能会并不服膺,甚至会将此当作是一个笑谈。但是当我们对比中国古诗的时候,我想我们是会从中这种得出这一结论的。

苹果一诗或许只是个特例,更为奇特的要属古希腊文化。曾经有人断言说无论是意大利诗学、法国诗学、德国诗学、英国诗学,总之一切欧洲诗学都要回到古希腊时代。尽管不能简单地认同这一结论,但是在诗歌的语言与创作风格上,甚至写作的内容方面后继的诗歌无疑都继承着古希腊的传统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譬如早期的古罗马神话在很大程度上就复制了古希腊神话。嗣后的欧洲文艺复兴也将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直至现代诗歌阶段,许多诗人还是会将关注的目光指向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文化开端便是高峰,它的艺术魅力是那样地隽永,耐人寻味;其艺术手法是那样的高超,都堪称后世之楷模,奠定了西方诗歌的基础,后世之诗歌都无法割裂开这种文化纽带。我想之所以如此应该说是得益于白话文这一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可以使一种文化在较短的时期内便达到一种成熟的境界。当然为了使各种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地重复,唯一的方法也许就是不断地转化文化的中心。譬如在古希腊神话之后产生了古罗马神话;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紧承而来的是英国之文艺复兴;嗣后又有西欧各国之浪漫主义思潮。总之,随着文艺中心的不断转换,使得西方诗歌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高*。

与之不尽相同的是中国诗歌。

在中国,较之《苹果》一诗之前产生的是同为哲人的孔子编撰的诗集《诗经》,之后则是著名诗人屈原写就的诗集《离*》。如果说欧洲乃至西方一切后世的诗歌都要归宗为古希腊文学。但是我们却不能说《诗经》或者说《离*》已经昭然若揭地展现了未来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甚至于即使是时代较为接近的《诗经》与《离*》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诗经》的作者全是由业余的诗人组成,而《离*》则创造了专业诗人写诗的先河。当然,我们说《诗经》的作者是业余诗人,只是因为这些作者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记载下来。但另外的原因还在于《诗经》中的《风》完全可以看作是民间诗歌的生动再现。同时必须说明的是《离*》继承了《诗经》的传统,但是两者却有着巨大的差别,无论是诗歌的语言还是诗歌的表现方法都相去甚远。至少我们不能象考究《苹果》一诗一样窥探到中国未来诗歌的踪迹,或者将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可以这样认为虽然说古罗马诗歌虽然使用的并非古希腊的语言,可是古罗马史诗更直接的表现为一种继承关系,摆脱不了同古希腊诗歌的密不可分的渊源。而《离*》虽然说使用的是一脉相承的汉语,可是,《离*》与《诗经》之间的差异要远大于这种共性。人们关注更多多的正在于此。总之,同为文言文诗歌形式的《离*》是不可能象古罗马史诗一样只依赖简单的重复《荷马史诗》便能获得一种文化的辉煌;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离*》的作者必须要更为深刻地挖掘文言文的内在的美。

同样,后世之曹植被谢灵运赞誉为占尽天下八斗之才,但是他的诗歌同《离*》同样存在着很大差异。之后的陶渊明同样与曹植隔开了距离,谢灵运显然与陶渊明相比又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创作风格……虽然他们的诗歌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中国古诗的一个个高*,在中国的诗歌史上留下自己清晰可辨、不可磨灭的足迹,但是他们的诗歌在我看来都是沿着一条未知的道路继续摸索着行进。

我不想赘述一系列的文学现象。中国古诗直到唐诗才豁然开朗真正地固定成形,才算是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其全部风采,窥见到了全豹。但是,中国诗歌前进的步伐并未就此打住,之后,宋词、元曲仍然会继续昂首阔步,将中国古诗的魅力、古中国语言文字的潜力发挥到一种极致。

