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道源圣城玉琮李裁

发表于-2011年06月09日 早上9:17评论-4条

道源圣城玉琮

李亚雄

徐风垂柳绿如碧,五月石榴火样红。

在这明媚春夏交接之际,与友杨君相伴,游于道源圣城鹤鸣山。离道观数里,就遥望鹤鸣山一片翠柏茂林,隐约可见殿宇屋脊藏于丛林之中。特别是三圣宫殿后之“三丰柏”更闻名于省内外,此树为一代祖师明朝张三丰亲自栽培,已有七百余年矣。其树至今挺拔高大,直插宵汉,枝叶繁茂,勃勃生机,数里之外即可瞻仰,实为道观中之镇山宝树。

改革开放以后,鹤鸣山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他以展新的面貌向游人开放,显示出劫後重生的光辉形象。我与杨君至诚相交多年,常相伴游于此处,每次到达此地,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感受。鹤鸣山道观游人如织,香火旺盛,虽不同职业、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语言,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观光朝觐”,以一睹中华道教发源地而庆幸。更有外国学者,远渡重洋,不远千里、万里,来到道源圣城求学悟道,吸取《道德》真谛与中华文化精髓,将其传播海外,为人类造福。

我与杨君上下游览一转,来到下院广场,见一尊方形石琮。经一道长介绍,方知这石琮高9.9米,直径1.3米,全用天然花岗岩雕刻而成,正面刻有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写的:“中国道教发源地”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玉琮其余三面刻有“老子八十一化图”,全由浮雕手法,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思想主张。整个玉琮矗于一直径约6米的圆池中央,池内注满清水,清澈见底,成为了道观中一道亮丽的景点,许多游客留恋忘返,或三三两两,或成群集队在玉琮前拍照留念。更有甚者,纷纷将全新的纸币和硬币投入池中,合十胸前,默默祈求平安。

玉琮是什么?代着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些资料。

玉琮是一种内圆(孔)外方的筒形玉器,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物,最早出现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多年。它的用途多用于礼器或葬器,它与玉璧、玉珪、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玉之“六器”。

“琮”始见于《周礼》古藉。《周礼》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似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之道理。可见古人多么地重视玉器。

“琮”又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在我国考古中发现,凡墓葬规格高,规模大,玉器的随葬品就越丰富,有“琮常于璧伴出”之说。

“琮”又是大祭司、大巫师们通神驱邪的法器。古代的巫师们,用石料仿制玉琮形态,用火煆烧后,安放于墓葬之中,以作为镇墓压邪、避凶驱鬼之用。

观赏了玉琮后,我认为道观中打造了这一高大的巨石玉琮,不但衬托了道源圣城的威严雄壮的气势,还留给人们一个观赏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学习机会。让善良的人们来玉琮前朝觐,祈求平安吧。

2011年5月31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李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作者细腻的文字,将一处胜景呈现在读者眼前,
在文字中,
读者也感受到了一处宗教胜景留给人们的祈祷和思索。

文章评论共[4]个
亦源-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06月09日 上午10:50

李裁-回复亦源老师:谢谢您的阅读,向您问候,祝您平安快乐,敬礼。李亚雄 at:2011年06月13日 上午11:40

文清-评论

上午咖啡下午茶,午后带着香茗来看望朋友,请朋友一杯咖啡!at:2011年06月09日 下午5:12

李裁-回复文清老师:谢谢您的阅读,感谢您亲切的问候,祝老师快乐,敬礼。李亚雄 at:2011年06月13日 上午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