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诽谤王子春子

发表于-2004年10月22日 下午4:49评论-2条

诽谤,《说文.言部》云:诽,谤也。段玉裁注:“诽之言非也,言非其实。”诽谤在《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中,其意并非如今所言,“造谣诬蔑,恶意中伤”之意,而是含有积极的因素,“议论是非,指责过失”。可见古人最初专立谤木于交通要道,让人在上面写谏言,以正身正国,专受“诽谤”之言,其时诽谤故无造谣中伤之意了。谤,是指责。《国语.周语上》云:“厉王虐,国人谤王。”其中之“谤”,是基于事实上的指责。而我们所要讨论的诽谤,就不是如上述所言的基于事实上的议论,指责了。诽谤,在《词海》中的解释是“造谣诬蔑,恶意中伤”。

在现实生活中,口舌之交是思维沟通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言来言去,自难免失真之语。诽谤就是失真言语中的一种攻击性恶意伤害行为了。俗语云:明枪易对,暗箭难防。诽谤做为一种阴暗的险恶手段,多处于弱者对强者的忌妒,无能者对超众者之攻击。其心里动机不外乎自感卑微,其心胸狭窄,欲籍诋毁,攻击,饰其无能之类。而但凡出类拔萃者,未受诽谤之言,古今未闻。诽谤者有口,有舌,故欲制之,非力之所及,况一人谤而数人信其实,谤者别有用心,信谤者自有不分青红皂白,一应承受,一而十,十而百,而至诽言流城,白而言黑,是非颠倒,善恶不明。因谤而受害者,不胜数举。究其因,一为谤者得逞,使谤言为人所信,人莫能辨其真伪;其二,可归于被谤者不善避谤。谤者得逞一时之能,而其伪虚终将暴露,但被谤者不善避谤却难免要受一时之屈,受得了也能真相大白,受不了便落个不白之冤。

避谤之法,一曰机智,二曰慎独,三为胸襟气度修养。三者合一,缺一不可。机智是指把握时机,运用智慧,积极创造诽谤不攻自破之势。慎独,才能使谤言无机可乘。胸襟气度尤为重要,倘受谤而不忍一时之忿,愤怒浮躁,正中谤者之意,则反受其害,故涵养深厚,气度不凡,慎独心行,谨于修养,仁厚,使谤者难于诽之,即使受谤也当运用智慧,使谤无乘之隙,此属大智慧。言易而行难,果如之行使谤自止者,古为圣智。但凡成就超绝,为类翘楚者,不受诽谤者无有,受谤而不忿,是为隐士,受谤而能使谤自止者,如前所言,是为圣智者。

本文已被编辑[彦灵]于2004-10-22 20:23:2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王子春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彦灵 | 荐/彦灵推荐:
☆ 编辑点评 ☆
彦灵点评:

点出“诽谤”,分析“诽谤”,提出解决“诽谤”的办法。行文流畅,紧凑,只是起首有点“掉书袋”之嫌。

文章评论共[2]个
人生如戏-评论

现在有很多人在利用诽谤去威胁人!at:2004年10月23日 凌晨0:29

苦瓜泪流-评论

不错的议论文,写作手法也很好~~~~~~at:2004年10月26日 下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