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谁说"工"字不出头戴新安

发表于-2011年11月10日 中午1:28评论-1条

谁说“工”字不出头?

从咱们老祖宗到如今,一贯来绝大多数人甚是崇尚“学而优则仕”,而对未进过高等学府却身怀才艺的普通人则另眼相看,给他们下了个结论:“工”字不出头。即是说,当个工人是没有出息的,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时至今日,经济建设掀巨澜,“工”字出头技为贵。日前《 大学生pk技工,哪个工资更高?》一篇报道中称:一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只要求1500的月工资。据统计,2011年的大学毕业生660万,其中为数甚多的大学生没有就业。而一家汽车维修公司开出年薪十万元却难招到一名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全国急需汽修技工人近100万。汽修技工近年来成为市场上争抢的人才,工资普遍在3500元/月——5000元/月。 

何以至此?唐代诗人孟浩然说得好:“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日的技术工人远非过去只拿锤子、板手的工人,而多是运用电脑,操纵数控机床的现代工人,是既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懂实际技能综合型人才。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是过去的工人上十倍、甚至上百倍。衡量人才标准是对社会的贡献,技术工人在经济建设中就顺时脱颖而出,“工”字出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表明社会和企业对人材选用,已从“唯文凭”发展到重技能、重实际贡献。

“工”字理应出头。长期以来 ,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着人们求学和就业,更多人宁愿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也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相对高中、大学的炙热,多年来技校则显得冷清,去技校学习成了考不上大学的无奈之举。“再不好好念书就让你去读技术学校,当工人。”是家长训诫孩子时常说出这样的话。孰知,今日大学生的就业难,但另一面却是企业对技术工人求贤若渴。广东一位学校校长在美国进修时做了一项调查:“《华盛顿邮报》一天登载的900多个招工广告中,79%要求要有技术资格证书,而对本科学历要求的只有6%,对硕士学历要求的工作岗位只占2%。”美国是如此,快速崛起的中国也毫不例外,北京市目前技术工人的缺口约有数十万人,技术工人在人才市场扬眉吐气,崭露头角。人们的观念和教育理念,是否也应随着社会的需求而改变,“精英”、“精工”都是社会“精华”,人们读书和就业最广阔的出路是做一名有一技之长的技工,“蓝领”金贵,时下是不争的事实, “工”字出头是社会现实的体现和需要。

技工理应金贵。我国经济高速向前发展,对技师需求量将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对社会贡献也越来越大。处于激烈竞争的中企业,老板录用员工的标准和聘用薪金,决非仅是一本学历,而更看重是实际技能和贡献。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是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许多企业最缺的是技工。所以技校生毕业后不但比大学生好找工作,月薪逼近甚至超过白领,北京数控高级技师及剪切工年薪竟超过10万元,机修钳工也达8.6万元。去年,一名叫陈璞的28岁本科毕业生去广东某技校报名,要求学习一年制数模培训班,大学生为什么要“回炉”上技校?陈璞坦言:“做数控模具社会上急需,一个月可以拿到七八千元。做人事管理最多也只能拿到三四千,而且工作难找。”此人可谓“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的聪明人。技校生走俏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大学生就业持续走低的事实面前,读技校无疑是另外一条广阔大道。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一些在就业市场屡屡碰壁的大学生,也要以理性态度重新审视自己学历“含金量”与自身实际能力,只有放下身价不断“充电”,“精英”成不了,做“精工”又何尝不可?识时务为俊杰,做技术工人同样是成才、成富之路。

与时俱进,适时而变,智者之道。说到此,老夫作打油诗,以赞“工”出头:

谁说工字不出头,

只因见识蒙住头。

抛开旧见工抬头,

能工巧匠有奔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戴新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谁说工字不出头,/只因见识蒙住头。/ 抛开旧见工抬头,/能工巧匠有奔头”文笔深刻,哲理颇丰,意味悠长,耐人寻思!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佳作,朋友周末愉快!at:2011年11月11日 晚上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