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书,本身就是我们在读人生、读世界、读人学精神境界。说读人生,读的是他人的人生,感悟的却是自身;看世界,用眼睛看到的是一方小世界,即作者个人用心自成的一片小世界;用心看,我们则会看到透过作者用心自成小世界而反映出来的另一方大世界。读人学精神境界,说的则是个人自身的人文修养,以及用心体悟大自然中事物所存在的自身的‘道’。
任何一本书、一篇行文、一段语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文字的本身都透有着我们对它的所思所感。还是上面说的,任何事物都是一种‘道’,只属于它自身的道;在《玄学》的意上,我读《一座城池》也就是在悟道。
在我看来,韩寒本就死一个狂人;其实我的骨子里也透着狂意,是那种连我自己都不了解的狂。对于韩寒这个人,我从未和他正面交涉过,谈及对他的认识和了解,便是在扯谈了。我说韩寒是一个狂人,那是基于对他的行文的深读,字里行间都透发着狂意;也许我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并不能确定他行文里所要反映的东西终究是他自己的,又或是基于他人的所思所感而借笔来的;再甚者,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是他的随意而为罢了!
不在这个问题上作深究,且说及我对《一座城池》的看法。
乱,这便是对它的第一感觉;行文很乱,故事也很乱,里面的人也一样的乱;我在想,是不是作者把这个世界写乱了?其实世界本来就很乱,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城市的乱。小说里面有提到主人公刚下车时吃到的第一个亏,只是在一个小卖铺打了一个市话给朋友,其结果就是挨了店主人的‘刀’,害的主人公都不敢再打电话,于是掏出身上的手机向着远处扔去,接着就是几声欢快的铃声响起,也算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了。
幽默,那是国式的幽默,不同于美国式的自身做作的那一类幽默。小说中构成幽默的因素,主人公如是、第二主人公、房东老太、某局长的公子、学校里的学生、后面的宝马车主人如是,甚至到各类市民都在小说中小小地幽默了一回。主人公的行事,想法中带有的所思所想;二号人物对事的不闻不问,那种对人的态度;房东老太对事的坚持——抢走对门的生意,让之关门;某局长公子的爱情观——我追求哪一个,并和她好,这要取决于她们那个先和我好;宝马车主人那种来自有钱人的高人一等和自以为得理所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国货就是没得比;女学生‘永久妹’对她的那辆自行车的悲天悯人以及那些围观市民对事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来了!来了!是一辆宝马。又来了!这次是一辆奥迪a8;加油!加油!隔着一个坡为坡后的奥迪a8打气,然后是一个接一个地入坑。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而在小说《一座城池》所反映的也就是作者心里的一座‘城池’。城池中反映和呈现的东西,包括人生的、情感的、处事的种种;我们又试图逃出它,结果却是在哪里打圈;起点、终点、原点如一,带给我们的是要摆脱心里枷锁的感悟。
书中说到,主人公是一名毕业在即的学生,正为毕业后的生计而愁,于是去合伙盗卖商品,后来听到风声,便潜逃了,一路上都跟做贼似地,且随时都在关注另一边的情况。流落在他乡的主人公心中打上了一个节,其生活较之以前自是大不相同。其实事情本来没什么,只因为主人公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到后面的一段时间都没能回去,便将自己困在了心中的那一座‘城池’里。迷失在城中的主人公在现实与心里挣扎着生活,联系到现实,在记忆中徘徊;故事结尾的那一场大火,整个城市都乱了,主人公在寻找着那些相识的人,可是一无所获。漫漫人海中,主人公看到了永久妹也在寻找着什么,于是本书便以两人的相聚而结尾了。至于作者为什么这样结尾,从前面的情节中多少可以看出点东西;前文中隐约提到主人公和永久妹可能是旧识,只是由于隔的时间很长而没有认出来。我个人的猜想,作者安插的一场大火,正是意味着主人公心里牢门的破灭;而永久妹的出现,却是意味着回首和新生。或许作者别有用心,一个更大更坚固的‘城池’正在向主人公靠去。
行文到此,也该是收笔的时候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原来我正在走进了一座‘城池’中。
且就在哪里圈吧!
-全文完-
▷ 进入小人物一路小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