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107篇
汉代名臣陈蕃自小胸怀大志,一天,家里来了叫薛勤的客人,见零乱不洁便说:“何不洒扫以迎宾客?”陈蕃回答:“大丈夫当扫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开导他:“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陈蕃闻言当即跪地拜客人为师。十五岁的陈蕃兢兢业业、刻苦读书,不分大事小事都勤勤恳恳而名扬乡里,有人赞之“君子风度”。后来,陈蕃终于磨砺成了有用之才,为国建功立业而流芳后世。
中国人称“君子”是指道德高尚者。当然也有例外,“梁上君子”是骂,“隐君子”是批评,“嘴巴君子”既非推崇也不是骂,仅对说得好听而并不不实行的人,是种温馨批评、善意激励。
称“君子”和现在的表扬先进、模范、英雄不同,不是指创了什么功业和轰轰烈烈的行为,而是指为人处世,为人、做人、待人的态度,还包括对自己的态度。
从前有“小节”说,只求“大事”“大处”“大局”“大问题”“大方面”“大方向”。有人解释所谓“大”就是立场和路线,就是时时、刻刻、处处、事事紧跟,坚决保“大节”无误,言外之意是“小节”不必在意,古人称“君子”的却要“小节”也一丝不苟,不能“大节”是“君子”“小节”是小人。
当然“小节”得看指什么。头发凌乱的爱因斯坦创建了划时代的相对论,陈景润破译了数学巅峰,走路却会撞电线杆。头发凌乱、衣冠不整、走路撞电线杆真正属于小节。
有人理解小节则不指衣冠不整、头发凌乱、走路撞电线杆,而指和立场路线相对的,比如作风操守、政策观念、道德品行,甚至说话不算数也看成小节。
完全是误导。按这观念便会培养出只顾“大节”不顾“小节”的嘴巴君子,说得好听而已,嘴巴君子决不算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立场和路线对却疏忽“小节”,比如玩女人不当回事,贪污腐败不当回事,政策法制不当回事,品德、操守、作风、品行等等无所顾忌……这样的人不是“嘴巴君子”又是什么呢?
漠视小节、小事、小处的人也许是想:谁不会犯错误呢,只有泥菩萨才不会犯错误,只要不影响大局,小节、小事、小处那么认真做什么。
对“大方向”有人形容得非常形象:去一个目的地管它怎么去,管它笔直去还是七弯八拐去。比如搞可以不择手段,蒙、诈、诱、骗、哄、吓、钩、套……只要“阶级斗争”的大方向对,只要对“敌”挖得深、挖得透、挖得多、挖得坚决、挖得彻底干净,过头也不要紧,再来个甄别、纠偏、落实、改正、平反……
布置任务只强调“目的地”,态度粗暴、恶劣,甚至逼供信都的小事,错打错关、错管错伤,甚至错杀也不算什么。比如“群众专政”的年代,造反派小头目就可以拍巴掌判人死刑。
为什么有些官员常常犯大错误呢,就因为太忽视“小节”,聚小成大、积少成多、于是积重难返被逮个正着,就不得不被“剁脑壳”了。
地位高的人往往是因为站高望远,而不太留意小节,一心一意紧盯远景和未来目标,紧盯“英特奈尔一定要实现”,紧盯“解救全人类”,紧盯“解救世界人民于水火之中”,于是“小”事顾不得放在心上。
小百姓没有那么多大事缠身,所以爱闲言碎语和挑剔议论“小节”怎么样,看人家是不是实诚,打听人家是不是正派清廉,了解人家是不是道德高尚,关心人家是不是尊重百姓。权贵挖苦百姓是眼光短浅,只能看到鼻子尖上的那点小利益。
要求不一样嘛,大人物们只管伟大目标,小百姓则看重吃喝拉撒睡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是铁饭是钢,百姓能不吃饭吗?其实伟人如果没人供着养着,他们又如何实现“英特奈尔”?
百姓当然要关心自己的利益,有房屋才能住,有钞票才能买衣服和柴米油盐,所以便时刻防着被人掠夺,怕生存权被剥夺。
爱紧盯人家“小节”的,实际上是对一些“视百姓如芥草的人”留个心眼,时刻拭目以待,要不然本来能吃饱的一碗饭被人克扣了半碗,岂不要饿肚肚。
百姓看来,以人为本就该看人家对百姓怎样,是不是正派清廉、道德高尚,是不是“一碗水端平”。百姓们喜欢正人君子,不喜欢两面三刀的假君子和“政治家”。啊!“只能看到鼻子尖上的那点小利益”,群众真是可怜兮兮哦。
百姓只信得过小节小事上也值得敬重的人,自古以来敬重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百姓还知道现在假货多,处处有假,吃的穿的喝的用的都有假,“对人家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的人也是一种假货,假主义、假道理,语句动人,调门高亢,是只会调嘴弄舌的。
许许多多年代以来,君子这个自古以来的道德标准越来越被忽视,越来越无人过问,代之以其它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三条呀、四条呀、五条呀、六条呀……看人能执行多少“条”。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是几千年形成的,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不论大节小节,大事小事,大方向小方向,不论多少条,为人就应仁义善良,就应对人一视同仁,就应道德高尚,就不能当面背后不一样,就不能今天一套明天另外一套,如同陈蕃的老师教的“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的道路可以作为经验,奉劝多听听“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导,如果脸蛋屁股不干净,像个“屎糊鸭蛋”,自己、家人、同伙都是“屎糊鸭蛋”,穿什么衣服也打扮不成君子。
要保万年万万年好名声,就不能当“嘴巴君子”,要时时处处把自己的“一室”,自己家的“一室”,自己一伙人的“一室”,一级级的“一室”都打扫得干净,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