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年,慕名买了一本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从那时看起一直看到如今。看着余先生的这本书,就能随着它在敦煌壁画中触摸到我们是飞天的后人,能在天一阁中感悟到传承文化的艰辛和中国文人艰辛的心路历程,更能在江南小镇中聆听到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变故……余先生是个做文化的文化人,他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我在惊叹余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的同时,常常设想着,要是先生来到离石,他又是如何看待离石这座古老的城市,会不会也是作罢讲学,也能悠然自得地坐在宾馆里,喝着清茶,为这座城市写点什么?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离石人,我又能了解它多少呢?
试试写写吧!
九四年秋,我去西安市阎良区的一所院校上学。阎良区是距离西安市大约五六十公里的一个县级城市,与离石相仿。大概是因为有一个西飞公司和一个亚洲一流机场的缘故吧,在这里生活了二年,我居然没感觉到它的小来。
再大的城市也是能够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而无论地域大小,唯独丈量不出的是属于它的地域文化。离石是吕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府所在地。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城,文化底蕴又有几许?
翻开历史,惊讶间发现,离石早在战国时就被赵国设为离石邑,西汉置离石县。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政权,置都于离石。不说别的,单说做过都城的城市,屈指算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能有多少?当北京、上海、广州还处于蛮荒无名之地的时候,地处晋西三川河沿线的离石就成为战国时代全国鼎鼎有名的繁华城市和铸币中心了。当你打开古钱币的铸造史,你能惊讶地发现有一种币叫离石无孔圆足布。不用看实物,单是看着书本上的图案,你就能嗅出这座城市千年前的辉煌气息,能够聆听到这座城市千年前的车水马龙的声音……这是何等的一种文明?我庆幸自己是一个离石人,庆幸自己脚下踩着的是千年厚重的文化。
然而,离石城终归还是太小了。小得它似乎无法承载起这千年厚重的文化,小得它眼睁睁地看着这千年厚重的文化湮没在现代人的浮躁里,随着北川河浑浊的流水走出了我们的视线。一个不懂得珍视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座有着千年文化的古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华丽的女子,或者干脆就成了市场经济下临街卖笑的春女。
古城在遮羞布下哭泣。
记得在阎良区时,无论走进商铺还是书店,服务员永远是操持着一口普通话,面带微笑接待你。就连走进去的阎良人,也是彬彬有礼,一派文化人的样子。我的关中同学开口就叫阿姨或者叔叔,而我却难以启齿,暗地里反而嘲笑他们的幼稚与迂腐。当我和一个老乡攀谈时,他们惊讶地问:你们说得是汉语吗?咋听咋像两个日本鬼子。在他们看来,日常用语不说普通话就觉得奇怪,就怀疑你不是个中国人。如今想起来,我还在勉强为自己开脱。秦中自古帝王都,仅仅因为秦汉盛唐文化,就能把他们每个人都归入文化人。我们离石人能吗?该如何归结?别不服气,一个贾平凹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最起码是商州的一个缩影。
离石虽没有秦汉盛唐的磅礴文化,虽然小,可必定也做过古都,也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黄河文明的一部分。蹩脚走到今天,谁还愿意去梳理那些流失的记忆?难道辉煌过后真的就是暗淡?
其实,我开脱不了自己。但是,我更愿意开脱别人,我希望别人不是我。
离石人不大喜欢读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高中时,学校离书店很远,常常是在星期天骑着自行车去的。生来就对数理化显得愚钝,不求甚解,独好诗词文章。那时候做学生,除却伙食费,并没多少宽余的钱去买书。所以,总是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在书店选书。偶得一本心仪之书,自然欣喜若狂,倍加珍惜。如今家中书柜里的书,大多就是那时候省吃俭用买来的 ,翻动它们,就像翻动一段历史。
成家工作后,很少再去书店。除了新华书店这几个记忆中的字外,更不知离石还有那些书店。倒是去过龙城太原的外文书店,但没多少记忆,只记得买书的人推着像超市里的不锈钢轮车采购书,一本接一本的在收银台前结账。那时就想,必定是大城市,连买书的人也是如此阔绰。不去书店,自然没书看,单位的报纸成了闲下来的读物。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也成了不大读书的离石人,曾今去书店的那份激情也成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我自信,像我一样经历的离石人不在少数。滚滚红尘湮没了人们的求知欲望。记得于丹女士这样说过:今天,是一个更为繁盛的物质世界。在今天的世界中,我们不缺乏各式各样的物质,各式各样的享乐,但是我们自己的生命真正拥有的那种从容的、笃定的、淡然的内心感受又有多少呢?我不禁要自问:在你丰富物质的同时,精神构建得如何?空虚吗?匮乏吗?
一次偶然网上浏览,见到了李迎兵先生的文章。先生是离石人,也是北漂族,身在异乡却不忘故土。目前完本历史小说《渊都》就是一段离石的历史。我惊诧眼下还有像先生一样的人甘心沉下来做文化的同时,分明嗅到了一股从脚底深处散发出来的阵阵沉香。还有王永泰先生和李心丽女士。也许,国人认识吕梁,是从一部《吕梁英雄传》开始,认识离石,就要从《渊都》和《于成龙》开始。说实在的,这远比花费巨资建一处风景地来的快,效应好。也许,国人能知道离石出了个于成龙,于成龙修身读书过的安国寺,却不清楚离石还有个白马仙洞和西华镇。
文化传承和发扬需要一部分文化人去做。一座没有文化品位的城市不会走得久远,总有一天会被历史遗忘。
我更愿意看到一个不受地域限制的大离石出现。
-全文完-
▷ 进入大漠孤狼之白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