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电影《机械师》观后感YANKEEKG

发表于-2011年09月20日 早上9:36评论-2条

昨天终于把《机械师》这部电影看完了,拖了两天。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冷酷的杀手,杀人的细节故事。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男主角太冷,太酷,太强悍了。每次杀人都将结局处理的非常完美,让别人以为这都是意外造成的。而他所杀的人又都是那些十恶不赦之徒,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去追究他到底怎么被杀的。杀手也是抓住了民众的这一心理,因此可以“逍遥法外”。这部片子看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是抄袭我们香港的杜琪峰导演的《意外》呢。亦或是我们的《意外》抄袭人家的。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意外》比《机械师》做的更细腻,做的更像“意外”。由此观之,在某些方面我更欣赏我们华人自己的电影。或许我们在技术上,在爆破上,在场面的劲爆控制程度上不及好莱坞,但是我们的剧情,我们的情感,我们控制影片节奏的手法丝毫不比国外的差。

再说回《机械师》,主角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杰森 斯坦森。他曾主演的《玩命速递》(又名《非常人贩》)三部曲是家喻户晓的片子了。他在里面那个冷静,技术过硬,不怕牺牲的保镖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演起类似的影片应该很得心应手了吧。《机械师》的整体框架很完整,没有缺失的地方,不像很多其他好莱坞电影,感官上给予观众极大的享受,可是在故事的架构上有很多缺陷,甚至缺失,没有把故事讲好就不是一部好的电影。光看特效了,看完观众又忘了电影讲什么了,这样做只能导致片子沦为泛泛,难为经典。或许商业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经典,不需要那么多的细腻与慢动作,大家需要的是效率和效益。

这部电影另一个值得称颂的地方在于他所诉说的杀人细节很符合情理,很突出,也设计得毫无破绽。但这些特点都建立在男主角要绝对的冷静的基础之上。比如在干掉他自己的老雇主上,他没有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只是冷静地告诫老雇主有人要暗杀他,要他自行送上门来让他宰。就这样老雇主相信了他的谎言,自己突破了保护自己的保护圈,来到地下停车场,结果是可预见的。他被干掉了。只是后来主角才发现原来自己杀错了人,等着他的是老雇主儿子的报复。在影片的最后,老雇主的儿子用主人翁交给他的伎俩想干掉他,可惜姜还是老的辣,毕竟怎么说乱拳打死老师傅这种事不可能天天都发生。自己没有干掉自己的师傅,反过来只有等待比自己强的人干掉。老雇主的儿子就是死在了主人翁毕肖自行制作的汽车上。这就是影片的结局。机械师这个名号不仅寓意着主人翁是个善于修车的修车匠,更是一台杀人机器,他所走的每一步,他家里的每一样设备,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步干掉你的前奏。这部电影是我在一个论坛上被推荐的,推荐的人只用了一句介绍这些电影——“十部不卖座的好电影”。好电影可以算的上,但不卖座的原因我想,估计是欧美观众对这些类型的影片已经不敏感了,已经麻木于看这些打斗场景。说不定,人家已经不再是重口味,说不定欧美观众已经更喜欢《花样年华》或者是《2046》这种小资电影了。

剧本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和蓝图。几年前,我读一部美国剧作家写的关于好莱坞制作剧本的过程。上面说到,美国的电影,好的电影,一般都是一个班子来写的剧本,你负责着一块,我负责着一块,最后大家合并在一起,就成为了完美的杰作。相比起那些各自为政般的剧本创作,它有着更高的结构完整性和更少的漏洞,毕竟一个人做的,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相比中国本土的电影,我们的片子更多的是自行创作。不管是电影也好,亦或是那种上百集的电视剧也罢,都喜欢个人英雄主义,不讲究团队合作,这也是我们难产出好电影的一个原因吧。

在美国式的这种影片里,充满着暴力,欲望,排斥法律所能给予的制裁,或许美国人自己看这种片子的时候都会被吓到。可是外国人,没去过美国,没在美国生活过的人,往往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万恶的美式资本主义社会,就是那么的放浪形骸。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YANKEEK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何音推荐:何音
☆ 编辑点评 ☆
何音点评:

作者通过用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阐述了这部电影,使读者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文章评论共[2]个
何音-评论

拜读,问候!at:2011年09月20日 中午12:53

文清-评论

秋天带来了凉爽,也带来了我的问候:祝天天好心情!at:2011年09月21日 早上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