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夜 半 琴 声带雨的云

发表于-2011年06月02日 中午2:38评论-1条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255篇 

她在书店看见一些老歌曲的磁带,选了几盘带给老妈。她知道,老人都喜欢听老歌老曲从从往日的节奏旋律中回味往日的情感故事。老妈果然喜欢这些磁带,有时候还情不自禁地跟着那些歌曲哼哼,其乐融融。

老妈听其中的一支胡琴曲时却沉默了,面带忧容,似在回忆什么。老妈要她把机子关了,沉思好一阵后,给她讲了一个往日的故事:

老妈的妈,也就是她的外婆,很早就去世了。当时她老妈才念小学三年级,从此她老妈和外公,父女相依为命。外公靠给人做衣服维持生计。每天晚上老妈坐在外公身边的,从前是外婆坐的那把椅子。

老妈坐在外公身边,一边看书做功课,一边听外公讲外婆的事。如果老妈睡着了,外公便拿件衣服给她盖上,或抱她到床上去。外公累了要休息一会儿,老妈就会去给他拿水烟筒和“纸媒”,再倒一杯开水。

老妈有时候还给外公倒小半杯酒和一小碟花生米。那花生米,外公只吃一半,另一半留给她吃。 

老妈说,每夜深人静时,合着缝纫机的哒哒声,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胡琴声,当时也不懂什么,只是觉得很好听,声音很美,很喜欢听。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曲子,后来才知道,她最喜欢听的那支曲子叫做《二泉映月》。引起老妈沉默和忧伤的,就是这支曲子。

老妈说,初中毕业她去煤矿工作后没在家住,就再没听到那夜半琴声了。

她想再一次给老妈放磁带上的那支曲子,她老妈没让放。说今天不听了,听了很难过,老妈接着讲完了那往日故事:

老妈在煤矿工作一年后参加了文工团,一次听乐队的同事告诉她,那拉琴的人原来是中学音乐老师,后来考取了音乐学院。

他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第二年碰上“大鸣大放”得罪了领导,戴上了“右派”帽子。文革中,又说他反对样板戏,矛头直指向中央文革,把他送回原地监督劳动,规定他拉板车。

一次那位同事指给她老妈看:一矮小瘦削四十来岁的男人,步履艰难,一脚高一脚低拉着煤车往满地煤浆的山坡上去,驼着背、一摇一晃,很吃力的样子。

她外公也是身材矮小,腿还受过伤,也是走路一拐一拐,一脚高一脚低。

外公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也受过冲击,说他曾经给国民党兵做过绑腿,钉过肩章,在对敌斗争中立场不稳,软弱无力,爱憎不分明,让老人去农村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造思想。

因为实在行走不便,两年后才让他回城,但不让他回厂上班,也不给发工资。于是外公又在那小楼上的小房间嗒嗒嗒地给人家做衣服。

外公回城时,老妈请了两天假去乡下接他,回家帮着收拾整理。这两天她又和儿时一样坐在外公身旁,随着嗒嗒嗒的缝纫机声,又听到了夜半时风吹进来的胡琴声。

她已不再只觉得好听,还从抑扬顿挫中听到了幽怨、凄凉、悲哀的哭泣声。声音的高昂处,似是窦娥悲痛激越的喊叫声:“地也,你不知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老妈本来要把外公接去一起住。外公在城里住惯了,邻居们熟了,不愿去老妈那里。

过了没几年,外公去世了,老妈回家料理后事。那个晚她又去了楼上的那间小屋,坐在外公坐过的那张椅子上,看着那默默无声的缝纫机。没有她的老爸了,没有嗒、嗒、嗒的缝纫机的响声了。

老妈在那小屋坐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她还想再听一次那凄凉的琴声。

可是窗外只传来潇潇的风声和飒飒的雨声,没有了琴声,她坐了很久很久。她坐会儿起来站在窗口望望,望望后又回那把椅子上坐,起来又坐下,坐下又起来,没从前那么安稳,有时候是坐在那椅子上一动也不动。怎么没那琴声了?一种不祥的预兆。

后来她才听人家说,那拉琴人早已不在了人世。因为受不了饥寒、寂寞、忧郁,受不了沉重的政治和劳动压力,已经默默无闻、悄悄无声地逝去。

拉琴人的父母早已经不在人世,他戴上右派帽子的那年,父母悲恸过度相继去世。他没有兄弟姐妹;曾交过女朋友,运动中也自自然然分手了。

她老妈说,想到她外公就想到那夜半琴声和那拉琴人,想到那拉琴人,听到那琴声,就又想到她外公。

她真想带着磁带和老妈一起到那老屋子去,让老妈去那老屋里再听一回夜半琴声。可是外公去世后,老屋子已经交出去拆迁改建了。

她把机子打开,房间里即刻响起了轻柔悠扬的胡琴声,好像是风把它从远处吹进屋子里来的。

她要老妈把眼睛微微闭上。琴声悠扬、凄凉。她和老妈一起想象着外公家的那老屋,想像着外公坐在一把椅子上,想象那嗒、嗒、嗒的缝纫机声,想像着外公和那拉琴人的矮小、瘦削、佝偻的身影。琴声似乎是从很远很远的远处随风飘进来的,如诉如泣。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一曲《二泉映月》见证了拉琴人不幸的一生,
更见证了母亲对外公的深切思念。
细腻的环境描写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极为生动,
贯穿全文的琴声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朴实的文字里看得出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上午咖啡下午茶,午后带着香茗来看望老朋友,请!at:2011年06月02日 下午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