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承传心赋诗文,写我创新尊严之一荆中楚风

发表于-2011年10月10日 中午12:11评论-6条

承传心赋诗文,写我创新尊严

作者:荆中楚风

摆正自己,需要缩小心理距离和扩大的能力距,以最佳的状态,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创新。本文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值的诗人们好好想想,深深领会,同时,在写作实践中正确把握。

‘诗人’之名称;从词义上理解,通常有二种含义:一是指诗文学的载体(这里指包括《诗经》载体、《楚辞》载体、汉赋载体、建安诗歌载体、魏晋南北朝民歌载体以及古唐诗、宋词和元曲等载体,统称为诗文学载体,也就是文体),具有广义的本质头衔诗的文学特性,行为方向和精气神情及担当这个名号的人。二是指具有创新诗文学载体的浪漫品格,有别于其他人的准确定位。很显然,这二种含义明确了‘诗人’的标准,是诗文学载体创造者,其更高要求,那就是,以个人之智,为诗坛创写新的诗文学载体,这才是‘诗人’最基本的名称和尊严所在。

人类不能没有创新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论那种学科和那门艺术,没有创新是不行的。就文化领域诗歌文学而言,不能总是守着老祖宗的遗产上,在古人的光环下,写今天的古风诗(这里指今天的人写复古型格律诗文学载体和古人创造的各种诗文学载体)。我国从《诗经》的第一以来,列祖列宗的立身之本,给我们留下很多满园的荣耀,这最大的精神价值,就是古诗人的文学载体不断创新。

我们现今的时代,有人说是‘文化的时代’、也有人说是‘信息的时代’、还有人说是‘展望明天的时代’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我们进入了一个高度的文化‘模仿秀时代’。这是一种人性中,人的本质的弱点,存在的‘寄生心理、庸众心理、贪利心理、表现心理和炫耀心理’的病态,是自我无能的总根源之所在。现在我们先看看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有一部分主持人,为了让观众和听众所谓开心快乐,模仿他人说话、唱歌和动作以及修改歌词曲谱等,从而开创了公开的模仿,引领了全国‘模仿秀时代’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文化模仿时代的到来。看看歌曲,原来20世纪20年代以后,创作的很多的歌曲,由于时代不同,反映的是哪个时代作者情感,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一些人为改编,失去了原有的风味,给人惨不忍睹面目全非之感觉。这种行为说好听的,是以迎合某某时代人的需求为借口,那不好听的是不尊重作者、篡改历史,更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影视剧,我们编辑和导演,以我在本文中说的五种心理,为了吸引‘眼球’,迎合需求所谓的大众口味,满足某一些人所要的效应,谋取相关的利益,电影电视为了要明星效益,一味用名演员,以化妆制作了各主要人物形象,并形成了天下好人坏人雷同一个模式,这在观众心中,一个名演员延伸的眼神和动作相同,而事实上,由于战争的环境不同,各主要人物面貌是不同的,表现的个性眼神和动作更是不同,回看名演员所演的眼神和动作,全是老套路在作模仿,欺骗观众心中的形象。还有电影、电视剧为了收视率,一部电影、电视剧不到十年,以各种借口,翻拍了一部又一部,如;《西游记》后,新《西游记》问世,这是在创新吗?这种行为是模仿,没有吸引力,浪费很大,造成了‘山寨版’泛滥成灾,却没有新意。电视媒体和报刊为了利,大做广告文化求生存而不思创新,看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家洗化(洗化是指化妆品)、烟(烟是指电子烟)酒药吃,另一家还是洗化、烟酒药吃,更有送礼文化助***,难道中国人要天天喝酒吃药(药厂希望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吗?天天要送礼***吗?如此,反反复复地广告,也是广告费据高不降,商品价高的主要原因,这种低俗的广告,为什么能上电视媒体和报刊,由此而知,为了钱,电视媒体和报刊,以成为商家的机器。可以想一想,在人的心中,形成的印象不是一部电视剧翻拍一百遍,广告一千遍,就能改变的。因此,与其去翻拍,反反复复去广告不如去创新。我们生活的都市和乡村,也是由于人的行为,当你从熟悉都市和乡村,到另一个不曾去过都市和乡村时,你的感觉似曾相识,这就是模仿现象带来的通病 。

