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心赋诗文,写我创新尊严之二
(接上文)
承载人生文化传奇
人,作为理性情感动物,生活生存这个在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不仅要面对太多的诱惑和选择,还要经常遭受许多莫名的烦恼和各种各样不同环境造成的痛苦与快乐,感到成就事业的艰难。这是因为人,在舍取之间,由于心理作用的影响,产生一种意义上,偏离了其微乎其微的心态平衡,使之患得患失!与其怨天无情,社会无义;还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强烈的欲望,强烈的利益驱动,强烈的取舍之心;只会让你的人生归于迷茫。在万丈红尘中,有很多的东西是归于我们选择的。在梯式的选择链上,虽然不能选择上一层,但我们还是存有着别的选择。既然不能拥有大海的磅礴,还有大山的宽厚。没有大山的宽厚,还有小溪的清幽。没有权势,没有金钱,没有美女,但你还拥有快乐与亲情。所以,感受生活中的奥妙,人生没有绝对的完美,但明智地放弃却可以说是一种追求完美的途径。要学会放弃,学会取舍,心中的完美才会拥有更多的快乐,身心得以解脱,得以释放、得以清明,从而在能力上掌握主动。
在时间的长河中,人的一生只能算作一朵浪花抑或算作浪花中的一滴水,逝去的、过去的、历史的都不会再来,未来的岁月又不可知,这样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把握眼前的时光,可真正把握好眼前的时光,又谈何容易呢?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想追求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但真正达到这一理想目标的又有几个人。因此,我们的心灵,与其追求一去不复返的、不可再现的过去式,不如追求和寻找未来(这里也指明天和更远)式,这样做我们就多一份从容和闲适的豁达胸怀!在磨难的交替中不断走向成熟,最终走向人生的终点。 人生短暂的旅程,所背的包袱里除了必然的、重要的。我们的每天,在不断地累积和不断地放弃。我们人所承受的空间有限,我们不是超人,所以要去繁从简,把包袱降到等于能力与良心的平行线。该走的始终要走,与其停留,与其挽留,不如放手,这至少是给所作的是一种尊重。
我们知道人生的支撑点,是文化,而文化不是形式,它能给人一种境界上的寄托,并由此产生一种付出。诗歌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后辈,要把它发扬光大,捍卫它的尊严;绝不容许任何诋毁,肆意践踏地去模仿,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核心。淡起诗歌,我自为不懂,也就是人们挂在嘴边经常说的外行,就像俗话说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话看起来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科学的依据。在我们中国,一个人从小学起到大学(这里不是指所有人能上大学),被引进相同的学门,开始学习古诗古文,就这样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具备了同等诗歌情智和扩展空间,也就没有外行和内行之分的差别。曾经的学业,是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的创新,不是为了模仿,写那古人发明的诗歌文学载体。
放眼当今中国文坛 (这里指诗歌 ),曾经有人说 ,我国的新诗走过百年,是对是错,我却不论,但有一点却很明显,那就是中国文坛 (这里指诗歌 ),有一股复古风,使诗人的作品,沦为为唐宋作嫁衣,失去了自我当代人的个性,并在这个循环的怪圈里,沾沾自喜。由此而知,中国诗歌文化文体发展方向,是在病中呻呤,长此下去,中国诗歌的前途危也。路在人的脚下,是开创一条新路,还是复古,这决定了一个国家民族前途,诗歌也是这样。
屈原是我国自《诗经》文体后,创造《楚辞》文体的第一人,屈原的创新精神激励了后来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诗歌文体,明清以后诗歌文化文体创新就停留在模仿上,千重顾虑,万条理由,没有一条正道理!我是湖北人孝感,一名走南闯北平凡的中国石油工人(先后在全国四个油田工作,现在不在湖北),不是诗人,仅对诗歌有点兴趣,作为读者,我有很多的感知,那就是‘中国诗歌文化文体的变化落后于时代、也落后于模仿’。在表象繁荣的背后,隐现出忧虑,古老的格律体和古人发明的诗歌文化文体,充满了我们当代(这里不能说现代人)人的报刊杂志,并且以传统文化所谓现代版的格律、现代版自由诗、现代版......等等,来形容传统文化的回归。写破了几个世纪,这一张诗名片,反映其心理活动,是仰慕之情,模仿体会,收获名利。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好大喜功,自欺欺人,自认诗歌写的好,能上报刊杂志。同时,也有人会抱怨自己的出生没有赶上那个古时代,要不然古人中多一个诗人......。凡有此种种思维的人,证明了一个真理,我们当代人的优弱点,不如古人,只会借助古人创造的诗歌文化文体载体,在古人的庇护下,站在古人的名号下,写古人发明的诗歌文化载体,求的心灵安慰。因此,我概括其特点,完全是为了炫耀,标榜自己的无能。“得道成仙”这是在说在没有得道创新的真传,是不能成仙的,而古人的诗歌文化文体,由于学到了创新的真传,其诗歌的文化文体(这里指《诗经》体、《楚辞》体、汉赋体、建安诗歌体、魏晋南北朝民歌体和古唐诗体、古宋词体和古元曲体的等诗歌文体),层出不穷。由此而知,对我国的新诗走过百年之说,我不禁问,没有新诗歌文化文体的出生,何来新诗。我们现在所在的时代,与古人相比,不论从那个方面而言,毕竟是人的思维意思、生活环境和条件有了本质不同。对此,我们的诗人和爱好者,不要认为凡是写古人发明诗文化文体,是正宗的继承了老祖宗的传统文化遗产,其它所写的自创文化文体和创新的诗文化文体不入流。人如果在这种老思路的影响下,很难突破、很难超越、很难有新的诗歌文化文体问世。
