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音乐 诗 青春汪福远

发表于-2011年11月02日 晚上11:17评论-3条

小时候我们很清晰,长大后我们就迷茫,最后我们都得去死。这之间有一个我们如果不夭折都会经过的一个阶段叫青春。该小说的的题目将重心落到青春上,这是切题的。

青春是什么?一颗嫩芽,一个青果,还是立秋之前那一片让人无法挽回的春光。如果让我望文生义的话,我只能说青春是琴弦上跳动着变幻着不久就消散的声音。作者以散文的笔调为我们陈述那些靠近校园的人与事思与想,她的行文更多的用到诗,诗并不是青春特有的产物,它将我们的思绪引向过去或将来。过去与将来就像两个朝外的箭头,中间是我们自己,当我们站在青春那条弦上我们朝着未来的箭头就长一点,当我们步入老年我们过去的箭头就长一点,中间仍然是我们那颗微弱但还在博动的心。小说中的这些人在面对无穷的未来这个因想象而来的长箭头他们做了些什么呢?他们在想象在舞动,他们不知道自己是“树上第几次抽出的新芽”直到把自己舞成落叶与尘埃;他们不知道有多少过往的人回头对他们加以不含贬义的嘲笑。他们不需要知道。他们只要知道自己正处于让人羡慕的年龄,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为将来制造记忆。他们还有没逝去的流年。这是他们的当前的所有。

客观地讲,也就是政治家常说的公正地讲,他们正在玩他们自己,他们在原地打转,他们被自己的想象包围,并乐在其中,他们是书籍条文的杂乱拥有者,他们看似深刻,却并无根基,导致他们面对现实时仍然只是一个幼稚的空洞。当我处于青春时这样的言论让我佩服得很,因为我忘记了说这些话的政治家已经是老人,政治老人,在现实中勾心斗角的工具,这都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在客观地评价这些幼稚的年青人时他们总乐于忘记自己曾经也有过青春,总是乐于把自己的青春描述成一个与众不同或别具一格的什么东西,反正绝不是条文杂乱的拥有者,对此我很怀疑,但不想大做文章。我只知道成熟的政治家也不能像猴子跳过围栏那样跳过青春的幼稚。我认为我们都是幼稚的,我至今还很幼稚,慢慢地我就开始喜欢自己的幼稚,虽然这常常给人一种特能装b的感觉。我说这些的目的很简单:我想在这个关于青春的小说里寻找些东西,但是我又不愿意让人觉得我在寻找时有一副政治家的嘴脸。当我暗藏着一个通用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思想并提出建议时我感觉自己很恶心,恶心的事我们谁都不喜欢,但是却无法摆脱,原因是时代的需要。想来想去我还是喜欢看到那张张青春的笑脸,这成了我努力看这篇文章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很多我没说出的其它原因。

该小说里没有痛不欲生、没有吸毒犯罪、没有性,整体让人感觉平淡而流畅,稍嫌松散,使人读来觉得更像叙事散文而不是小说,这是因为作者写惯了散文导致的不足。小说的后半部分感情表达得太充分有过溢之嫌,具体要表达多少,这是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我也想不出来答案(我知道有很多人对什么事都能给出标准答案,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答案作为参考,不能当真,当真是很愚蠢的,我坚信)。

杨靖的思想从内心与小雅有共通之处,所以他们能相爱;又因为有所不同(小雅慢慢地领悟自己与理想的关系)走向情感的分离。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作者在写这两个人时应该将这两个该小说的领头人的思想从表面上区别开来,就是说你让读者觉得这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需要细想后才会发现这两个人的一致性。当你写了小雅内心的善后就避免表达杨靖的善而要表现他的假恶。这会成就一种效果。

先说小雅吧,作者第一次这样描述她:高挑秀丽的身材,安静古典的面容在月光下衬得娇嫩柔和……;用我自己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古典美安静柔和是她的表象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她全部。但这些开始都藏着,用她的低调藏着,这么一个人很低调地出现在小说中,首先这种格调的选择是适当的,她很谦让,似乎能和任何人相处,但又爱憎分明,对诗与音乐的感觉都比常人敏锐。作者用罗莱这个直肠子人把她牵向一个个音乐会,看起来罗莱的出现是对小雅性格的一种衬托,这种安排也是合理的,因为直接写一个人往往会把一个人写得太死,而通过另外一个与她的交往来反映她就能使她活起来,这些用不着什么比喻就能明白。我能看到(不管作者是不是这样想)作者很努力地写小雅这个人,但是写得令人满意的人恰恰不是小雅而是罗莱,对此作者应该深思,那么罗莱好在哪里,我们得拿出事实来说明:她生活化。她可能内心思虑并不多,就是说作者对她的心理描写并不多,但她的行动及言语就使读者不得不喜欢她。比如看音乐会时,她会将自己的男朋友忘掉,当漂亮女生出现在歌手面前时她想到的是:这么多漂亮的女生追他,我肯定是没戏了。我们可以设想这种女人高兴时就手舞足蹈,悲伤时就哭得邻居家的小狗睡不好觉。我们觉得给她交往就变得简单明了。读者总是喜欢简单得让他们一看就懂的人(我倒不是说要作者要一味地迎合读者,但他最起码地应该知道:一个次要人物的简单明了有趣 对那个低调的人有多么大的影响,影响聪明的读者对首要人物的分析,使他们的思绪得到停留,就像大臣滔滔不绝皇上总是少言寡语一样)。我个人认为作者在这个人物(罗莱)身上有一处不足,因为作者提到罗莱是一根筋,一根筋的人就是我们说的钻牛角尖,钻牛角尖的人有什么特性呢?喜欢对一个问题作长时间的链性思考,而且用各种论据来证明他思考的合理性,从不考虑这个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值不值得想这么多)。而且这种人大多记仇。罗莱没有这种特性,罗莱看得很开而且还乐观,不至于去钻牛角尖。当然我这种评价也具有片面性,因为无法排除的事实是很平和的人偶尔也会钻牛角尖;如果作者认为自己在写的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过渡性的话在罗莱身上使用了“牛角尖”这个词的话,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谨慎的,而且是一个写小说的人不可原谅的失误,因为你在写之前要对你笔下人物的性格反复揣摩,跟他有关的一切语句都要作细致而准确的安排。

