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张小民的平凡生活(续2)苏州李明诚

发表于-2011年05月05日 凌晨1:26评论-3条

十一、推销

张小民在机械厂上了三年班,知道小小一只齿轮,要经过锻、车、刨、铣、磨、淬等好几道工序,尤其是淬火,先将齿轮烧至近千度的高温,过几分钟后放进冷却液中,迅速使其降温,这样能使齿轮脱胎换骨,大大增强齿轮的硬度和耐磨性。张小民也想和齿轮那样,换个环境,锻炼一下自己。

有家香精厂正在招销售员,要求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口才好、能长期出差。张小民自忖四个条件里有三个没问题,就是口才方面,自己性格有点内向,但正因为有这个自知之明,所以要去当销售员,锻炼自己的口才。人在这个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要学会如何跟人打交道,《红楼梦》里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张小民如愿当上了一名销售员,三个月的试用期,没有基本工资,但可报销出差的车旅费,并根据销售额有业务提成。张小民揣着香精样品、宣传资料和一张中国地图,印了一盒名片,踌躇满志地出发了。

事情没有张小民想象的那么顺利,出差不是游山玩水,哪怕到了杭州或桂林,也没心思去玩,一脑门想的是推销香精。那些食品厂、饮料厂的大门,他如何进得?张小民毕竟有些文化,反应灵敏,他先到传达室,给门卫敬上好烟,聊上几句,问明了经营厂长或供销科长的姓名和办公室位置,然后神情自若地走进去。张小民并不怵,自己虽是一家小工厂的新业务员,但没犯法,是来推销产品的,找人家领导,是平等的供需关系,有什么好怕的?

到得供销科,先是散一圈香烟,女的也不漏过,万一那女的会吸烟,又掌握了实权,岂能怠慢?供销科长看了他的名片、样品和资料,有的还会问上几句,拧开瓶盖闻闻味道,最后总是抱歉地一笑:“对不起,我们公司有定点的供货单位,不需要你们的产品。”

出差了两个月,兜了好几个城市,一无所获。张小民有点想不通,对方若不要产品,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回绝,却客气地聊上一通,才说不要?他们是给自己留面子,还是另有隐情?还有一个月的试用期,倘若自己的业务量还是白板,就得离开香精厂,难道说,自己真的做不了销售?

张小民回来后,去找二哥。张二民听弟弟如此这般一说,笑道:“跑销售,要会做人,中国人最讲究的是什么?礼尚往来!这个礼,既是礼貌的礼,也是礼物的礼,你两手空空去,怎么可能把生意谈成?”张小民发愣道:“还要送礼?是厂里送还是我个人送?”张二民笑道:“当然是你自己送,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只要业务谈成了,你的付出会有回报的。”张小民默然不语。张二民继续道:“销售员,看似推销产品,其实就是推销人,就是推销你自己,对方接受了你,自然就会接受你的产品。”经过二哥的点拨,张小民茅塞顿开,买了一些土特产,带上二哥给的几千块钱,又踏上了出差的征程。

张小民学乖了,他知道在办公室谈不成生意,等对方的供销科长下班,就打电话给他,说要登门拜访。对方会意,一般不会拒绝。第一次上门,送钱或送贵重东西,人家通常不会收,但送些土特产,人家就笑纳了。张小民察言观色,第二天去拜访,就送去了科长家里需要的冰箱和空调,生意么,自然就成交了。下次出差,张小民不去公司,直接上科长家,还给科长老婆带去苏州的真丝服装,科长老婆直夸张小民会办事。私人关系搞好了,公家的事也就手到擒来了。也有例外的,张小民铺好了路,结果生意还是没成交,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另一家公司的销售员,下的本钱更大,自己送的是电冰箱,人家送的是一尊金佛。张小民自嘲,自己好比是潘长江,对方好比是姚明,差着一大截呢,怪不得人家经营厂长要变卦。

张小民并不喜欢行贿,也不喜欢业务单位的领导以权谋私,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这么做,就会被淘汰。跑了几年销售,张小民变得外向了,心也活泛起来,抽烟、喝酒、泡妞,样样拿手。有时,他真想做回原来的自己,勤劳、腼腆、正直……

