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551篇
新近听得一“新”词“公众围观”。话是这样说的:“药家鑫判处死刑是‘公众围观’的后果”。还有更新鲜的,叫做:“钢琴效应杀人”“激情杀人”“练琴强迫性动作杀人”……而且说得理直气壮、咄咄逼人、出言不逊、构思奇巧,于是引起公众一片哗然、骂声阵阵。
“弹钢琴杀人”等无需言说,已被骂得狗血淋头,补一句:按那说法杀猪师傅岂不会天天擎把屠刀上街杀人。
于是忽来灵感想到,若确实如此,岂不要替说话人担心,他家保姆一年到头在厨房剁肉,哪天“剁肉效应”“剁肉强迫性动作”兴起,他家的老婆孩子岂不危在旦夕。有个万一,他总不会也为之开脱开脱:剁肉“强迫性动作”引起的。
他们是这样说的:“药家鑫案的审理不是在一个很公平的舆论环境中进行的,被社会舆论所影响,舆论喊杀声一片,这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大众对一个年轻人的审判,不能在一个非理性、非平和的心态下进行,这牵扯到对一个生命,对一个人的尊重”。
埋怨,埋怨“公众围观”,埋怨公众多事,埋怨公众舆论的影响,埋怨“公众围观”“对一个生命,对一个人的尊重”,听起来多么神圣呵。可为什么仅仅对“一个生命”“一个人的尊重”,而不对许多生命许多人尊重?
如果不对穷凶极恶者严惩,岂不成了放纵,岂不怕许多人的生命被他们的愚鲁和目无法纪而可能遭害。
太屁话了,不说。还是回本题说说“公众围观”是好事还是坏事,说说该不该有“公众围观”,说说“公众围观”的利与弊,说说“公众围观”对什么人是利对什么人是弊。
“围观”一般情况带贬义。“围观”二字使人情不自禁联想街上屡屡发生的斗殴、车祸、疯子……熙熙攘攘、水泄不通,有人踮起脚看,甚至这人踩那人的脚后跟,那人踩这人的脚指头。
“围观”自古有之,一种是好奇心,有人叫做“小市民”,还有一种叫做群众参与,甚至叫做伸张正义、两肋插刀。
现在的“公众围观”就不是看热闹,没熙熙攘攘,没你踩他的脚后跟,“哇”的一声,他踩你的脚指头,“哇”的一声。
是在自己家里,被学者们挖苦叫做“公众围观”,认为是“非理性非平和的心态”,他们怎么就不知道,群众不是阿斗,在“围观”中自然就了解到了是非曲直嘛。
是耶、非耶、黑耶、白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说服不了谁。换个说法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吗?认为“公众围观”利多弊少,利于多数人而弊于少数人,利于安分守己的人而弊于无法无天的人,利于社会安定、国泰民安。有什么好处吗?不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人敢发公平正义的声音了。
现如今眼目下被称为“公众围观”的不都是好奇心,不影响交通秩序,因为与社会、法律、公正密切相关,所以引人关注。看成好事还是坏事,就看“站在什么立场说话”了。
该怎么看立场问题?该看保护了被害者还是保护害人者,看能不能对害人者起震慑作用,看能不能达到减少杀人暴力事件的作用,看灭了杀人犯的威风还是长了杀人犯的气焰。
因为关注的人数多,于是从中忽然发现,“公众围观”还是群众路线的一条新路子,是民意测验的捷径呢。
民意测验的工作相当麻烦,深入群众收集意见非常费事。至于开这个代表会那个代表会,就更要花许多钱,可还常吃力不讨好。
一大伙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睡、要发纪念品、要布置会场,要派车、照相、参观……收效如何呢,甚至有人只顾着开会、听报告、记笔记、点头、鼓掌、欢呼、举手、投票,早把收集和反映意见的事忘在了脑后。
“公众围观”中得来信息的时间快、效率高、信息量多、还省了钱,不必管吃喝拉撒睡,无需发这个那个纪念品。他们自己买电脑,国家不花一分钱就能够把意见收集了,省事省钱省力又精兵简政。
按马列宁主义理论思辨,凡事应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
“公众围观”的实践中反映最迅速,最容易看出哪是多数哪是少数,最容易看出是促进了正义还是压制了正义,是回归法律原则还是丧失法律尊严,是得到千万群众叫好还是让千万群众丧气。
据说判药家鑫判死刑后一片叫好,甚至有人燃放鞭炮,民意岂不一清二楚,说明了大多数人认为是对法律的信心回归,是对正义、公平、公正的弘扬,是认为不仅张妙的灵魂得到安慰,还可能减少赵妙、钱妙、孙妙、李妙事件发生的机率。
那些教授是这样说的:“这个事到现在必须有人站出来,我们五个人作为知识分子,为了不亏良心、为了良知,必须发出声音,如果不表达观点,就有可能良知的底线会被突破”。他们果然站出来了,只是遭了许多人的不满。
有个问题他们倒是没看错:“药家鑫案的审理……是“被社会舆论所影响,舆论喊杀声一片……”。确实没错。
如果不是“公众围观”舆论所影响,结局会怎么样呢,只能猜想。
不过专家们可能没看到“围观”的公众与罪犯素不相识,完全是出于义愤,是各人发出各人自己的声音。然而被他们认为是“一个很公平的舆论环境”“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一个非理性、非平和的心态”“牵扯到对一个生命,对一个人的尊重”……岂不令人奇怪也。
可能教授们不知道,罪犯撞倒人后发现人家看了他的车号便马上手持尖刀连刺八刀。其犯罪情节多么卑劣……
“围观”是一种呼声呵。“围观”者们不能理解,联名者们的呼吁该叫做“古道心肠”“两肋插刀”“正义凛然”还是什么。
他们言辞有声有色,简直如同窦娥那一声声凄厉的呼喊。呵呵!良心耶、良知耶、公平公正耶?
当专家为罪犯诡辩是“激情杀人”,是由于弹琴养成“强迫性动作”时候,“围观”者们便被激发而忽然醒悟,昧了良心的维护者甚至比杀人者更可怕,其客观后果是对肆无忌惮者的放纵呵,是对社会治安的危害呀。
不难设想,如果为罪犯狡辩得逞,法律的威慑力岂不荡然无存,怎么就不怕还有赵家鑫、钱家鑫、孙家鑫、李家鑫,他们的胆子会越来越大,岂不篇今天有“激情杀人”的空子钻,明天或许就有“梦游杀人”“糊涂杀人”……
我倾向“公众围观”是好事,“公众围观”有好处,当政府人员心肠太软,对坏人坏事下不了决心之际,“公众围观”可助一臂之力,当政府人员害怕被打击报复时,“公众围观”可以给他们助威,擂鼓和摇旗呐喊。
哓哓声音为百姓,公众围观名声振;
不料有人竟嘲弄,称作围观来寒碜。
庆幸今天已清醒,人们渐渐变精明;
互相关心与爱护,自尊自爱一条心。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250)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