你不要低估读者,你要把读者想像成一个像你自己一样细致的人。你要具有福楼拜写包法利那样的精神。唯一能原谅的是我看的是你的初稿。还有能说明罗莱生活化的例子是“她使劲地啃鸭脖……”而“小雅拨着手上的鸭脖……”一个使劲地,一个拨着,一个漫不经心,一个充满了好奇心。这个细节是成功的,我总以为没有对比和参照就写不好一个人,而我们所说的很多东西都在对比和参照中存在,我很喜欢一位我都记不起来的小说家他写过类似于这样的句子,他原意想表达对富人的恨对穷人的同情,他在那一段写下了很多关于富人与穷人的言论,最后他把写的全删了,留下了这么一句:……在许多寒冷的冬天里,富人在吃肉,穷人在偷看他吃肉,他生怕被人发现…… 这里面有好几组对比关系:穷人与富人;寒冷与饥饿;看与吃;怕看又想看……。我们从这种种关系出发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这些结论可能作者本人也不曾意识到,你比如从穷人看又怕被发现这个矛盾的心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的尊严与本能需求之间的挣扎……

(下一段文字是我阅读的失误,但就是失误也可以给读者们分享,因为这不是见不得人的失误)这样就扯远了,但从挣扎这个词开始我们还是能较为牵强地扯到小雅身上去,她表面的平静隐藏内心的挣扎,是她的理想使她最终挣扎着从爱情里跳出来……最让我不满意的是杨靖居然对她的挣扎心领神会,我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作者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你不能把两个领头人写得太清楚太透彻,因为他们都不是你。你在幕后扮掩的是上帝的角色,你要给主人困难与障碍,你不能对你写的人产生同情,你不能对你笔下的人为所欲为,你要无情,残酷!这一点做为一个心底善良的人我理解你做不到,做为一个写小说的人你做不到我还是不能原谅你。(重读你小说的结尾我发现本段文字是我的误解,切记!切记!)

对一种离散的描述功力我还是觉得你不错,我不再举例。当我不知道怎么说时我就来看你小说中的那些男人,你对男人的书写,我认为比较好的两个人又是你不曾想到的一,那个陶教官。因为他的讲话完全脱离了你的个人语言系统,所以你很成功。还有一个陈老师他的一段话我记不得了,但是那些话是基本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这里我还是来说说另外三个男人:

阮烈来自北方但具有南方人的温柔,他是一个女性的化身,想当老师最后作了小编。女人除了喜欢男人外她们还对具有女人味的男人感兴趣,因为人都有一个特性他们在潜意识中寻找自己,这也是阮烈受女生欢迎的内在因素。如果要我说,他这种不张扬的个性是对冷小雅味口的,我这样说还因为小雅喜欢那个杨靖也是个南方人,但小雅的理想注定她会离开吴诚(虽然是因外因而没能在一起)也会离开杨靖更会离开阮烈(最后这个人是我强加的)那么她接近什么呢?她要接近自己内心的那份理想与孤独,她不会长久地呆在一个人身边,因为现实的人会妨碍她理想有损她特有的孤独,她希望她的孤独是完整的。所以我要说小说中的其它人都应该认为小雅的内心是一个他们猜不透的谜,才对。很显然小雅不会吸引所有的人,她吸引的是好奇心特别强的人,修为比较到家的人,但是这样的人不会出现在青春这个时期里。所以我再次说明杨靖对自己爱情的结局应该七分的迷茫与三分的醒悟,最后全部都归于迷茫中……(第二次读后我发现这点作者还是把握得好,只是那首想去西藏的诗不应该出现在杨靖的心理,不能把他抬得太高)。小雅的“陷落为无法自拔”不应该引起杨靖的注意,虽然杨靖的资质有注意并发现其不妙的充足理由。总体上来看杨靖应该坚信小雅会回到他身边,一点都不怀疑地认为会回到他身边,这样才可以衬托出小雅这个看似低调却有着出其不意的深刻这一目的。这样也没的贬低那个杨靖,反而使他具男人粗心这一品质,增强他的真实性。