十二、沉浮

前阵子,张小民听说陈金林破产了,为了躲债,人逃到了外地。张小民一点也不意外,那么一个不识好歹的人,败落是早晚的事。

陈金林家就在张小民家河对岸,陈金林的母亲因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没有妈妈,村上人都很可怜这个孩子。那时,张小民刚出生一个月,妈妈奶水充足,出于同情,妈妈总是先把陈金林喂饱了,才让儿子张小民吃奶。张小民一周岁时,长得很瘦小,倒是陈金林,长得白白胖胖的。

陈金林是个调皮的孩子,胆儿很大,十几岁时,就敢空手去抓蛇。陈金林初二就辍学了,从家里拿个装衣服的木箱,里面垫上破棉被,到镇上批了棒冰,走村过户叫卖,一天卖下来,居然能挣十来块钱。卖棒冰很辛苦,脚底起泡,肩背磨破,皮肤晒黑,但陈金林从不叫苦。不久,陈金林找到了新的挣钱门路,他白天用缝衣针穿上猪肝去河里钓甲鱼,晚上,他背着两个蛇皮袋,带着鱼叉和夹子,拿着手电筒,既夹黄鳝又捉蛇。当张小民在学校里一本正经念书时,陈金林一年已经能挣几千块钱了,在村里是个小名人了。

张长林要供三个儿子上学,靠种田的收入实在吃不消。张长林让老婆去向陈家借五百块钱,毕竟陈金林是吃张家的奶长大的,这点面子应该会给。陈金林的父亲在几年前娶了个新老婆,陈金林不喜欢继母,父子就分开过了,谁也不管谁。陈金林的父亲带着张小民的妈妈去找陈金林,陈金林阴阳怪气地说:“我知道一周岁前是你给我喂的奶,这样吧,借也不用借了,就当是我买你的奶,一天三块钱,一年一千块,从此不再欠你的,以后别再来找我借钱了!”张小民的妈妈气得浑身发抖,转身就走了。陈金林的父亲指着儿子的鼻子骂道:“小畜生,人家省下儿子的奶喂饱你,这份情你买断得了吗!”

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可以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来形容,陈金林脑子活络,不知走了什么后门,当上了一家乡镇企业的副厂长。几年后,企业改制,他以固定资产十分之一不到的价格买下原工厂,摇身一变,成了私营企业的老板。虽然他发迹了,但他家的亲戚没一个沾上光的,别说跟他借钱,就是进他的厂都不可能。陈金林一方面对亲戚极其小气,另一方面对朋友又慷慨大方,隔三差五要请一帮朋友吃喝玩乐。他父亲劝他不要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陈金林生硬地回答:“你管不着!”

有几个人知道陈金林有钱,设了个局,让陈金林迷上了赌博,开始时是小赢,然后是小输,再后是大输。赌博这东西,赢了还想赢,输了想翻本,于是越陷越深,短短几个月,陈金林把房子、车子、厂子都输掉了,上千万的资产被他全败光了,还欠下一百多万的高利贷。陈金林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连累到他的家人,被那些催讨赌债的人上门骚扰。他父亲于心不忍,拿出积攒的三万块偷偷给儿子,叫他到外地去避避。现在还到处借钱,帮儿子还赌债,希望儿子早日平安回来。

张小民常常想:可怜天下父母心,只不知陈金林是否醒悟,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十三、托付

自从与秀没了来往,张小民一直没找对象,二十四岁了,连个女朋友也没有,这在农村比较少见。城里的小伙提倡晚婚晚育,但农村的习俗,是早生儿子早得福,张小民的父母看到儿子一副不忧不急的样子,十分着急,私底下请了媒婆,张罗给儿子说亲。

没几天,媒婆就回话,说邻村黄家有个姑娘,也是二十四岁,长得很有福相,可以带张小民去她家相亲。父母对张小民一说,张小民当即反对道:“现在流行自由恋爱,我还年轻,你们担心我找不到对象吗?再说了,媒婆的嘴,死的能说成活的,老母猪也能说成娇嫦娥,她的话能信吗?”张长林说:“这个媒婆很有眼光的,她说成的婚姻有几十对了,对对过得幸福美满,儿啊,不管怎么样,你先去看看嘛。”张小民心想,那就去应付一下吧,我不答应还能把我怎么样?

