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精忠贯日月 壮志垂山河:忆岳飞净莲飘香

发表于-2011年06月17日 中午12:29评论-2条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这首诗每每读起,我都会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感受。

岳飞的那段历史为什么在中国漫长的史卷里是那样的凸显?那样的震撼?“精忠贯日月,壮志垂山河”,诚哉斯言!先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进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北宋王朝后期积贫积弱,徽宗赵佶在位时,重用大批奸臣,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将不国。与此同时,新兴的金朝日益强大,实现灭辽的目标后,金朝转移兵锋,大举侵宋。公元1127年,金俘获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留下了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 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逃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帝国。

岳飞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烽烟不断、战火四起的乱世。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民。岳飞少年家境贫寒,仍然刻苦学习《左氏春秋》、孙子和吴起兵法,习练武艺。长大成人后,力气非常大,能操拿300斤的弓,能拉开8石的力弩。

“岳母刺字”的故事更是令人感动。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岳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岳飞答:“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叮嘱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赵构的南宋政权虽然暂时安定了下来,但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游寇纷纷作乱,极大地威胁着南宋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赵构不得不抛开“压制武将”的祖宗家法,注意笼络重用武将,因此武艺精湛、兵法贯通的岳飞才得以脱颖而出,展露头角。那一年,岳飞24岁,时任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岳飞自始至终履行这一信条,他严于律己、赏罚分明、不恋女色、事母至孝、战功卓著、精忠报国,并且能文能武,颇有儒将风范。岳飞久经沙场,由一介布衣历练为一代抗金名将。

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尤其为人称道,岳家军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对金的作战中立下了无数战功。岳飞亲率军队大败金军,数挫金军精锐主力,令金军闻风丧胆,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和无奈。在连战连捷的大好形势下,岳飞上表赵构,提出要诸路人马“火速并进”,继续北上抗击金军的请求,并激励部下:“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然而,以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当初令岳飞北进,并非想光复宋朝江山,只是指望他击退金军南侵,保住半壁江山即可,同时以此作为与金国议和的条件。岳家军的接连胜利当然不利于赵构、秦桧与金国和议。此外,赵构还担心岳飞等主战派抗金,金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迫于形势主动和南宋求和,进而放还被他们掳掠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会与自己发生皇位的争夺。因此,在接到岳飞的奏疏后,赵构下令,让岳飞“措置班师”,“不许深入”。为了让岳飞尽快退兵,赵构竟然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立即班师。即使这样,岳飞为了保护中原百姓南迁,竟然下令部队驻留5日,延误了回朝的期限,这是让赵构很没面子的事情,岳飞的处境已经想当危险了。 

1141年四月,赵构以犒赏军功为借口,把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到临安,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名为升官,实际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接着,赵构和秦桧把迫害的矛头直指了岳飞。七月,秦桧的死党万俟卨秉承上意,上章弹劾岳飞。岳飞意识到自己处境险恶,上书辞职,恳求高宗“保全于始终”,能放过自己,但高宗对岳飞的厌恶由来已久,根本就没打算手下留情。八月,岳飞被罢免了所有官职。九月,秦桧收买岳飞的部将王俊和王贵,诬告岳飞谋反,把岳飞关进了监狱。与此同时,赵构、秦桧与金国的议和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运作中。十一月,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接受了称臣、割地、纳贡等屈辱的条件。同时,金国代表还提出了以杀害岳飞作为议和的条件之一。 

1142年1月27日的除夕之夜,赵构不惜违背赵匡胤“不杀大臣”的祖宗家法,亲自下旨,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毒酒将岳飞害死,其长子岳云及其部下张宪斩于临安闹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带着未能收回旧河山、迎二圣回师的遗憾,空留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千古之话。

“天日昭昭”——十多年后岳飞之冤被洗刷,但仍旧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感慨与思考。岳飞被害死后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故人们常常称他为“岳武穆”。

千古名词《满江红》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到热血沸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的英雄气概、壮士誓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何其大的忘我理想、伟大抱负!可惜岳飞北伐的壮举最终断送在了以高宗赵构和奸贼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手中,“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功败垂成,直捣黄龙的愿望化为泡影。但是岳飞的一生,虽说以“悲剧”结束,犹如西方救世主耶稣一样,但他们都是以自己的鲜血,来唤醒大众、救赎生命的。不同的是,一个写一个是“精忠”,一个写的是“博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净莲飘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一代贤良,名垂青史,
是历史上永远放出光芒的人物。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上午咖啡下午茶,午后带着香茗来看望老朋友,请老朋友一杯香茗!at:2011年06月17日 中午2:58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问好朋友,我来拜读!at:2011年11月29日 下午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