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永远地离去,但人们对他的怀念远没结束。现在世界每个角落,有互联网的的地方,人们谈论的话题,无一不是乔布斯神话。来自乔布斯的iphone,“果粉”的狂热悼念和祝福,很多专题都在反复揣摩乔式语录,欲从中发掘成功和伟大公司的秘诀,在论坛派和专家声之中发问,中国能否生产出乔布斯。无论如何,乔布斯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中国如何出乔布斯
今天看过一个微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说,2006年《商界-中国商业评论》搞过一个影响企业家的文章推荐,我当时推荐的是乔布斯的《好学若饥谦卑若愚》乔的名言““stayhungry,stayfoolish”,翻译得过于文绉绉的了,我宁愿把它直接译为“很傻,很天真”。试问,那么多中国人精且世故,他们中怎么可能出乔布斯?
教授的结论已经很清楚了,我就不再复述。中国人精且世故,无论现在很多年轻说,圆滑也好,说是中庸之道也罢,都各自占理,不亏。亏的是世上再无乔布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永无复制之可能。
我们知道,科技创新肯定和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有关,和历史的现实的环境相关,和大的时代背景有关,归根到底和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有关。一个崇尚民主和自由,一个崇尚和谐和稳定。一个肯将个人的国家的想法表达出来,是信念的也是理想的,被成为美国梦想。一个宁愿将想法藏在城府的国度,在和外国的竞争过程和城市化进程中,失去信仰和梦想的国家。
而中国人的梦想则可以从一个段子里窥见:“我有一个梦想,永远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穷人都能看得起病,百姓住每月77元的廉租房,工资增长11%,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9%。我有一个梦想:永远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物价基本不涨,交通基本不堵,环境基本改善,罪犯基本落马。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
社会氛围可以生产很多东西,包括生产资料,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好的创新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人才精英等。而我们的体制,自上个世纪以来,创造出哪些有影响力的世界人物?是马化腾,还是李彦宏?是张朝阳,还是史玉柱?你部能够指出一个世界级别来,因为当你预想我们生产出一个乔布斯来的时候,你原本会比之后的你感到失落,因为我们只能够产出被官方认可的中国级别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样的专家来。
中国是创造不出乔布斯这样的人物来的,犬儒社会出不了乔布斯,也不需要强求和折腾这样的人物,即便他加入到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来,他的很多才华也未必发挥的出来,只有在特定的环境里人才能够尽量多地实现他的个人价值。乔布斯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明这一点。
◎用安静的革新姿态去超越
苹果公司,每个产品的发布,几乎都是乔布斯来发布的,而这次iphone5却迟到了。iphone4s也给人带来惊喜,一款以乔布斯名字终身命名的手机。
苹果的强大和可怕之处在于,有一个灵魂人物来掌舵,创新意识无穷,产品更新频率是行业无法比拟的,并且每一款产品的设计近乎完美,你让对手如何来突破和赶超?除非他比乔布斯更神,是微软的盖茨,还是的google的佩奇?
全世界的科技公司(手机、电脑和播放器,包括软件系统等)都被远远地甩在身后,苹果笑傲江湖,在历史上,还只有这么一个长的苹果样的公司做到了。而他的ceo则叫jobs,和工作的意思一样,他生来为职业而战。
关于乔布斯的身份,你根本无法定义,公司ceo,董事长,设计师,发明家,艺术家,预言家,科学家,哲学家,苹果教主,世纪天才,传奇人物,科技狂人,独裁领袖……还有其性格,疯狂、叛逆,疯子,偏见,慧智,远见,孤僻……
这一系列的标签,看起来很好看,但对于乔布斯来说,这些标签毫无意义。尽管你可以根据你的喜欢来定义一个人,但这样的人被世纪认可了,因此乔布斯是幸运的,乔布斯们也是幸运的。所幸,在这样的社会,我们遇见了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科技,遇到无与伦比的os系统。我们中间的很多人,甚至渴求类似乔布斯式的天才,这不是求贤若渴,不是希望科技化的人性美好,不是而是一种虚伪的占有欲。
他是一位很有远见的领袖,没有一种比可以表达他所想,那便是为自己而革新,无须在表面上和别的公司进行肤浅的比,急于求成的心理。他敢于用非同凡想来征服对手,不断创新就是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文化核心。
当我们欲达到与之相同高度的时候,或者像复制和山寨这么一个人,就像唐骏的成功经在国外是性不通的,唯独在国内能够找个像样的ceo混饭吃。
我们的意识里,总认为不比怎么知道自己的优势这样观念来局限自己,以至于视线总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和你谈创新,你就突破不前,甚至从来都不能够制造出卓越的产品来。用安静的革新姿态去突破自己,去超越对手,这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境界。
◎存在即是最好的证明
早前,通过《销售市场》这本商业杂志,读到一片文章《为什么中国没有乔布斯,美国没有史玉柱?》,感觉作者很奇怪,为什么要拿史玉柱和乔布斯来做比较,他们两个人有可比性?
很多东西一旦换了环境,再拿来比是很幼稚的,是缺乏说服力的,是变不会原来的样子的。尤其是两个具体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你叫我学着做你那样,我都学不会怎么做我自己,这样的比还有什么意义。
乔布斯在世时,总是超负荷地工作,所以你现在在网上看到的他,和六七十岁差不多。健康是一切存在的先决条件。当你即将离去了,你还能够证明什么,还能够留下些什么,这也是很重要的。美国是一个很好证明实力的地方,同样在中国也可以很好地证明,问题是你是否依然年轻和健朗地实现你的理想,你是否记得活着的时候去做些惊天动地的壮举,想象都是多么痛快的事儿。
重回之前的话题,中国能否生产像乔布斯这样的天才。回头去各大门户网站,还在那里讨论来讨论去,什么专家预测,什么结论总结,什么一切皆由可能,还有很多软文之类。都很好笑了。
这些疑问很有可能就是空谈,甚至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很明显的一个简单问题是,中国能否出现一两个乔布斯,不是用口水辩论出来的,也不是你得个什么结论就可以出的。如此一来,肤浅的专题策划,就让你清楚地联系到足下的国情,我们多么自作多情,只是不尽风情。我们其实很明白,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而无需再折腾什么。
-全文完-
▷ 进入余伊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