那天晚上,张小民跟着媒婆去了。一路上,媒婆告诉他,黄姑娘身体很壮实,很勤快。去了以后才知道,她家非常穷,房子是旧平房,她有个姐姐出嫁了,下面还有个弟弟,弟弟初中毕业后在社会上浪荡,没个正经职业。她家之所以是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她有个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得的是那种不治之症,开过两次刀,所以家里就一贫如洗了。

张小民去卧室看望她的父亲,屋子里有好几个她家的亲戚,黄姑娘坐在病床前,拉着父亲的手在说话,看到张小民进来,她去拿了条长凳请他坐。张小民忽然心里一动,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能陪在父亲身边,而不是丢下父亲自顾着相亲,说明她是有孝心的,百善孝为先,懂得孝顺的女子,品性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

张小民和她父亲聊了会儿话,老人也就是问问张小民在哪儿工作,情况怎么样?她父亲还让女儿给张小民削苹果,说是亲戚送来的,他吃不完。张小民一边吃着苹果,一边听着她家的亲戚聊些家长里短的事,听着也颇有趣。晚上十点左右,张小民和媒婆离开了黄家。媒婆对张小民说,我介绍你们认识了,往后怎么相处,全靠你们自己了。

去过一次,谈不上对黄姑娘印象如何,只是知道双方的基本情况。几天后,有亲戚转告张小民的母亲,说黄姑娘原先谈过对象,还同居过,只是在谈婚论嫁时,那男的嫌她家太穷,把她甩了,她家的条件实在太差,叫张小民另找个姑娘吧。张小民知道后,心里对黄姑娘不是处子之身并不在意,谈恋爱时两情相悦,发生亲密关系很正常,女人的贞洁不在婚前,而在婚后。

刚开始,也许是出于同情吧,张小民买了水果,主动去她家几次,看望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很通情达理,跟张小民很谈得来。年底的时候,她父亲有病危的迹象,张小民拉着他的手,安慰他。她父亲温和地看着他,说:“我家的情况,你都了解了,你是个好孩子,我眼看没几天好活了,我不想拖累你,要是你不愿意做我女婿,我们都不会怪你的,你回家去吧。”张小民诚恳地说:“我不会回去的,我觉得你们一家都很好,你们的亲戚也都很好,我愿意做您女婿。”正月初八,老人在弥留之际,再次拉着张小民的手,说:“小民,答应我,好好照顾我女儿和儿子,我女儿脾气有点急躁,我儿子没个正经工作,如果有你在,我就放心了,拜托你了!”张小民含着热泪应道:“我答应您,一定照顾好他们!”老人含笑去了。

张小民谨遵着岳父的临终嘱托,五月初,他和黄姑娘办了简朴热闹的婚礼,不久,他借钱给阿舅爷做生意,让他能够自食其力。过了两年,张小民又出钱出力,帮她娘家翻建了楼房。夫妻之间难免会有磕碰,有趣的是,黄姑娘的娘家亲戚从来不帮黄姑娘,每次都是帮张小民,他们劝说黄姑娘要好好对待老公和公婆,黄家能有今天,全是因为有张小民这个女婿。

有一次,黄姑娘依偎在张小民的怀里,说:“有时我乱发脾气,惹你不开心,你有没有后悔娶了我?”张小民笑着说:“有脾气发出来很正常,要是你生闷气,我反而会担心,怕我辜负了岳父的托付,没照顾好你。”黄姑娘仰脸追问:“你是因为我爸爸的临终嘱托才娶我吗?”张小民沉吟一会,说:“有这个因素,但主要是咱俩有夫妻的缘分。”黄姑娘眼含泪花,说:“我也觉得咱们有缘,只要我认定了你,就会跟你一辈子,永不变心!”张小民点点头:“岳父在天之灵,看到我们快快乐乐,他老人家也会开心的。”

十四、代价

前几天的同学会,令张小民感慨不已。四十八名同学,实到四十五名,三名同学英年早逝,其中,一名死于车祸,一名死于癌症,还有一人死于情杀。如今,正常死亡似乎很难听到了,非正常死亡成了常态。让张小民震惊的不止于此,这些同学中,已经离婚的有九人,还有几个正在办理离婚。张小民搞不懂,离婚啥时候成时髦了?

