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96篇 甜酸苦辣,亦悲亦乐 ——演戏趣事3
旭日临窗,微风拂煦。在花朝月夕中忆及陈年往事,陶陶然乐在其中。
几十年了,记忆任风儿飘去,水儿流去,雨儿涮去。幸好,还没有全部飘去,全部流去,全部涮去。记忆像存留了多年的老照片,虽然已经发黄,并不十分清晰,却还有着斑斑驳驳的影子。
……我喜欢巡回演出,虽然颠簸又辛苦,但可以去许多没去过的地方,增加许多见识。不同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吸引着我,虽然常常是风餐露宿、饥餐渴饮,迎风冒雪、披星戴月,心里却其乐融融。
有空余的休息时间我不打扑克、扯淡,夹个画夹,从老乡那里借一条凳子,这里勾几笔,那里画几张。
有老乡问:“是不是要盖房子了?”有老乡问:“是不是要开马路了?”有老乡问:“是不是要建铁路了?”我回答不过来。有好心的大爷大娘还送碗水来给我,一定是怕我口渴。
一次去一劳模家里参观,往桌上倒了一大堆一大堆桔子。我顾不上吃桔子,大娘看我专心致志在门外画画,用围裙兜来好多桔子,大娘要我别动,她一个个往我的口袋里塞,到塞满了才止。
过去的日子真忙,有时候晚上演出白天还上班,星期五政治学习,星期六搞公共卫生,星期日开生活会。那时候的生活会其实并不是说生活方面的事,名字叫生活会而已,实际上是思想革命会;当然,有人是革别人的“命”,有人则是革自己的“命”。我不喜欢革别人的“命”,当然更是怕革自己的“命”,最好是大家同心同德、和谐共处,谁也不要革谁的命,谁也不要整谁,一团和气,都把命留住,把精力用于工作,等待将来一同进入美好的共产主义。
过去年代的人真傻,以为不说出差距便不是真诚老实,那个年代常常要求“交心”,以为不说说缺点错误便不算是真正的“交心”。
有个说法叫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没有“足赤”“完人”,没有缺点错误谁能相信?于是就鸡毛蒜皮、拉拉杂杂、挖空心思,甚至还有人编自己的缺点编自己的过失的。小百姓们几乎都说自己做得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没有人说自己的成绩和长处,做了好事也不好意思讲。那个时代的人,就是这般的,一个个是“傻冒”。
生活会上人人都要发言。我来之前,听说有一乐手说话结巴,说不出来。有人建议他用快板说,于是他叽哩呱啦的“表演”起快板来,述说自己的一些鸡毛蒜皮事,艺术形式与鸡毛蒜皮相结合。
他们那个时候还是供给制,没零花钱。他在剧场小卖部拿起一瓶汽水看着。人家问:“吃吗?”他因为结巴,一时答不上来,便结结巴巴的说:“吃”,“吃”,“吃”,正当汽水“啪”的一声打开,他才眨巴着眼睛,迸出“不起”两个字——原来他是说:“吃不起!”
有人说,结巴的人偏偏爱说话,那人就是,常常爱多嘴多舌。一次出了什么事有人来调查,问谁看见。他又“我”“我”“我”的眨巴着眼睛。人家便紧紧的盯着他看,他竟忽然补上了三个字:“我没看见!”
还有一聋子,上中学后才聋的,能说话却听不见别人说话。他永远是说儿时记忆里的四川普通话。缺演员时也让他上场扮演群众,他是看对方的口型便能接词。
有次对方说错了台词口型对不上,他干瞪着眼,欲说不能,欲罢不得。待那人重新说一遍他才接上了词。又一次演一壮士应当随枪声倒下。强光下别人打手势他没看清。于是枪响以后他仍然岿然不动;简直是“英雄何畏死亡兮,气吞山河气轩昂”。于是开枪人只好用枪托把他推倒,弄得同台的演员乐不可支。真如同歇后语“戏班的哑巴,充数”。其实不是充数,为了节省开支。
50年代的演出挺辛苦,颠簸的日子久了演员常常出不来声音,只得由别人临时顶上去,他们的谚语叫做“救场如救火”。在侧幕后有人躲着提词。提词的人挺难的,既要演员听得见又不能让观众听见了,靠丹田气声和喷吐功夫。常常有小观众挤在台口看戏,提词全被他们听见,一次演出中竟有人抢在演员之前把台词念了出来,那个“演员”气得走向那孩子一巴掌过去:“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演出中的“暗转抢景”是最紧张的。“多快好省”年代什么都讲究快,“抢景”当然更理所当然的要快。演出前要经过多次操练,把各人该走的位置、路线全都规定好,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黑乎乎中就可能撞个满怀。
我就曾与一演员额头对额头相撞,那人头上留下个大包,只好演戏时把头发撩下来挡住。从此,有一段时间他竟称呼我“铁头”。以后文革大鸣大放大辩论中他得了“铁嘴”的美名,成了“一代辩宗”。他的嘴虽出名,头却远远不如我“铁”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抢景速度令人惊讶。领导得意之中竟问:“不演戏的工作人员一个晚上工作多少分钟呀?”本来,他的话也许是表扬却成了批评,弄得不少同事很不高兴,似乎是混饭吃。
一次丢失了一张敌军的“委任状”。那是天天讲提高警惕的年代,这下可忙坏了公安,以为是那边有人偷渡过来。
那年代也有“追星”的事,出外演出时常有人上门寻访。剧团有位资深演员,四十年代名噪南北。从前的老观众多年不见他的踪影,听说是在这里便特为看他而来;看完戏后还想看看本人,甚至要请他去吃饭。
那演员当然不敢去的,他还戴着一顶“帽子”呢。他因为大鸣大放中想分出些人“自负盈亏”栽了个大跟斗。
说起这种事也是非常有趣的。想“自负盈亏”的人招来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和一阵一阵的尖叫呵斥声,一天到晚写检查交待,愁得魂飞胆丧、兢兢打战!现在如果有这样的人,那可是大善人呵,一定会大受表彰和赞扬,也许还能作为创业典型挂上特大特大的红花呢。有人回头想,觉得“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唉!不能怪谁,只能怪历史车轮太慢,如果车轮滚快五十年便好了。真厉害的“螳臂”,居然“挡车”五十载。“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往事多多,如之奈何;甜酸苦辣,亦悲亦乐。
数十年去,日月如梭。甜罢苦罢,回头皆乐。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