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很是烦闷,再不复前一段时间的文思如泉涌,笔落自然成,而是往往思绪一闪而过却偏偏抓不住灵感的尾巴。就是有时天外偷得两三句也是零零散散,终不成章。虽然以前也有写到一半灵感跑了的时候,可是最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用红叶的话说就是‘咱们的师傅实在是太调皮了’,这种卡在一半的感觉着实难受。于是便想着写些别的东西来调节一下心情,想来想去,感觉把自己的诗词感悟拿出来晒一晒也不错。
对于写东西,我向来很有自信,也愿意放手去写,我很醉心于放任思绪在笔下徜徉的感觉。最初爱上诗词,是因为那种有韵律有节奏的文字排列起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喜怒哀乐,万千情思用歌谣一般的语言来表达,实在是妙不可言。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能够拿着一本诗文赏析静静的看一个下午。越是接触,便越是着迷,继而单纯的欣赏朗诵已经填补不了我对于诗词的渴望,便索性摩拳擦掌尝试着去写。
最开始的时候,在人人网还叫校内网的时候,里面有一个类似于现在百度贴吧的平台我记着好像是叫“组群”,在其中“诗词模块”里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发些相关的帖子什么的,那时候的我还只能算是初涉江湖,小虾米一个,当然,现在也还是虾米,只不过比最开始时要大一些,由初涉江湖变为涉世未深罢了,玩笑玩笑。在那个时候就有诗词接龙了,和现在的诗词接龙一样,首尾相接者有,命题接龙者有,还有一些以画为题的,种类算是繁多。这种形式是我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里面自然是有些意思,所以我刚一接触便乐在其中,不能自拔。
接龙接龙,得有人接才有意思。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刚好有一个平时接龙的诗友和我同时在线,同时在一个接龙的帖子里,有人陪着玩自然是好,便你一首我一首的接了起来。他的思路很快,没几分钟便能成诗一首,我骨子里貌似也是个挺倔强,受不得刺激的主儿,对方接的越快,我自己的思路也转的越快,通常就是两个人平均两三分钟就能出来一首,你有你的风雅颂,我有我的赋比兴,一首接着一首斗得也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事后回想更是酣畅淋漓,只是前面到底都写了些什么斗过之后却有些印象模糊了。
每次写过之后,我都会乐颠颠的拿去给妈妈看,多多少少有些献宝显摆的意思在里面。我妈妈也是个对国学热衷的人,还是学生的时候,文章就在当时的某个文学杂志上刊登过,用自家老爹的话来说,那也是有一定文学底蕴滴。我喜欢文学诗词很大方面是受到她的影响,所以我很乐意拿自己写的东西让她去看,希望得到她的肯定。
因为接龙写的东西很多,我都是攒到一定数量然后一次性拿给她,她每一首都很认真的看过,看过之后都笑着说那是游戏之作,过分追求华丽丽的辞藻,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在里面,读过之后不知道诗作想表达的最真实的意图是什么,就像是木偶,空有华丽丽的外衣,而没有灵魂。辞藻华丽这一点我是认同的,自从高中时候看郭敬明的书就很喜欢他的那种语言模式,但是对于‘没有灵魂’这个结论,我自然是有些不服气的,感觉每一首写的都很好啊,怎么就没有灵魂呢?然后便问,怎么才叫有灵魂呢?妈妈嘿嘿一笑,这个嘛~~是要自己悟滴~~
前面说过,我骨子里是有个拿着三叉戟的倔强小人儿的。不是说我写的东西没有灵魂吗?那我就经常写,自己悟就自己悟,总能被我写出个样子,悟出些门道。终于,有一次的接龙,对,还是接龙,只不过是命题接龙,楼上的题目是:写出你最想过的生活。由于那是被自家妈妈第一次夸奖的诗作,所以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首七古,是这样写的:
仲夏清风小蒲扇,珍馐美酒伴玉盘。
琴瑟琵琶白玉箫,诗词书画绿竹案。
醒时嬉笑闺中友,梦中醉卧良人畔。
总角垂髫膝前绕,年迈双亲仍健安。
现在看来虽然也是平平之作,不过尔尔,但在当时的水平,和之前空泛的游戏之作相比,这首已经是飞跃了。用自家妈妈的话来说就是,终于摆脱木偶了。可能这在我写诗生涯中也算是初窥门径了,算是进阶,这个体会让我很是高兴了一阵子,看来写诗果然是要靠悟的,当然还有适当的刺激。
可是就在那次不久,校内网就改制了,变成了人人网,“组群”也被取消了,要不是我自己之前对写过的东西有个存档,恐怕也是会随着那次的网络更新而灰飞烟灭了。没有了那个平台,我懊恼过好一阵子,因为里面有很多的同好我都没有来得及加好友就再也找不到了,幸存的加了好友的也就那么三两个,在诗词探讨上却是再没有过了。
之后就是很长时间的写作空白,那时候学校的事情多,又忙着复习、考试、考证、培训、论文答辩、毕业。种种繁杂的事情让我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去写诗了,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大学毕业。老话说的没错,人一旦闲下来就会开始给自己找事儿做。当你已经习惯了忙忙叨叨的生活后,冷不丁让你闲下来,真要是不做点什么还真是别扭的难受。于是,写诗做赋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又开始蹦跶了。