被杀的那位男同学,姓袁,唱歌、弹吉它、朗诵,都很出色,大学毕业后,进了某机关当了一名小公务员;他的女友姓孙,是他妈妈的同事的女儿,非常漂亮,在某大型商场当营业员。他们的婚礼,张小民也去参加的。新婚夫妇郎才女貌,大家很看好他们。

结婚半年后,袁同学发现妻子有些不对劲,经常晚归,有时半夜才回来,满嘴的酒气,说和同事去泡吧了。袁同学还发现,妻子在家里接到电话,总要避开他,到阳台上去接听。袁同学不放心,去移动公司拉了妻子的通话清单,有个号码每天都要和她联系,而且通话时间很长。袁同学打电话过去,对方不接。等妻子回家后,袁同学责问她,她解释说,是她初中时的同学,他们只是普通朋友。

结婚十个月后,孙某向袁同学提出离婚。袁同学这才知道,半年前,妻子在商场里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姚某,姚某开有一家宾馆和一家4s汽车专卖店,身价千万,姚某向孙某展开疯狂追求,赠送价值不菲的皮包和钻戒,不时约孙某去喝茶和郊游。孙某被姚某打动,两人说好,一旦孙某离婚,姚某立即和她结婚。

袁同学痛苦地说:“我们结婚还不到一年,你就变心了吗?”孙某说:“我现在不爱你了,我爱的是他!”袁同学说:“我们现在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认认真真上班,也能过上小康生活啊,你是图他的钱吗?他现在能用钱花你,将来也有可能去花别的女人,这种男人是不可靠的,你别上当受骗啊!”孙某说:“我的事由我自己负责,不用你操心!你就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吧,我不带走一分钱!”袁同学坚决地说:“不,我是爱你的,我不离婚!”孙某冷淡地说:“我不爱你了,你爱我有什么用呢?我们好聚好散吧,兴许我还能感激你!”袁同学固执地说:“我不要你感激!我要你回心转意!我愿意等你,等你回家!”孙某撒手走了,袁同学倒在沙发上,身体像虚脱一样。

孙某尚未离婚,虽然和姚某过起了同居生活,心里还是没底的,一天没离婚,她所憧憬的优裕生活,也就不能名正言顺地实现。她几次三番去找丈夫,叫他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她甚至说,只要他同意离婚,姚某愿意补偿给他三十万元。袁同学本是个好脾气的人,但婚姻的变故,使他像变了个人,他咆哮地说:“三十万?这是过户费吗?那家伙根本没把你当人,他把你当成商品啊!我爱你,别说是三十万,就是三百万,我也不会放手!”孙某哀求道:“袁,你如果真的爱我,就请你放手吧,我们已经名存实亡了,你以为你不同意离婚,我就会回到你身边吗?你这样对我,别怪我会恨你啊!”看到妻子毅然绝然地走了,袁同学大哭了一场。

几天后,袁同学从超市购物回家途中,遭到几名蒙面人的抢劫,身上钱物被洗劫一空,他的胸部和腹部被捅了几刀,不幸殒命。经警方调查,真相浮出水面。原来,凶手是孙某和姚某指使的。

张小民不由想起父亲说过的话:“人生三件宝,丑妻、薄田、破棉袄”。武大郎若不是娶了潘金莲,他会死得那么惨?袁同学的妻子若非貌美如花,岂会招蜂惹蝶,引发婚变?袁同学也就不会死于非命。现实中的诱惑如此之多,保护美貌的成本,也在与日俱增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苏州李明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水做的月亮点评:

一个平民百姓的平凡生活,折射社会现实的翻版。

文章评论共[3]个
水做的月亮-评论

第三篇了哦!还有几个续呢?如果很多,建议发到长篇连载,问好作者,祝写文快乐!at:2011年05月05日 凌晨2:32

苏州李明诚-回复好的,谢谢!会陆续写,那就考虑发在长篇连载吧。 at:2011年05月05日 中午1:28

一泓清水-评论

很现实的文字,欣赏了。问好朋友!at:2011年05月05日 早上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