回到文中,在来看看诗歌,我们老祖宗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诗歌裁体。如:中国古人从《诗经》起源后,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不同格式的诗歌文化文体,以及唐诗文体、宋词文体、元曲文体等诗歌文体。明清以后的诗歌文化文体创新就停下来,而没有新的诗歌文化文体问世,这是因为在古人诗歌文化文体和唐诗文化文体、宋词文化文体、元曲文化文体的光环和树荫下,常常以最直接方法方式来表自我的情商智,我会写格律。这种表现说明由于人的先天性才情不足,后天性智商不行,只会盲目跟风,照搬葫芦画瓢写模仿。这样看来,不论一个人写作诗歌的能力有多高,诗歌写的如何好,鄙人认为,这不能被称为诗人,充其量只能被称为会模仿的复古型诗人。大家不妨多想想,现代的人不是生活在古时,也不是生活在古唐宋元时代,没有古人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经历,是写不出古人的思想感情和鲜明的节奏美感。用现代的观点来说,只会写出僵化的、呆板的不是古诗的诗味,也就是似唐非唐、似宋非宋、似曲非曲的不古不现的诗。

中国有这样一说:不破不立,这破和立,就是让我们后人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学习古人的精神,在创造性和创新性地消化吸收之后,推陈出新。因此,不敢打破古诗歌文体韵律限制,我们不可能有自立自信的尊严,也不可能有后来者居上。所以作为诗人,要前不愧对祖先后不愧来者,让自己富于想象的、强烈的语言,凝练鲜明的开创形象。创新成就未来,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那么,就诗歌文化领域而言;不论是创作文体格式上和写作文体手法上要有创新,而且在诗意、诗情、诗的感知上也要创新和字的整合更要创新,这样每一个人的写作方式方法就会改变,并突破自我。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让笔下情在文体上创新,才能在唐宋元(这里指流行的古唐诗体、古宋词体和古元曲体)的三个诗体之外,再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新诗歌文化文体,再写新绝唱。

纵观中国当今诗坛,可以这样说,‘诗人’和爱好者的创作理念,延续了中国古代自明朝以来,形成的一种写作方法,在一种古人创造的文体上(这里指《诗经》体、《楚辞》体、汉赋体、建安诗歌体、魏晋南北朝民歌体和古唐诗体、古宋词体和古元曲体的等诗歌文体),以模仿、填词等方法,写诗词。这种渐进式的行走了多个世纪了,还在不停地走,我不知这是进步,还是退步,但心理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在作者与读者心中,中国诗歌不能在这样走下去了。让我们在看看这种写作方式方法,所表达的感情、所具有特点。首先,特点之一;就是以古人的格律诗体和韵律诗体,为讲座,并作为写作和参照之典例,同时,给自我写作寻找一个有力的证明依据,继承中华文化遗产(这里指诗歌遗产)。特点之二;在这样怕难畏难的心态下,墨守古人创造的成功规范的文体,以不动智、不动才商情的品德,以我会模仿、我会填词为荣,这创新还是留给后来人吧。特点之三;报刊杂志为这种写作提供了活动舞台,可观的稿费收入,谁还愿意作那些无功利的创新。

未完待续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荆中楚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哭泣在心精华:理野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作者文笔厚重犀利,指出当今不论艺术创作者或者其他,都有盲目跟风现象,没有主管和客观意识,最终弄的事物菲物,是典雅非传统的佳作。谈到诗,不论古体和现代,在而今当下,确实很多毛病,作者直言不讳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值得借鉴和深思。
此文深刻,清晰淡雅的文笔跟读者带来别样的收获!

文章评论共[6]个
哭泣在心-评论

欣赏拜读,学习了!at:2011年10月10日 中午2:55

梨花烟雨-评论

只有创新,时代才能进步。文章严肃认真,发人深思。欣赏了!问好!at:2011年10月10日 下午5:43

静月清荷-评论

文字严谨,读来受用!at:2011年10月10日 下午6:29

荆中楚风-评论

我所写的承传心赋诗文,写我创新尊严,关于现代诗歌这个提法很难定位,这就是一个文体的问题,最终弄的似古是现界限难分,所以诗歌,以现代诗歌来区分古体和现代是不确切的。at:2011年10月11日 上午11:33

周末有约-评论

很好,支持!那就来创新。at:2011年10月11日 晚上9:01

文清-评论

夜静了,来看望朋友,睡了吗?晚安,好梦!at:2011年10月13日 凌晨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