中国古典诗歌运用的是独特的文言文,这样的一种语言远不象白话文那样可以很快就发展成熟。因为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经过千百年的时间精雕细琢,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付出艰辛的天才般的努力,它在克服一个又一个障碍的同时恰也成就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天才的诗人,形成一座又一座诗歌的颠峰,所以我时常会感叹中国古诗的这样一种绵绵不绝的持续性。中国古诗之形成之发展有赖于中国历史自始至终都是一部完整的毫无间断的历史,这种自古以来就形成的统一的历史同时也滋养了中国古诗。不敢设想如果中国历史有所间断,中国古诗还会是完整的吗?会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吗?因此,每当我欣赏着中国古诗时,我时常会将之融入到中国的历史氛围之中,融入到生生不息的不断演进的文化进程之中。是的,尽管中国古诗人始终都运用的是文言文而丝毫没有变更,但是正因为有了文言文这样的一种形式,中国古诗方能摇曳多姿,始终都有无法穷尽之魅力所在。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进入到现代诗阶段的时候,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古诗便骤然黯淡了下去,对于现代诗的影响日益微弱。说来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困惑的事情,因为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古诗的无穷魅力,可是我们却不能自由地将中国古诗的种种营养元素自由运用到现代诗歌的创作过程之中。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使得现代诗不可能直接继承这一丰厚的遗产。甚至在新文化运动之初的白话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做得最多的还是尽可能地排斥这样的一种继承关系,彻底地肃清现代诗歌中文言文流弊的影响。与接受中国古诗相比,当时的诗人更愿意接受的还是西方诗歌的影响,郭沫若、徐志靡、戴望舒、李金发、冯至、梁宗岱、闻一多、艾青,等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诗人莫不如此。建国初期,因为强调诗歌的大众化特性,诗歌更是与古诗绝缘。嗣后,当诗坛吹来一股强劲的现代派诗潮之后,中国古诗仍然会被较为彻底地遗忘着。

尽管中国古诗的命运是如此不堪,但我坚信中国古诗终将会被重新唤醒。因为中国古诗自始至终是审美的,与过于强调审丑的现代诗相比,古诗是那样的卓尔不群、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冰山雪莲,是存在于我们民族深处的最美好最纯真的诗歌记忆。因此,中国古诗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而这种存在价值我认为更应该体现在中国古诗对现代诗的有益的影响与良好的促进作用方面,虽然中国古诗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但是中国古诗完全可以以另外的形式深刻地影响着现代诗歌的创作。中国现代诗歌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古诗的影响与促进作用。这使得中国古诗与现代诗只存在着代沟而绝少沟通。这种状况终将终结,而要真正地将古诗的诸元素引进到现代诗歌创作之中得需要勇气,需要甚至看不到终点在何方的无惧无畏的艰苦探索。这样的探索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甚至其中的一些先驱者将正如同沙漠中的探宝者一样被流沙湮没而寂寂无闻,除了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外,没有人理解他们,没有人知道他们曾付出过怎样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辉煌的顶点,但是真正的诗人终将会无怨无悔地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中国古诗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同样现代诗想要借鉴古诗的营养元素也是一个异常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没有理由认为这种借鉴能够一蹴而就,因为中国古诗是一座无论怎样都无法穷尽的艺术宝藏,它将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现代诗歌创作送来巨大的精神食粮。我想正因为这条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坎坷,所以在此过程之中正如同中国古诗之发展过程一样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高*与辉煌,成就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我想中国诗歌会迎来其辉煌,李白、杜甫也将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一种美好的回忆,一定会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巨匠去努力承担起中国诗歌的重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涂鸦童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静的一叶小舟点评:

感谢作者把埋藏在沙子里许久的金子挖了出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仍然是光彩夺目。文艺只有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演绎新的时代,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看见这只苹果,也就看到了人性回归,诗歌的未来。问候作者。

文章评论共[7]个
涂鸦童子-评论

过誉。at:2011年04月27日 上午11:29

理野-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童子,天天快乐开心!at:2011年04月27日 下午3:42

涂鸦童子-回复谢谢 at:2011年04月28日 上午11:12

布衣神仙-评论

拜读佳作,颇长学问。问好!at:2011年04月27日 下午4:58

涂鸦童子-回复不是说长就好,或者不好。 at:2011年04月28日 上午11:12

涂鸦童子-回复对不起,妄评了。 at:2011年05月01日 晚上7:31

涂鸦童子-评论

一路走过at:2012年09月23日 上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