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用心灵捧出的霞光杜波

发表于-2011年11月04日 上午10:27评论-3条

——读轻柔的霞文集《执霞牧云》散文印象

书为人言,言为心声。一部成功的散文作品,应是作者心的坦露,魂的透射,也因此会体现出作者的个性。散文是靠感染力的潜移默化来打动人,令其在审美的愉悦中提升精神,启迪、陶冶心灵。散文的意境创造,离不开三个最为基本的要素:(1)作者的主观情感(意);(2)外在的客观景物(境);(3)能引发读者想像与联想的艺术空间。对于散文,大陆散文大家柯灵这样表述:“寸牍片纸,却足以熔铸感性的浓度,知性的密度,思想的深度,哲学的亮度。一卷在手,随性浏览,如清风扑面,明月当头,良朋在座,灯火照人。”散文是美的咏叹调,是灵魂的倾诉,心灵的自白和精神的宣言,以诗歌打入文坛的柔霞,不仅诗歌写得真切动人,散文也被她挥洒的细致入微,别具一格。柔霞散文的深度和魅力,就是让语言回归文本本身的原生态,文思所呈现出质朴真挚,更能使读者在阅读中有效深入并刻骨铭心,特别是在场性细节中更是一篇优秀散文必不可少的。

柔霞写作承续了散文的人文传统,将真切、入微的生命体验溶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她对散文艺术的丰富可能性,怀有活跃的探索精神。《东北小镇》文体精致、繁复,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去感受透悟大千世界下的万物众生。柔霞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领悟,是一种近似于参禅式的感悟。她把对景观的欣赏提升到了对生命的盘诘,体悟到的生命的高度与深度,在自然景色、人文文化历史、与自我心境、亲情上都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文字当中有这样的描述“从日升到日落,小镇悠悠地走着,不紧不慢,依着它自己的意愿和信念,平静地运动着。”、“人在一生中,能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这个前生的小镇,像我诗歌里一直寻找的意象、追求的意境,有着行云流水般的空灵、轻巧。”,看到此,心扉瞬间豁然开朗,心底随之纯净清澈。而境由心生.柔霞的文字不仅朴实细腻,更是哲理的,其中还有这样一句“幸福就是珍惜所拥有的眼前的一切,感恩就是当下的一句问候,一碗热面,一杯绿茶。幸福需要刻意的经营,不断地付出。”是啊,爱是彼此的给予,人是爱与被爱的载体,知恩于天下,才是人类繁衍生息之源泉。就是这样的一个小镇中的故事情节承载了作者过往的岁月中美好而温暖的回忆,这里包涵着对生命的透悟与珍惜,因此,再想起来时,竟还能清晰的写下这一切,我想印象之深刻是来自于作者心灵的共鸣与神向。文字结尾作者是这样将主题升华的“ 要走的始终会走,该留的终究会留。一种空灵的启悟之后,终究要返回,返回到烦嚣和喧嚷里。小镇,让我懂得了珍惜和格守生态;小镇,让我明白了生命曲折的背后,半是甜蜜,半是忧伤;小镇,使我体悟,寂寞是一种酝酿,一种等待,一种静心;小镇让我记住:世界上为有水是恒久不变,永不止息的。如爱。”读到此处,她的作品会透射出她灵魂中的圣洁和美好,让读者感到真实,引起生命深处的共鸣.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作者在描写诸多描写当中都很好地遵循这一原则。

文学是追求者的方向,平凡而神秘。文学是塑造人灵魂的事业,艰辛而又高尚。柔霞是位聪敏坚毅行走在红尘的诗者歌者,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是现代女性骨子里又蕴涵着古典和传统。她对情感的热度不仅仅体现在对父母、孩子与亲人朋友上,也体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文字中,2008年是中国文坛有一种感动穿透灵魂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激发了中国文化前所未有的心灵洗礼,呈现出令人感动的人性中的光芒,2008年的这个初夏,以感动和泪水的形式!这其中再现了多少生命的姿势,上至国家领导下到军民、老师、母亲、孩子,“没有人永远活着,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久不逝。但有一种精神,一种生命的姿势,却可以永恒”这是柔霞在《生命的姿势》一文中的开篇,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一场生与死的战争,让我们看到了平凡生命,那高贵的存在的姿态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荒山野岭中奔跑;谭千秋老师用他前倾的身躯,张开的双臂护住课桌下四个学生;北川中学高一学生晏鹏,已经逃离教室,又返回救助被困的同学,那果决无畏的转身……还有,衣衫褴褛60岁的乞讨老人徐超,”等等,都验证了生命的傲姿和生命的坚韧,在灾难面前,是不可摧毁的、站立的姿势!作者为什么取材这样的新闻事件呢,这就是一个热爱祖国,情系汶川的柔霞,在此期间,她多次响应号召,并多次为汶川捐款。其实,也许钱并不是最终目的,但那份情感着实让人动容,令人热血沸腾,在这里,我们看到和柔霞一样千千万万的人都站了出来,让灾区感受到人民的温暖,这是一种血溶于水的民族情感,这也是一种文学精神的实质与发扬,同时她也激励灾民“生命中一定有缺憾,有不如意。所以,你要学会坚强,还要学会珍惜”,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柔霞一样的温暖与关注,灾区人民定会伴随着破云而出的太阳,最终,汇成无尽的希望……

