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追寻——读李运昌《追寻》有感心若寒秋

发表于-2011年11月12日 中午12:13评论-7条

11月初,李运昌的长篇小说《追寻》已由河南文艺社出版正式发行,并被推荐为上架畅销书公开向全社会发行。上周五我有幸收到了他亲笔签名的这部作品。

初识李运昌,是在前年资助好心情的编辑蓬蓬裙。当他得知这位残疾小姑娘重病在床,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时,他热心倡议每一位文友捐款,并带头捐了1000元,还多次打电话关心和鼓励蓬蓬裙。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蓬蓬裙的病情和近况,他还把与她的聊天记录粘贴到日记里。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这些举动让一些文友感到质疑,有人说他偏激,有人说他想出名,甚至有人怀疑他心理有问题。但不管别人怎么误解他,他对蓬蓬裙的真诚帮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他一直就是一个善良而正直的男人。这场风波过后,他开始冷静,静心写作,继续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想。

《追寻》是李运昌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倾注了他多年的精力和心血。主人公田一波的命运,就是他命运的缩影。有人说,亮丽的人生总是让追求与奋斗为伴的。李运昌笔下的田一波,就是一个让追求和奋斗相伴终身的人物。其典型的叛逆性格和觉醒后的大彻大悟,无不让人感慨万分。

在《追寻》这部作品里,虽然语言朴实直白,语句不够精炼,思想深度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但就是这些看是平常、简单、老土的语言也能产生震撼人心的作用,那是作者生活的体验,心源的提炼,情感的凝聚和人生的思考。有很多事情,不是对错就可以解释;有很多过往,不是悲欢就可以证明。只要追寻过,就无憾,只要努力过,就无悔!这正是《追寻》这部作品给予我们的启示。

《追寻》中的主人公田一波是一位生计无着的流浪者。为了励志,为了寻求光明的未来,为了实现文学梦想,他十六岁就踏上了漫长的追寻之路。人海茫茫,繁花似锦的城市,深深诱惑着,燃烧他心底的热望。虽然他心比天高,却命薄如纸。为了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地,遭受了世人的冷眼相待。多少春夏秋冬,经历过生活的摸爬滚打,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过了刻骨铭心的伤痛,他忍受着生存的压力和爱情的痛苦折磨,一直执着于文学,痴心不改。

田一波对文学的执着令人敬佩,他对感情的执着也令人感动。玛丽和燕子,是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尽管他深深地爱着玛丽,玛丽也爱他。可是在现实面前,玛丽还是听从了家人的意见。与玛丽的分手,使他痛苦万分。这时,善良而贤惠的燕子走入了他的生活。她为了纯真的爱情,无所顾忌他家庭贫困,负债累累,一败涂地的生活境遇,义无反顾地嫁与他,与他一起漂泊流浪,与他一起同甘共苦。可以说田一波的成功,离不开燕子。她给予了田一波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理解,更多的是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抚慰、事业和文学上的支持。

叛逆,迷茫,徘徊,悲观,痛苦,反思,醒悟,是田一波二十多年来的心理历程。在文凭面前,他自卑过;在挫折面前,他溃败过;在感情上,他痛苦过,唯有执着文学的信念一直没放弃过。创业的艰难,失恋的痛苦,追求文学的艰辛,曾让他身心憔悴,心灰意冷。一次次的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带给他无尽的思索和觉醒,也让他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思想上的转变,精神上的释放,心灵上的觉醒,是一个痛苦而煎熬的过程。他明白,只有在波峰浪谷间穿行,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他相信,一个漂泊的灵魂,注定能等到属于自己的阳光。即使道路充满泥泞,即使生活充满悲苦,也没有怨艾只有坚强。文学的道路还很漫长,哪怕是倾其一生倾其所有,他也无怨无悔。于是,他决定冲破精神的枷锁,重新找回自我。最终,在朋友和爱人的帮助下,他还是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收获了爱情的幸福,也让他更加有信心继续执着文学之路。

在艰苦的岁月里,田一波饱受了漂泊生活的困顿,债台高筑,穷愁潦倒,失恋的痛苦等,摧残得他不想活的时候,是文学又燃起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文学,让他孤独的灵魂有了声音,让他阴暗潮湿的内心感到了抚慰,让他疼痛不安的梦想得到了静谧,让他遥远不可触及的希望有了投影。文学,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文学,就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文学,让他饥肠辘辘的肠胃得抚慰;文学,让他孤寂的心灵得以至高无上的满足;文学,拯救了他漂泊的灵魂!文学,是他灵魂的依靠,是他追逐的理想,是他梦中的天堂。 

二十多年来,田一波对事业的艰苦奋斗,对文学更是从心灵上的一种苦苦追求。永远固守一份执着的梦想,永远痴望一份精粹的爱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田一波一路奔波一路追逐,虽遗失了初恋的爱情,却收获了生命中的最爱。二十年多过去了,田一波不再是曾经那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了。岁月的沟壑,见证着他的沧桑和成熟。在磨难中乐观地活着,在追寻中磨练中寻找更多生活的自信和勇气,那就一定会是个强者。历经人生的辗转流沛,他用文字点亮自己。他真实的灵魂,弛过原野,村庄和城市。一种甜蜜的痛楚,在秋天里播种,一种成功的企望,在收获的季节发芽。

