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哥这二十年 第六回若水寒秋

发表于-2011年08月09日 下午4:24评论-3条

第六回 摇摇欲坠故居不在 春耕秋收四季如初

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上学,却不知自己已在长大。也许那时候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这些日子反而成了回忆。就像这家中的老屋,几经修葺,也见证了几辈人的轮回,却终于还是倒下。

上世纪末的时候,家里借了2万多块钱,拆了破败的老屋,盖起了两层的楼房。在那个时候算是早的了。只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家实在是不成个样子了。屋顶上的茅草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早就腐烂了。屋脊上被那些讨厌的鸟儿钻出一个个的草洞来,它们就在上面搭起了巢。没事的时候看着它们炫耀似的在屋顶上叽叽喳喳的乱叫,我就会恨得牙痒痒,怂恿着我们家的猫上去把它们全捉下来。猫自然是不愿意的,只好不了了之。正屋有三间房,东边一间,妹妹和奶奶住,我和爸爸住在西边。前门还有一间老房子,是爷爷的卧室,对面是牛房。中间就是院子,被一面墙挡着,另一面却是厨房。一色的茅草土坯屋。多年的风吹雨打,已把墙面洗刷的模糊,多出了一道道的沟痕。稍微薄弱的地方已经裂开缝来,露出一线天。我和爸爸那间房便是这样,墙面已经倾斜,父亲用几根大柱子抵住,即使这样,免不了在夏天的时候透过一丝星光来,再爬进些虫子啊,蛇啊,都是有的。最有趣的是那次,晚上迷迷糊糊的睡觉,只觉得啧啧有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啃我的指甲,一起身,一道黑影顺着床里面闪过,是只老鼠,顿时睡意全无。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喜欢猫,谁知道呢。不过,家中最不少的就是一只花猫了。全家人都很宠它,农村里的猫仿佛也更会捉老鼠,隔不了几天,就会看见它叼着一只老鼠躲在墙角,用爪子拨弄着。我们不会给它洗澡,但我和妹妹会给它捉虱子,抱着它睡觉。特别是冬天,一到睡觉的时候,我和妹妹总会争来争去的。但,可悲的是,家中似乎养不住猫,过不了几个月就会慢慢的死去。也许是我们太溺爱它们了吧。最长的一只养了3年左右,一家人早就和它有了感情,不知道哪一天,它捡回来一只死老鼠,吃了之后就去了。我和妹妹亲眼看着它死亡,痛哭了一场。以致在后来,学到老舍先生一篇《我家的猫》,还会想起它来。

院子里也很简单,除了那棵梨树和柿子树,便是一株栀子花,栽在墙角,每年夏天都会散发出清香来,满院子都是花的味道。这时候我和妹妹就会挑上几朵放在屋里养着——我喜欢栀子花的味道,淡而雅,清而远,可比梅花。只不过,一个在夏天,一个在冬天,可见这造物主也是懂得安排的。尤其是其枯萎之后,花朵已经枯黄,却依旧挡不住的是一股子的清香,仿佛比生前更浓,我不想说这又象征着它的高大,奉献,但——我喜欢这种品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栀子花也长得大了,成了鸡群回家时的栖息对象。门外是一棵很大的梧桐树,不是法国梧桐,是一种我不知道的品种。长的很粗大,比我的年龄也要大上几岁。笔直的主干上,只在顶端伸出了许多的枝桠,长满了宽大的叶子,夏天的时候遮天蔽日的,我们就会在下面乘凉。屋后是一片小竹园,不知道年份了。里面却成了鸟儿的天堂,鸡群们觅食的好地方。一到傍晚,鸡群就该回家了,简单的洒上几把稻子,它们填饱肚子,就会自己到它该去的地方休息。奶奶会把它们圈起来,到了早上再放出来。这些鸡、鸭、猪等,我都会看着它们长大,直到它们成为菜肴的那天。一年年的重复着,即使是搬进新房,奶奶依旧是坚持养了一群鸡。几辆拖拉机拉来一车车的砖,再找几个人帮忙,这房子很容易就起来了,也不用装修,直接就入住了。但,前门依旧是老房子,厨房也是,父亲照样找了几根柱子支撑着,几年之后,终于也不在了。

现在想想,家里的老屋给我的印象竟渐渐的淡忘,很多已记不清了。那时候的屋也没有长长的檐,下雨的时候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院子也是一片泥泞。印象最深的是堂屋门口放着的一块大石板,不知道父亲从哪里弄来的,却有些年头了,直至现在,那块石板仍在,堆放在厨房门口。屋里的地很是不平整,坑坑洼洼的,但多年的经验还是可以让我一次性找出几个角刚好稳稳地放上一张桌子,这使我很得意。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几个人抬着八仙桌,好一阵子调整,找到一个角度将桌子放的稳稳的,然后一桌人才好吃饭。如今老屋已去,这地自然也是平整了,虽然只是砖头铺地,却已好了许多。房子变了,人,也变了,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个菜园子,从家里走几步就到了。用篱笆围着,里面简简单单的种着几样菜,奶奶一直照顾着它。后来奶奶去世,父亲倒是没有把它荒废,自己种上几口菜吃。上学的时候,我们从园子里摘上一条黄瓜,一个番茄,一路吃着到学校。真正的绿色产品啊。

再将视线拉远,就是一块块的良田,高低大小不一。一年四季,上演着春耕秋收的交替。我喜欢看农忙时,一大群人在田中插秧的情景,很是热闹,小的时候我和妹妹也会到田中去帮忙。此是后话,下回再叙。

新房盖好,一家人也都高兴。人,谁不想变得好一点呢?有时候想,当人类有了交换的意识,有了货币的流通,这一代代的人便是为钱而活。长的大了,看得多了,如果说人生是一部电视剧,它的主题大概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无须去指责什么,我的老师曾说过,什么人蔑视金钱?有钱人才会蔑视金钱。这就是这个社会的规律,不幸的是,我们都得陪着玩到底。

——纪念老房子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若水寒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邹老宽推荐:邹老宽
☆ 编辑点评 ☆
邹老宽点评:

二十年,老房子变成新房子,总是忘不了那老屋,那老屋的草,那老屋的土墙,那老屋的地,院子里的梨树,柿子树,栀子树,样样皆有情。作者对家的深厚情感,令人敬佩。欣赏好文章。

文章评论共[3]个
曲径幽通-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问好!at:2011年08月09日 晚上7:52

若水寒秋-回复佳作不敢当,只是业余的一点回忆,怕以后忘了啊 at:2011年08月09日 晚上9:13

文清-评论

我与明媚的阳光,盈盈的绿意一起,为朋友送上祝福:祝平安快乐!at:2011年08月12日 中午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