用朴实、灵动、立体感的语言,抒深藏心底之真情,状独特感观之细节,重要的是散文的形体美、流畅美、细节美、音乐美等等,是相辅相成的,一同构成散文的整体美。柔霞散文的诗性魅力,来自她写诗歌的功底,她能融入当中,并很好地运用,这才是她自我风格的体现,她把修辞在适应语境过程中创造的特定语境,称之为“诗性语境、诗性空间”。而诗性语境产生美感诗性空间拓展、延伸了美感。如果说诗性智慧是一种内在的超验,那么,诗性语境则是一种外显的超验,因为她注意到语言的精炼性,以及音乐美和节奏感,文字情景密合,言简意赅,没有冗字繁言、拖沓累赘。在散文《禅茶一味》中这样的特点就得以完美的演绎,“静坐藤椅,轻捧雕花瓷杯,浅笑细看如花的叶瓣在清水下展开,水从澄澈到淡绿,青青如一幅水墨画。人在画中沉湎、遐思、回忆。谁能想象那绿意下面藏着的美丽和沧桑。一如对面的友人,宁静而深邃。多少年的奋斗、漂泊,从维也纳到悉尼,又辗转东京6年,最后寄居京城,但是我从他的脸上读不到沧桑和疲惫,有的只是那永远绽开在嘴角的纯纯的浅笑,让人信赖,不张扬。干净、纯粹、透亮,间或一点点尴尬没任何做作;目光柔和、豁达、朗然,没有遮拦。像空无一人的旷野般清晰明澈,浑然而就。”而在这篇文中也感受作者另外一种深刻的情怀,抑或是深刻的感悟。因为,禅是消除烦恼的智慧,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能够让事业更圆满、家庭更和谐,惬意自在、无滞无碍的生活。禅宗提出的“平常心是道”也是茶道推崇的境界,而这也正是芸芸众生所应有的生活态度。其实禅道、茶道、工作之道、生活之道都在悟。心悟,一如柔霞在文中这样说道——“放下名利、放下牵绊,做一个无牵挂的茶人。静静地守着一杯茶,在茶道的禅意中启悟人生。”作者在研究茶道的四规和、敬、清、寂无不蕴涵着佛教的哲理,并成为茶道最高的追求与享受。“所谓“禅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写的是境之静(轻柔的霞)。”禅茶一味的中国佛教茶道是需要每个人用生活与生命去感受的,这样的境界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藏在心里,因为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佛与茶的共同诉求和凭藉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热爱生命的标注。世人能悟深、能悟真、能悟远,能悟透,才为真也!

对柔霞来说,散文写作是一种高度的行走与灵魂的共鸣,对于散文创作的探索,柔霞是极具潜质的。在《爱唠叨的母亲》、《女人如茶》、《留不住爱,就留住尊严》、《爱太重,脚太轻》、《你是我一生的歌》等等,这些散文都是值得品味与思考的,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就不一一在此赘述,而今,我所书写的毕竟是柔霞一部分散文的印象,还不是整体上对柔霞散文的评估,但从这些篇章中足以更深远地看到柔霞散文的意义与精神所在。在此,我们期待柔霞的下一部散文文集早些问世,那时我们再细细品味她散文中所展现的新世界,心方向。

2011年10月26日 杜波于——白城

注释:轻柔的霞,本名孟峻颖,系中国诗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赋网新诗版监审,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詩評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理事,红袖添香中文现代诗歌主编。 

《执霞牧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大32开本。分为四个章节:诗歌、散文诗、散文、艺术评论,共计收录了200余篇文章。本书由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先生作序,辞赋界元老钱明锵先生题词,著名书法家“珍珠隶”创始人大畅(刘海林)先生题写书名。

如有意购书的朋友请:发纸条或加qq411589243联系。 邮箱:mengjunying@163.com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杜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散文的余韵,在于怡情中提供给人的那份思考,恬淡,惬意。
名家的散文,自是不同凡响,在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耐人思考的主题。
读文,读心,读情……

文章评论共[3]个
美泉-评论

朋友的文章,对文集的解读相当到位,欣赏!at:2011年11月04日 上午11:56

美泉-评论

网站规定,再发文章,不能加精,请朋友见谅……at:2011年11月04日 上午11:57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真诚的祝愿带给远方的你,愿你事事顺心,快乐相随!at:2011年11月04日 晚上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