从整体上看,我认为《追寻》这部小说是耐读可看的。不同性格和思想,塑造了以田一波为中心的一组人物形象,特别展示了田一波的心路历程、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其间有不少的细节亮点,作者通过这些细节,十分透彻地将田一波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一一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其字里行间中所透出来的细腻、朴实、忧思,感叹,无不叩击着读者的心扉,让人可揣可摩,耐思耐想。我愿意走进他的文字,体悟他敏感和理性交织的情感,读他的心灵世界和走过的道路,还有所做的那些思考和顿悟。

李运昌的作品,朴实却不失细腻,直面之中见真实,反映的是生活的原生状态,描写的是百姓的真实情感,展现了他的真性情。在他的文字里,有他看待现实的叛逆和反思,有他看待生活的疑惑和不解,有他看待世事的善良和正义,有他看待未来的希冀和憧憬,更有他看待自己的大彻大悟。他的文字没有雕琢做作,也没有故弄玄虚,更没有纸短情长。他用他那泥土般朴实的情怀,用他那厚实而纯净的乡音,刻画了世间百态,人间善恶。他对亲情的感恩,对感情的执着,对文学的追寻,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解读,对人生的感悟,无不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文化精神,能强烈地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李运昌都是心在文字,情系文学,追求不止,奋斗不息。质朴的文字,来源于自他生活的复述;直白的语言,来自他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些文字,可以凌驾于生活之上;有些文字,可以掩饰自身的粉尘;有些文字,却是在揭露着往事的伤疤。他说:“既然选择文学人生,在将来的道路上,无论是天塌了,或者是地陷了,我都可以用文字聊以自慰。即使生活中的一切梦想破碎,还有有黑夜里的繁星和月亮伴随。这大自然给与我的孱弱光辉,也足以照亮我微不足道的希望之光!”

可想而知,一个小学文化的人,为了文学,连滚带爬,一路上跌跌撞撞的,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读书,兢兢业业地写作二十个年头。这其中历经的磨难和艰辛唯有李运昌自己才能明白。回想那曾经的苦难岁月,荡涤了心中多少阴霾。那如梦如烟的往事,留给他的只有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刻骨铭心的爱恋。

人生会有许多坎坷悲哀,也有许多的精彩。李运昌,就是这样一位努力执着的文学爱好者。他对朋友充满真诚,他对生活充满希望,他对文学充满信心,即使他的眼里时常有涩涩的泪水,淡淡的忧郁,但他依然把文学当作前进的阶梯,把文学当成心中永恒的追寻。

执着是坚定的,追寻是无止境。追寻,李运昌一直在追寻,做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他追寻的目标。虽然,他还不出名,但他已经是一个作家。在磨难中乐观地活着,就是生活中的真正作家。他追寻,因为他执着。他执着,因为他无悔!追寻的路上,虽然流着泪,但他执着的信念却恒久如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李运昌追寻的怎样,但他的真诚和执着,令我们感动,他刻苦的写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心若在,梦就在!一念执着,累而充实着!永远追寻,痛而快乐着!用文字囊括世态炎凉,用文字荡涤那心灵深处的尘埃,用文字绚烂生命的本真,用文字弹拨人生高亢抑或低沉的乐符,用文字拒绝所有的孤独和落寞,让人生从此充满亮色!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努力更能证明一切!“有志者事竟成!”祝李运昌在文学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心若寒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行文洒脱自如,如果没有和原作者深入其中的交情和理解,不能为之。
原作者李运昌的文学事迹以及磨难经历在字里行间得到了自然的舒展。
读这样的文字,惬意,自然。文人之间的相重由此而生,祝福,珍惜。

文章评论共[7]个
静月清荷-评论

读这样的文字,惬意,自然。文人之间的相重由此而生,祝福,珍惜。at:2011年11月12日 下午3:52

心若寒秋-回复谢谢静月清荷编辑的精彩点评和祝福!问好! at:2011年11月12日 下午4:39

林步山人-评论

能够历经多年打造一部作品,应该是值得一读的。得空买一本看看,既是汲取营养,也是对楼主和作者的尊重!问好!at:2011年11月12日 下午6:21

梦海晴空-评论

(:001)欣赏寒秋的佳作,文人相惜相知才是正确的,经常阅读李运昌的文章,能够出书是好事,向他祝贺,问好寒秋。at:2011年11月12日 晚上7:10

文清-评论

来看朋友,来迟了,勿怪,祝朋友一天好心情!at:2011年11月23日 早上9:25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祝朋友冬安!at:2011年11月23日 早上9:29

李运昌-评论

感谢你如此用心写评,衷心感谢各位朋友。at:2011年11月24日 晚上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