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古镇拾轶(一)司马剑雪

发表于-2011年06月15日 清晨5:59评论-2条

青 楼

龚滩古镇依岩而建,逐步向街的两边扩散,形成错落有致的民居。青石路是一条中心线,这条线贯穿了整个古镇的历史。昔日古镇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要数青楼了。至今这座三层楼高的建筑物,仍显得气派,雕梁画栋,立于街的中心。只是人去楼空,少了喧哗,仿佛像一块木牌立在那里,无声的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青楼见证着古镇的兴衰,之所以这么说,还需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证。在商贾云集的时期,古镇的青楼是休闲的地方,不但可以进行生意交谈,尚可以娱乐。青楼为三层,楼下为茶馆,二楼为妓院。这喝茶是必不可少的休闲方式,在抗战时期,四川的袍哥组织进入鼎盛时期,流行“吃讲茶”。茶馆自然成为了说理的地方,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这也折射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至于二楼的妓院,没有想象的那么充满着肉欲,一条木道走廊,可望江景,走廊里面隔着数间小屋,走廊的木栏边,已听不见任何动静。

古镇简介是这样介绍这条青石路的:“一年年一代代被赤脚、草鞋、布鞋胶鞋、皮鞋踏磨得光滑玉润。青石板街居然可坐、可行、可卧而无需担忧一身尘土。”这条路是一条盐道,每一块石板上都洒满了背盐人的汗滴。那两、三百斤的盐包压在背盐人的脊梁上,脚步变得沉重起来,日子也变得沉重起来,没人会笑得出声来。青楼也是因这条青石路而建造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梅绍静曾写这样一句诗:“:“榻下,放过草鞋、胶鞋、皮鞋。床上的俩人都是凡人凡身”。”这也许是对青楼的补充。

在游人看来青楼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回放到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这二楼无非是多了几个穿阴丹布的女子,没有倚门卖笑,也没有关于情杀的故事发生。

古镇上民风淳朴,没人愿意多提这事,只愿这事如乌江之水,随着岁月流失。

一幅名画的诞生 

上世纪末,有一幅名画在国外拍卖价上千万元,创下了国画在国外拍卖会上的纪录。那时,张大千、齐白石的画,在香港市场上的拍卖价也只在一、两百万元港元之间。于是,人们仿佛一下子认识了这位著名画家。这位国画大师,即是吴冠中先生,著名的名画《老街》就诞生在龚滩古镇上。

《老街》是一幅写生画,其地点在古镇上的一个拐角处。拐角处较窄,走出过道,再看吊脚楼时就需要仰视了,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可以想像,吴冠中先生摊开画板,身子倚在墙角边写生的情景。那时,古镇上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位老人是著名画家,谁也不相信一幅画的价值可以抵上半条街的房产。

古镇上的吊脚楼,还立在那里,悬空托起,一任风雨的剥蚀,凭添了沧桑之感。但越是古朴的建筑物,也越显出它独特的乡土气息,难怪吴冠中对吊脚楼有这样一番评价:“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据史料载,三国建兴元年,蜀汉置复县于今龚滩,属涪陵郡;到唐德二年,改称洪杜县。这样看来,龚滩千年古镇的一说,确有出处。

青瓦木屋的吊脚楼,无语的座落在古镇上,那户户悬挂着的红灯笼,再也没有点燃过了,它变成了今天的饰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龚滩古镇,又一保存完好的国内明清建筑群
可与丽江古镇等比媲美
特色的青石街青石路青楼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一幅名画价值抵上半条街的房产
那究竟是画吸引人呢,还是古镇更吸引人呢
我想,首先还是这文字醇香可口的吸引吧
期待下篇能够展示更多丰富的内容

文章评论共[2]个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前来欣赏拜读!at:2011年06月15日 早上9:50

文清-评论

上午咖啡下午茶,午后带着香茗来看望朋友,请朋友一杯香茗!at:2011年06月15日 下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