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易看到魏雅华先生写的《低稿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文章说“欧洲的报刊,每千字稿酬大多为四五百欧元,折算成人民币为四五千元。欧洲自由撰稿人一般每月做一个调查采访,或每周一篇的专栏,即可生活无忧”。该文还着提到“到2011年,据行业内的统计,中国靠稿酬生存的自由撰稿人,己濒临灭绝,己不足千人。”
看来稿酬还是养活不了人的,你看卡夫卡还是一边工作一边创作的,你执意要辞职窝在阴暗的房间里狂码字,还要不断想登上报刊杂志,除非此人须得和狐狸一样聪明。这其中肯定会受到“走基层、改作风、转文风”的影响,你的文章风格要符合大和谐环境才行,最好要和作协那些人保持一致,才会有更多的甜头吃。
说来真的很惭愧,一开始我不明何为自由撰稿人,等到我明白了这个行业几乎被灭尽。因为中国的低稿费制度,行业的竞争,抄袭行为泛滥,写作养活不了人,都加速了它的灭亡。而很多作者名义上被称为自由撰稿人,就是到处进行一稿多投的行为。我们知道报纸是希望首发态度的,撰稿人和媒体之间的潜规则都是存在的。我认识的一些官方杂志,很多内部成员都是靠关系来投稿的,结果总是能够被选中,这挺有意思的,若你真的想和他们玩玩的话。
自由撰稿人从来都是令人惊羡的职业,很多媒体也在肆意炒作,说他们年收入多少多少。这是很肤浅的,也是浮躁的见解。别人的收入,切忌眼红。你丫的,想一下别人花费了多大的代价,身处孤独和寂寞的世界,甚至身患抑郁症和自闭症,才换来十几潘的钱。多少人能做?
撰稿人职业从清末梁启超、康有为那时候就已出现,在五四的时候达到最好的存在环境,就鲁迅、胡适和李大钊等文人,他们有的就单靠稿酬为生,后来中国也学欧美,在报刊上开设专栏,文章在不断连载中,也给作者带来很可观的收入。可现在毕竟需要些影响力,还要关系圈把你带出来,这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像那些写专栏的,一天更新几万字的,比如金庸和梁羽生,那时候连载他们的小说,还有梁文道最巅峰的时候在十几份报纸开设专栏文章,都是比较牛的。
他们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的,这是很了不起的事,积累的金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因为那时候对文人的待遇,确实比现在的环境要好。从现今来看,中国的撰稿人的稿费的确太低,就比方很多杂志开的价10元~50元/千字,一些主流报纸的100~150元/千字不等,我看的中国最高稿费的还要数《独唱团》,千字千元,真是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价格。
《独唱团》毕竟成了历史的绝唱团,中国的整体稿费还是改变不了的。低稿费是不争的,你看那些稿费现在论斤来算,3块钱几万字的垃圾小说,网站上到处都是。说起来那些文艺青年真的不好混,混的好的必须有点料子和颜色,不然总是被当做别人的猪肉。即便自己硬抗着给他们写稿子,最后又能够如何?
自由撰稿人,现在变得不自由,让更多的写作人浮躁,难出好的作品来,催生新的行业,这就是低稿费制度来的影响。但也不全是制度的错,它也催生出新的抄袭行业来,他们其实也混的不奈。撰稿人行业现在不好混,相反另外一些抄袭论文的行业却混的很好,这也是很现实很可悲的事。
-全文完-
▷ 进入余伊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