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国人择偶标准的变迁hyl4155

发表于-2011年09月18日 中午1:20评论-3条

国人择偶标准的变迁

韩 运 潞

千千万万个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男婚女嫁的择偶标准,它不仅反映了时代男女的恋爱观、婚姻观、经济基础、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而且它还反映了一个国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回顾中国人择偶标准及社会风俗的50年来的变化,它活象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标签。

在解放初期,由于颁发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城乡姑娘的自由恋爱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彻底摧垮了旧社会的买卖包办婚姻的陋习。姑娘们思想的解放和大胆的追求,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淋漓尽至。找对象的标准是“一军二干三教员,实在不行找身蓝(工人),誓死不嫁庄稼汉”。随后又进一步细化、量化和标准化了,你看那“一等姑娘进矿山,二等姑娘嫁军官,三等姑娘找干部,四五等姑娘有的是,等外姑娘找社员(老农民)”。

在那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和艰苦奋斗的六十年代,姑娘们的要求随时代的发展起了巨大变化。这时家庭出身和阶级成分突出了,姑娘们明确要求男方“成分是工人,收支能平衡,房子两大间,粮票29斤半(有固定工作的在职人员)”。而男方则要求:“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每月保证给30元生活费;女方政治可靠,出身贫农,丈母娘最好在居委会”。

发展到七十年代,姑娘们择偶的标准又有了新的升华。明确提出了“十字方针”,即要求男方“一表人才,二老双亡,三转一响,四季时尚,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十元以上(当时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8元以上,不予经济救济),八面玲珑,九(酒)烟不沾,十分听话”。从此,在婚姻嫁娶方面进入了“阴盛阳衰”时代。

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姑娘们的标准又有了新的提高。要求男方:“八大件,三套间,存款不少一万元;有文凭,坐机关,父母最好是大官;常出差,四处转,外贸部门有内线;招待票,看"内参",看病都进军医院;坐小车,玩电话,屋里还有大彩电”。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九十年代,电话彩电已不稀罕。此时姑娘锁定的目标是:“电脑能上网,要有别墅和工厂;汽车最孬是桑塔那,出门只带信用卡;出国常到加拿大,最孬也是澳大利亚”。

时到双千年代,男人在女人眼里:“20岁是半成品,30岁是成品,40岁是精品,50岁是极品,60岁是展品,70岁是……”城镇中青年人的晚婚优育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全面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小家庭全面加快了向现代化进军的速度。在男女谈情说爱交往中,姑娘们首先要“三小件(3d手机能炒股、折叠式电脑能联网、微型数码相机能录像)”及“五子登科(要有别墅式房子、宝马档车子、花不完的票子、优越的位子、后台撑腰的老子)”。然后“同居试试看;婚礼孩子可作伴,不行好聚咱好散”。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些人把爱情看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有其名曰:“爱情不重要,只要有钞票”。此时部分发财的男人也不甘居下了,社会上开始出现了所谓的极品婚姻:即一等男人家外有家(明目张胆地将爱情瓜分了);二等男人家外有花(偷偷地干着“爱情走私”的勾当);三等男人花中寻家(把爱情纯粹当做了大众饮料搁上货架出售);四等男人下班回家(毫无奢求,不哼不哈);五等男人妻不在家(把爱情弄丢了);六等男人无妻无家(不幸被爱情封杀)。

当然,上述绝不是社会的全体,而仅是社会中男女择偶观一瞥。不同年代中的优秀青年代表人物的婚姻恋爱,如小二黑和小芹、刘巧儿和赵振华、栓宝和银环等,理所当然的是社会进步的先进代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hyl4155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静的一叶小舟点评:

历数几个时期婚恋变化,凸显社会发展的路径,婚恋观的变化无不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值得深思。问候朋友。

文章评论共[3]个
乱笔-评论

有意思,拜读。at:2011年09月18日 晚上8:22

文清-评论

朋友早晨好!清晨为你送上一声祝愿:祝一天好心情!at:2011年09月19日 早上9:27

hyl4155-评论

婚姻恋爱,是人生中的一大课题,都应好好学习研究处之。at:2011年09月20日 下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