射手座的人做事情大多是随着心情而定,既然想写,干嘛不呢?没有了校内组群,可以找别的地方嘛,于是乎,被“有问题,百度一哈”这句话洗脑了的区区在下某就开始洗剑饮马,准备重新上路啦。
在百度网页上搜索“诗词”,第一个是百度百科,第二个我记着是什么经典诗词赏析什么的,都不是我想要的,第三个便是“诗词吧”,我想,我找到地方了。之后的事情不用多说,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抵得住那个【邀社】标题的诱惑。
我刚来海棠的时候正好赶上“桃花流水,情深不寿”那一期,看着大家的作品后,我就受刺激了,以前那些小小的自得完全被无情的拍碎啊拍碎。我记着最震撼的是云熹的那一首情深不寿,万千情思娓娓道来,文字如行云流水,情节紧密,扣人心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然后我意识到,自己实在是没什么可以自得的资本,只不过自己原来偏安一隅罢了。当得知社里面大多数都是比我小的小盆友时,我就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之后便迫不及待拿着社里人的作品去给自家妈妈看,跟她说你看你看,这是我社里那些小孩儿写的作品,怎么可以这么好~~
不得不说当时我心里的那个前文提到的拿着三叉戟的倔强小人儿就又蹦跶出来了。比我小的孩子都可以写的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可以?于是我开始尝试着也和云熹一样去写个叙事的看看,之后就有了我在海棠的第一篇,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诗词的热情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几乎就是痴迷了。我从来没有在学会计上找到这种痴迷的感觉,哪怕我是学会计的。那时候我妈妈就戏言,哎呀,当初不如让你学中文了,以后弄个编辑什么的当当。我却不那么想,我感觉一旦什么东西被当成了职业,当成了赖以生存的工具,那怕再爱好,也到底缺失了一份喜欢的心情,所以到现在我也一直是将写诗当成心情的调剂品,从没想过要赖以为生。
扯远了,再拉回来。社里面的写诗评诗制度我是喜欢的,况且这样进步的确很快。而且在评诗的过程中不单单可以看出自己的缺点,还可以发现许多很有意思的东西,例如每个人的创作风格、用词手法、诗词的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可以大致猜测到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内心原则等等深层次方面的东西,一个人所喜欢的不喜欢的,乐见的不乐见的都可以通过他或她所写的诗作中看出一二。写诗的人都是有几分傲骨的,没有人愿意写违心的东西。所以刚加入没多久的我便萌生出细品大家诗作的念头,之后便写出了那个观词有感十二首。可是我能品出别人的风格,却独独看不清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写东西有没有自己的风格,我只知道我对格律不在行,其余的一无所知。
从刚来社里到现在我感觉自己写的东西还是有进步的,不论是内容上还是感觉上。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有大伙的刺激,让我骨子里的倔强小人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可是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忙,笔下的东西和当初刚入社时的比较,能看出来情绪上差了好多,我自己也是这样,没有人刺激吧,就找不到感觉了,就像开头说的,就是冷不丁蹦出两句来,也是零零散散,终不成章,而且我发现自己在审美上涨脾气了,以前这种情况我还愿意绞尽脑汁拼些句子上去凑个全篇,可是现在我感觉一旦得了好句子,当自家灵感师傅不在的时候填什么上去对配不上那佳句,于是乎,某就进入了死胡同,出不来了。
这些天一直是这种感觉,憋的难受。我就给妈妈打电话一通抱怨说你看怎么灵感师傅这么淘气,一刻都坐不住,就没有老实时候。结果她笑言说,哎呀那是你不够虔诚啊~你应该焚香净手,再祷告一段时间,灵感自然就来了。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表示无语。在一再追问下,自家妈妈才在电话那边咬着水果说,那是因为生活阅历不够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也是有些道理的,要不然为什么那些个职业作家会是不是的走出去体验生活。诗歌也是艺术,大抵也是和生活阅历相关的。听得多了,看的多了,思考的多了,灵感可能自然而然的就来了。
之后我又问,还有什么呢?
激情啊~激情是创作的动力啊~~
那如果有激情但是写不出来呢?
那就还是生活阅历的问题啦,再有如果是你的话,一定是需要新的刺激了。
不得不说,还是妈妈足够的了解我啊~~人都说人生在世知己难寻,其实对于我来说,最大的知己就是自家妈妈。
我又问,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突破了这个瓶颈就能够进阶了呢,就和上次一样?
哈哈,那谁知道呢~~~妈妈如是说。
是啊,那谁知道呢?姑且就这么认为吧!
呃,一啰嗦都说了这么多了,看了一下,哎呀三千六百多字。好啦不说啦,果然写完之后心情好多了。
-全文完-
▷ 进入海棠社九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