但小说中的有一点从局部否认了我的看法:杨靖是一个奋斗的人,一个小有成就的人,一个应该看得比其它人都透彻的人,所以作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最后写出了他对自己感情的失落与释然(???)……所以说要评价一个人写的东西是很困难的,这也就是我不愿意对别有写的东西说东道西的根本原因,因为你的头脑会自成体系,有着你自己的结构,也许别人觉得不合理的正是你的创造之所在。正如当年评论家们建议托尔斯泰去掉他作品里那冗长的独白一样,最后还是加了上去,因为人们认为去掉了就使文章失去整体的活力,所以在这里我真正想告诉作者的是:文无定法(特指小说)你自己就是最大的标准;写文章比世间其它事都难,这是它的恼人之处又是它的迷人之处。

从大四的尾巴上到冬天的那场雪,我们从外部环境上看到一切将走向分离,恰如青春的风来舞动理想的雪花,这些雪花很美,但最终都要落入泥土注入大地,默默地浸润一方水土从而迎来又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春天。

还有象薛强,刘俊萧等人也有可说之处,但他们的一切都应该成为背景,应该穿插简述,很简。还有文章中关天友谊的部分是我没注意的,所有的这些孩子都具有一种纯金一样的友谊,这当然很珍贵,因为出校门后现实不允许你拥有这样的东西,除非你想伤害自己。如果是我我就会把这些转移到三个男人中间地去写,让人摸不着,几个男生究竟要干什么?但是男人之间的那种学生式的友谊是比较难写的,我也知道。总体看来这篇小说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不认真读是看不出来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中有两个人都引用了毛姆的话,虽然这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在一篇小说这个有限的空间内还是尽量避免为好。实在要用转述就行。

江边那个场景开始得很成功,但太短促,狂风动乱草,江水漾空崖,可以以纯粹写景的形式出现,并延长,再延长,使读者不知道要干什么突然笔峰一转某人对某人说:如果我死了,你会怀念我吗?停住!你就很强烈地表达并传递了一个观念,悲,喜或无奈,留恋与无法挽回,什么都可以,但不能什么都写上去。写景(特指此处)时你不必太认真,只需简短,不要有逻辑联系,不要用排比句,更不需要压韵,尽量展现其破碎感,就算你要写圆满的结局,也可以这样来,这样就可以将此处写景与原来的实写区别开来,从而体现行文的多姿多彩。在你看来可能破坏其局部,但它却成就了整体,事情往往是这样。写文章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会注意整体,正如人长大了就会关心整个社会一样。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你需要的只是时间与事件,与你本身相悖的一些东西,如果去操纵,全凭你的头脑。写小说的技巧是能不断的修改不断地与自己作斗争,直到你说的“半人半神”,它太像人生了,走到最后你还想重来!如果你觉得太累,你可以从简就低入俗。

我在你的小说里找到什么呢?更多的还是你自己,这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误,很多人都是这样,我现在也是这样!你的小说里出现过“我”第一人称使我想到你可以虚构自己,让自己是一个采访者或学校的男性教授,这样你就将自己藏得更深,我就爱这么干,王小波也爱这么干,结果把读者弄生气了。我打赌你不会这么干,所以这个建议是愚蠢的,出至于我这么一个愚蠢人之口我倒也感觉正常。愚蠢与丑陋不是谦词也不是对人生比较悲观的看法,说到这里你应该想到你文章里那个智利诗人的句子(我忍不住要引用):

你怯懦地祈助的 

别人的著作救不了你 

你不是别人,此刻你正身处 

自己的脚步编织起的迷宫的中心之地 

耶稣或者苏格拉底 

所经历的磨难救不了你 

就连日暮时分在花园里圆寂的 

佛法无边的悉达多也于你无益 

你手写的文字,口出的言辞 

都像尘埃一般一文不值 

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 

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你的*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 

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周国平那句话我就不再引用了。孤独与丑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国色天香者也不能例外,男人还多一个朋友那就是香烟……这使我想起曾与你有过的短暂争执:你说王小波的文章太悲观,我不同意,就是因为我想到了这个。而且王生前也是知道这个智利诗人的。这个诗人是个写短篇小说的高手,最后失明了还在写。我确信我没记错。不管怎么说人生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追求,正如你文章中提到的爱与艺术。

你的文章很清晰,希望你能保持,我写小说把自己弄糊涂了,象一个满身泥巴的小孩虽然他的理想不是泥潭但它却一步步地逼近。

最近我感到自豪地是好久都没再动过我那个可恶的2035。

以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我在你小说中发现的,就是说它本来可以不出现。如果对你有一些启发,我会很开心。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汪福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音乐、诗与青春这三个原素贯穿于文字
是物象对于物象的一个喻拟
文章更多的是在谈小说
还好,有很多不错的见解

文章评论共[3]个
亦源-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11月03日 早上9:15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晚上好!at:2011年11月03日 晚上7:31

汪福远-回复你也好哦 at:2011年11月05日 晚上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