何为新,顾名思义,那就是前人没有做到的,后人做到的才为新。如今,我们要想中国诗歌文化有一个质飞跃,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不能在迷恋那写诗条条框框,不能沿袭古人的写作方式方法,也不能被古人诗歌文化载体束缚创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诗歌文化领域比美古人。同时,我们也要重新认识诗歌,在社会生活的中价值和什么诗歌。
诗歌的价值如何认定
曾经听到有人说,诗歌是无国界的人类精神,这是不对的。我个人的观点,不论从哪个方面说,任何一门学科和艺术有国籍的,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伟大精神,有着国家民族特性,是一个国家民族至高无上的尊严、自信的宝贵财富和精神价值。
任何一门学科和诗歌无国界之说,这纯粹是一种奇谈怪论,完全是某些人为自己以后的出路,寻找的最美丽的借口,也是西方人的背叛价值观。如;有一位中国文学的作者,在无国界的思想,背叛价值观的影响下,背叛了中国和中华民族(这里指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他的行为有同战争年代一样,是可耻的叛徒和汉奸),加入他国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按照无国界之说这位中国籍文学的作者,为什么要加入他国籍。还有很多歌星、体育、演员等行为,让‘天地江河,很迷惑,五千年的文化,养育情恩,不思报,却坠落为叛国者。曾经健谈,无国籍论,为借口,化作所有的解,传递背叛价值观。我的直面画中,可耻的星们(加入他国籍),其形神,一举一动,奴才的生活情感,前生铸就,叛徒形象’(这是我写的诗中部分)。影视中、广告中的叛徒文化,是文化侵略战争,我们今天要做的,全民族起来,清除影视中、广告中的叛徒文化,让西方人的背叛价值观,没有立足之地。同时,西方还会以各种冠冕堂皇语言,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我通过以上例子,证明不论是文学艺术,还是任何一门学科,是有国籍的,就象这个世界上,人有男女之分一样。但是,文学艺术能走出国门,这是让世界各国学习,不同国家的民族尊严。
诗歌的价值是什么? 什么是诗歌?由于人的感性的本能反映,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这是因为人理解不同。从这种意义上说,归纳起来有大致三类观点。
一;从事诗歌写作的人和诗歌评论的批评家,这些人争雄作品在指间和心间,按照一定的排列的形式,忠实地记录了并遵循写诗戒律,认为诗歌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是人感知的一种意识和阐述了心灵的语言,并认为是笔抒心曲。也饱含着作者具备的所谓固定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艺术。
二;爱好者和对诗歌有兴趣的读者,这个群体人多于诗人,出发点是写作追诗人。他们对诗的理解,是一种局限在模仿的环境下,以固定平仄组成的句子,达到了一种似懂非懂的境界,也是在死搬写诗的格式,并不停地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充沛的情感,用在注重文学性的前提下,模仿有意义地组合在一起的语言,丰富了模仿的不同角度,不太固定的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三;声调不同各有特性大熔炉,高度集中人的多元化特质,是最有价值描述诗歌定义的,他们超脱出了个性渺小的心理,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剖析诗歌,普遍认为诗歌文化是文字艺术游戏中字的组合,具有排版性、夸张性和一定的虚伪、虚荣性以及相关文化意性。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诗歌首先是文与字的组合,集中了人心中的喜庆悲哀,并因此产生的想象思维、意象夸张、意识层次、技巧节奏、文字艺术的综合结构体,表达了一个人最直接,最原始的社会、生活感性认知的想法,组合起来特种,看似无声,却读来有声的人性文化,最直白的简短语言。也是通过作者内心假想活动,表达人的另一面情感,以求他人认可的文化艺术。
未完待续三
-全文完-
▷ 进入荆中楚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