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印象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五一,游了一趟黄龙溪,满脑子里,留下的是许多美好的印象……
如少女般活泼泼的,这是黄龙溪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黄龙溪镇北枕牧马山,东送府河,并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具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一水划镇而过。可谓依山而秀,缘水而活 。
进入黄龙溪,未见水流,窸窸窣窣的水声已回响在耳边。再往前走几步,只见一股强而有力的水流从下沉式广场左侧的石台上喷出,随之散碎成为一粒粒水珠,远的飞溅到龙潭中央竖立的龙形鼎上,近的跌落入潭水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珠晶莹透亮,宛如从龙嘴里连续不断吐出的珠玉。在这个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下沉式广场周围,是六根兀然矗立的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一条盘绕的龙,似要腾空而起。从龙潭水面上升腾起来的烟雾和“黄龙吐水”的景观融为一体,为整个广场营造出一种有龙自此横空出世的气氛。顺着下沉广场的石阶步入龙潭周围平台,近距离观看气势恢宏的龙形鼎,顿时会让人产生一种时光错觉,诸葛亮当年以龙形鼎沉江拜水的情景仿佛正在眼前上演。
跨过西寨门,沿着石阶往下走,就进入黄龙溪的古镇街道了。龙潭里的水从寨门下涌出,在镇龙街正中,顺着叠溪水景一路欢快一路歌,水声由龙潭处密集跳落变为潺潺流淌之声。
黄龙溪的水,处处闪耀着艳丽的色彩,镇的亲水溪流、龙湖水岸、水景戏台、黄龙摆尾等景观处,由花木草坪、灯笼旗幡、石雕、烟幕等元素共同装点的水景五步不同色,十步不同调。在亲水溪流中,随意地摆放着石磨、石墩步、捣衣石等,还有用石头雕刻成的蟾蜍、莲台等,独木桥、水车、水磨等散布在溪流的不同地段,游客可以踩水车,玩水,可以近距离感受那些带有浓郁的农耕文化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水力机械,可以去触摸那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黄龙尾巴,甚至还可以脱掉鞋子,挽起裤腿,在清澈的溪水里好好凉快一下。
黄龙溪的水,如少女之性,永远活泼泼的,源源不断,滋养着这里的人们,滋养这里的食文化。溪水两畔,茶馆林立,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都有,“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一道诱人的风景。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古镇上,特色小吃相当丰富,如仔鱼仔虾 、豆花、野菜、丁丁糖、芝麻糕等,还有招牌小吃“一根面”。水边“河水煮活鱼”,看似粗鄙,却能让人尽享野味之鲜美。
如仕女般庄重、典雅、古朴、恬静,是黄龙溪给我留下的第二印象。
黄龙溪镇,清代风格的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喧嚣与嘈杂的现代大都市截然不同。在这里,有青石板铺就的街面,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这一些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6棵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黄角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听当地人说,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庙里青烟缭绕,盛况空前。
总之,黄龙溪的古庙、古树、古街巷、古浮桥、古牌坊、古崖墓及古老木器、篾器等,呈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给人的是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
如村姑,带着些山野之气,是黄龙溪给我留下的第三印象。
黄龙溪,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长在乡里,有着一些山野之气。
这里,“江洲田园风情浓,远处山丘树荫绿”。
这里,没有喧嚣与繁华,更多地呈现出原真面貌,甚至于有些古旧与荒落。
这里,还留有些乡风土气。听人介绍,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
八十年代,藏在深闺无人识。今天人气极旺。
五一节,这里车如水,人如潮。为着的是致命的水诱惑而来,为着的是这古香古色而来,为着的是享受山野之气而来。
黄龙溪,爱的是你的活泼、古雅与本真!
-全文完-
▷ 进入古蔺之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