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149篇 翘尾巴?夹尾巴?摇尾巴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滔滔长流中,“尾巴”一说便曾演绎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内蕴,五洲四海,踏破铁靴也无其它可觅处。
尾巴举得高高的叫做“翘”。狗一高兴便会把尾巴举得高高的。人本来是没有尾巴的,不知道是哪位才智超人的皇帝爷发善心,特地赏赐给了臣民一根象征性的尾巴。于是便有了翘尾巴、夹尾之说,还有翘尾巴、夹尾巴、割尾巴”的“戏”一代代演着。
每当臣子建了奇功、立了伟业,比如军爷们疆场战斗凯旋归来,或内政官员深得人心,或者是外交官员协调好了邻国关系,成就显赫,皇上害怕人家功高盖主,便喜欢在赏金赐银送美女绫罗绸缎田地之际,顺便在那“尾巴”上“敲”一棒,提醒一下。有人叫做敲山震虎,以示警戒,有人叫做防微杜渐、打预防针,还有人说是出于“与人为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于是上级对下级、大官对小官,长辈对晚辈、主人对仆人,也都学皇帝爷如法炮制、普及推广、活学活用、发扬光大。
比如大头头敲一棒次头头的“尾巴”,次头头敲一棒次次头头的“尾巴”。据说也是出于一种关心和爱护,怕人家万一落得个病入膏肓,便连“盘尼西林”也无效,也无可救药。
并非绝对不能翘尾巴,所谓不能,是上面的人不允许下面的人“翘”。上面的人在下面的人面前当然另当别论。下面的人同样也不是绝对不能。躲起来,只要没有尊者在场,是爱怎么翘就可以怎么翘,想翘多高可以翘多高的。但一定得小心谨慎、不动声色。而且常常还得提防内贼内奸出卖、后院起火。决非无的放矢,甚至也有每日同床共枕的娘子,也可能出卖夫君的。
“夹尾巴”的说法便更多,不仅仅宫廷衙门,平民百姓里也是提醒人家要“夹着尾巴做人”的警钟长鸣,几乎天天响彻、日日萦绕;过去年代,尤其在文人堆里,在“老九”密集的地方,犹如和尚庙里的晨钟暮鼓年年、月月、天天不间断。
文人喜欢在脑子里打转转,闲得无聊时东猜想西捉摸,或见不平事右议论左数落。官员知道非同小可,便十分体贴关心,怕他们出问题,时时提醒他们一下:“可要夹着尾巴做人呵!”
提醒者许是菩萨心肠,要大家牢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省得不意中栽个跟斗,万一弄个什么什么“帽子”戴,整你嘛不好意思,不整你嘛又不好向上司交差,或者自己弄得个包庇纵容罪。无奈呀。
其实这些人并没有大不了的错误犯,制定方针轮不上,执行政策靠边站,枪炮弹药提不动,机密材料挨不着,更不可能作乱与犯上。能有啥子错误哟。
没有啥子错误犯,决定方针轮不上;
枪炮弹药扛不动,不可能犯上作乱。
机密材料不能看,执行政策靠边站;
能有啥子错误的,不过叨叨嘴爱讲。
知识分子往往是多了些成就感,就容易忘乎所以、洋洋得意、飘飘欲仙、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不记得功劳永远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伟大光荣正确者。又不该忘记了那“晨钟暮鼓”“警笛长鸣”,忽略了钟声笛声的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于是呜呼,哀哉!
成就感是人的天性,从前年代叫做知识分子的“劣根性”。那个时代哪能像现在受颂扬,还处处做报告讲个人成功之路,宣传、树立个人奋斗的榜样,没完没了表扬个人成就。功劳属于“里程碑”呵。
于是那些人轻飘飘、嘻嘻笑,得意忘形、喜形于色,说笑时候不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于是乎不意中会冲撞了什么人,如果被冲撞者又是个什么代表或代表的代表,或者代表的代表的代表,更或者是总代表,便难免如古人所说的:“为世所不容,圣王所必诛,必鸣鼓以攻之,口诛笔伐,诛之讨之灭之。”
摇尾巴则是另一种。成语典故中有“摇尾乞怜”一说。一猛虎落入陷阱,“虎落平阳被人欺”,只好摇尾而乞怜,乞讨点儿食物填肚子。司马迁曾经记曰:“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没在槛井之中,摇尾而乞食。”
摇尾巴的说法有点儿不很善意,带着点挖苦、讥讽、耻笑的味。不好,既然已经乞怜,一定是已经十分的可怜,人家是无可奈何哦。谁乐意可怜巴巴,能够颐指气使多好。韩愈便说过:“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非我之志也”。志在乞怜的人一定是没有的。
所以,对待这种人,如果他们一向唯唯诺诺,是迫于生存的弱者,还是同情之,不要调笑为宜。同情弱者其实也是一种善举,能积阴德,善举能得好报的。
过去还曾有“割资本主义尾巴”一说,也是岁岁萦绕不绝于耳。现在没有资本主义,叫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也当然没有资本主义尾巴可说,无须赘述。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有人感到有一些旧观念里的资本主义味道,细想,何必计较,日子能够往好里走不就行了。
皇帝爷真天才,不知道是哪朝年代的皇帝爷,能发明出来如此的多功能的玩意儿,能敲、能摇、能夹、还能一刀割去,不知道能不能申请专利权或者“申非物质遗产”。
皇帝爷真是聪明绝顶。高兴时让它摇一摇助兴;得意时让它和自己一起翘,添热闹凑趣;心烦生气了便眼睛一瞪,通知它马上夹起来;如果恼怒了便一刀过去,剁下那尾巴解气泄恨。
一熟人,朋友送他一只名种狗,他不要。为什么?嫌那狗没有尾巴不好玩。且看看,连平头百姓也喜欢尾巴的生动活泼、表情丰富,何况皇帝爷乎。
做人何曾有尾巴,能翘能摇还能夹;
谁造这个累赘物,摇曳生姿又可怕。
如果有人不听话,便给强行安上它;
问君听后何感受,是否应该还给他?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206)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