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一段顺口溜说起带雨的云

发表于-2011年06月01日 早上9:07评论-2条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548篇

看过一段有趣的顺口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切中时弊,于是引起一个个“电影镜头”般的回忆,又引发出写“感怀”短文的灵感。顺口溜有板有眼、引人入胜:

同样在干活,官员叫带头、富人曰表率、百姓称打工。

同样去国外,官员是考察、富人称观光、百姓为镀金。

同样是主意,官员叫指导、富人称建言、百姓叫怪话。

同样说想法,官员算反映、富人叫提案、百姓属牢骚。

同样是泡妞,官员属小节、富人称包养、百姓叫嫖娼。

同样的赚钱,官员是创业、富人属开发、百姓叫投机。

同样犯错误,官员叫失误、富人是缺点、百姓叫犯罪。

啊!有味、有趣,引人深思,难怪自古以来就叫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经举一反三、联系传闻与“小道消息”,确实是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

比如同样是杀人,平常人叫做“蓄意杀人”,有了靠山或者其它的什么什么便可以称为“激情杀人”。

没学过法律,只能心领神会,其所以称作是“激情杀人”,意思一定是说人家杀人者本来不想杀人,忽然一激动,一股激情从脑门子升起,从心底里或者屁股眼里升起,于是屁股指挥脑袋,抑制不住的激情之中持刀杀了人。

似乎其它的杀人是冷冷静静、心平气和,与激情无关,是蓄意杀人,所以从来也没谁称作是激情杀人。

为什么忽然出来个这样的新词汇呢,左思右想,左琢磨右捉摸才终于明白。“激情杀人”既然出于一时感情冲动便可以从轻量罪,与“蓄意杀人”不同,因为是灵感突然爆发造成的,情有可原,有人帮的情况下有可以争取从轻发落。

啊哦,辩证法的精髓原来是这样“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呵。什么叫做“实事求是”,什么叫做“从实际出发”?可不能再书呆子式的抠字眼了哦。过去真是死读书,白学了,现在才弄清楚,“实事求是”也是应该“从实际出发”的,说明白点,就是要因人而异嘛。因人的什么而异呢?

人的现状有官员、富人、百姓的区别,因人而异是就要对这三种群体有不同的界定与说法,“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就该学那顺口溜的模式,同样是什么,这个群体叫做什么、那个群体叫做什么,要心中有数,否则就不符合辩证法的。

回头想想几十年,所见所闻所经历,确实常常如此。同样是缺点、错误、犯罪,定性与解释是不能一样的。

比如男女情投意合的情事、性事,本来是两人的事,俗话说“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响叮当”,两人情投意合才有了事,可偏偏“脏水”往一处泼,归咎于家庭成分不好者方面,叫做所谓的阶级分析法,处理不按一个标准。所谓因人而异,就是因家庭、因出身、因职务、因地位、因其它的什么什么而异。

听过一个传为笑谈的故事。一女孩喜欢一个男演员,因为太喜欢便迫不及待要上床。那演员的家庭出身不好,那里敢,怕落个腐蚀贫下中农的罪名不敢同意,于是女孩写下了白纸黑字的一张字据,说明是她主动要求的。

后来那个演员果然挨批判,他不得不把字据交出来。可是责任还是在他,他的阶级本质嘛,女孩是被欺骗被腐蚀云云。周围也有过这样的事,“两个碗响叮当”的事一人承担,送去改造。谁的胳膊也拧不过这样粗的阶级分析这条大腿呵。

听说还有“职务犯罪”说法。什么叫做职务犯罪?过去看电影片有派入敌对方刺探机密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不得不随波逐流,比如嫖娼,比如卖身,在大染缸里染一身黑黢黢。那是为了千千万万百姓求得解放而牺牲自己呵。是指这吗?听说不是。

是指管理层方面吗?比如为管理经济不得不与经济接触而犯错误,为管理社会不得不与不三不四的人接触而被染、被动摇、被拉下水。可能就是指这种所谓的“职务犯罪”。

不是又有“执法犯法、罪加一等”的说法吗?“职务犯罪”似乎该“罪减一等”,一边是“罪加一等”,一边又是“罪减一等”,这矛盾又怎么自圆其说,怎么协调呢。

所以官员犯了错误就把脏水泼给人家,是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是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袭,是被什么什么人拉下水,什么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或者叫做“意志不坚定”,所谓不坚定,责任就在别人,普通人是没有“意志不坚定”之说的,剥削阶级家庭出身者,可是逃脱不了“阶级本质暴露”云云。

看来还是因为人分成了等级,因为有些人需要特殊保护,所以就要看情况变化,看是不是自己人。

不仅对于错误,成绩贡献也一样。过去年代,官员做出了成绩和贡献是阶级觉悟高、品德高尚,如果“地富反坏右”或其他改造对象做出成绩和贡献,是不能叫做阶级觉悟高、品德高尚的,只能叫做“经过组织的政治教育,在思想改造中有了进步”,劳模、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是永远也得不到的,便是把命豁出去也只能是“经过组织的政治教育,在思想改造中有了进步”,如果创造了突出成绩需要宣传,是要另找可以宣传的人顶替的。

连文艺创作也不允许一些人署名,无奈之中作为集体创作,让别人把名字放在前面。如果遇上演员是个“份子”就最麻烦了,怎么能让他们出头露面呢,令领导头痛,只好或者改名换姓,或者重要场次,比如给首长演出,给代表大会演出便临时换演员……

什么,不公平?你懂不懂哦,按辩证法分析,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脱离阶级内容的公平,要看这个公平对哪个阶级有利,要看是帮那个阶级说话,要看对革命是不是有利。

百姓有句口头禅叫做“人比人、气死人”,不要比嘛,不要气嘛,何必自寻烦恼气死自己呢。哪朝哪代都这样,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说话,从自己的角度说理,代表自己一伙人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没看过古装戏吗?衙内们横行霸道你不知道?

满清政府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皇帝、王爷、官员、皇亲国戚,还有不同的“旗”:正黄、正白、正红、正兰、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合称“八旗子弟”……他们也有“站在哪一一边”和“帮谁说话”,就像后来的“立场”之说。

不要比,比是白比,气是白气,气死了是白白的气死。两人打架,老百姓的说法是“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响叮当”“一碗水端平”。哪里能“端平”的,哪里能“各打五十大板”的哦。

不平衡吗?容易平衡。你就想,谁叫自己不早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投生。或者怪你的爷爷奶奶为什么舍不得抛儿弃女离开家庭,跟着一同抛头颅洒热血去呢。哼哼,等下辈子吧,等那时候再伺机提把枪……不也有了“八旗子弟”般的待遇,没枪便提把菜刀也行。

那顺口溜真行,不仅有趣,还是个启示,还带来了灵感,毕恭毕敬的谢谢。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古往今来,说人人平等,但什么时候也没有平等过
人分三六九,不足为怪。
文章以一段顺口溜切入,直击社会现实,具有杂文的韵味。

文章评论共[2]个
美泉-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老先生!!at:2011年06月01日 上午10:30

文清-评论

春天,已悄然走远;夏季,已到面前。祝朋友夏安!at:2011年06月01日 中午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