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电及停电的记忆片断许三余

发表于-2011年11月18日 早上9:55评论-3条

我正躺在床上读一本散文集,灯光突然间灭了。我的眼前一片黑暗。学校外边传来一片嘘唏声,跟着是一阵猛烈的狗吠声,随即又归于安静。书,我是无法读下去了,在这个没有电的夜晚,我无疑是个睁着眼睛的瞎子。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无法适从,欣赏文章的思绪已经被打断。我摸黑找到了遗弃在抽屉里的打火机,欲找来可以点燃的蜡烛。我找不到,也许,在我的房间里,压根就没有蜡烛了。上次的停电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两年前抑或更久,剩余的蜡烛也许被我某次收拾房间的时候清理掉了吧。也罢,何不借这个机会整理一下疲惫的思想。

我走出房间,借着朦胧的月色,来到校园的阶梯上坐下来。诺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的,白天的喧嚣已经褪去,周围一片静谧,好像一切事物都停止了呼吸。是啊,在这偏僻的小山村,开耕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电视无法看了,还不是早早上床睡觉。自从用上了电灯,购置了电视,他们已经不再像十几年前的夜晚,早早搬把椅子,聚集在某一家院子里,谈天说地了。

我念小学的时候,村里还没有用上电。电灯、电视,于我们来说是遥远的事情,我们只在语文课本里感受到它的存在。偶尔从城市打工回来的邻居绘声绘色地说到那只玻璃泡儿,只要一按钉在墙壁上的开关,顿时光芒四射,满屋生辉。我们愣头愣脑地倾听着,就像从上了一趟城的阿q那里得知“长凳称为凳,而且煎鱼用葱丝”的不可思议的末庄乡下人。他们还给我们打了一则谜语:一粒谷,堆满屋。谜底便是电灯。我们对电联想翩翩,巴盼着自己某一天也能用上那圣物。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见过电的威力。我们从每年两次的下乡电影里感受过。提前两天便贴上了放电影的消息。我们早早地吃完饭,忙着把家里最长的长凳搬到学校操场,占好位置。放影队的车进村了,远远地便传来了高音喇叭的歌声。幕布拉在两根长长的晒衣服的竹竿上,大大的一张白布,一条竹竿上吊着只喇叭。拉线,置机,随即一声巨大的隆隆声响起,从放映机里便发出了强烈的光,投射在幕布上。我曾一度疑惑,怎么从一只圆筒里发出的光柱,一到幕布上便变成了方的呢,怎么就成了人成了景,而手电打出来的光,投在任何地方依然是圆的。大人们坐在自家的长凳上,小孩子则不会安静坐下,走来窜去,看看正面和背面的影象有什么不同。因为只有一边挂了喇叭,从正面看,幕布的人凑在你左耳说话,从背面看,刀光剑影的撕杀声响在了右耳。背面除了图象朦胧点儿外同样能看。我们一度认为,电光能把幕布染了色,能穿透厚厚的幕布。

我曾爬上放电机房的窗户,偷看发电机。其实,那只是一只不大的铁箱子,衬着装汽油的油锅,发电机拉出的一条电线,直拉到放映机上。电便是通过那条电线输送的。发电机工作的时候,隆隆的炸响,振动几条村庄,狂吠应和着穿透了夜空。

电影一放完,人们便一窝蜂归家去了。脚也不抹不洗,拿条干毛由擦擦被夜雾淋湿了的头发便钻进了被窝。放影队收拾便当,车一点着火,人们已走进了平平常常的梦乡。

之后的几晚,才是人们谈论电影的时间。左邻右舍搬来简易板凳,摇着蒲扇,络绎而来。错五错六地坐在旧粮仓门前。而面前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周围黑黝黝的没有一丝成束的光亮。偶尔划着一团火点,是有人在燃烟。几点忽明忽灭的火混着烟味儿,洇开来。其实,闲聊是用不着点灯的,人们噼噼地赶着咬人的蚊蝇,几晚时间,就把一场电影回味了个透。

待一件新鲜事物慢慢淡去,另一话题又冒出来了,三姑六婆鸡零狗碎红白之事皆端出来,总之又不是大雅之堂。

没有月亮的夜晚,小孩如大人一样拥有自己天南地北的乐园,话题当然逃不了相邀摸鱼抓蟹,掏鸟游戏。若果天空悬挂上月亮,才是我们疯癫的夜晚。我们玩跳捉、跳房子、倒拐、踩地雷,其中玩得最多的是打游击战。把人分成两组,然后双方回到自己的阵地,号角吹响,便“开战”了。只要谁先看见了敌人,说出他的名字,就算是把他“毙”了,但如果说错了名字,哑火的枪把自己就毁了。这样直至杀灭最后的一个敌人。朦胧的月光看不清人,要是谁手中打着一支手电,那是最厉害的机关枪手。除了许行一人有支母脚指大小的机关枪外,其他的都只有指头枪。父母都把手电藏起来了,哪舍得让我们孩子拿着去玩。因此,许行是双方分组时抢夺的尤物,哪组拥有他,往往意味着该组的胜利。有时候,我们扒在田野中央的某垒田梗下,钻进某堆稻草垛里面,故意不出来,瞧着“敌军”把整个村庄的角角落落找遍也无所斩获。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和局。我们杀不了敌,他们也揪不出我们。我们都有过趴在田梗窝进稻草垛里面不知不觉间睡着了的经历,第二天醒来,身上落下了父母的竹鞭。

这是仲夏的夜晚。凉爽的季节,天一落黑,人们便钻进被窝休息了,灯显得是多余的东西。但有一地方是例外的,那便是村小学。学校的灯常常亮到深夜——那是老师们在办公。想想他们的日子是何等的艰苦,没有电,一盏煤油灯,豆大的光亮,就着这点光,他们批改作业、备课、教育了一茬又一茬的娃儿。煤油灯不但发出难闻的气味,而且产生一种乌灰的烟,熏得眼睛直掉泪。年岁稍长的老教师,眼睛不好的原因,也许与此有关吧。现在想到自己,能够在亮堂堂的灯光下,吹着电风扇,在舒服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比上一辈人又是多么的幸福!

上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看见了电灯。第一天晚自习课,老师布置预习新课程,而我却对着一只灯泡凝视了整整一个晚上。那对于一个从山旮旯里走出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神奇!之后初中毕业,考上师范,几年时间,对电已经熟视无睹。反而,念师二那年的一次停电,让我记忆犹新。

下自习课不久,明亮的宿舍区忽然暗了下来。黑暗象拉下的帷幕,倏忽间便降临了,似乎是高空落下的具体的物体,着地的一瞬发出撕心的响声。开始是死一般的沉寂,继尔响起巨大的欢呼声。以往的夜晚显得那样的平淡无奇,突如其来的停电,无疑给平静的生活扔下了一块石头,顿时荡漾开了涟漪。有人拿出了吉他、胶桶、盘盖、手电,胶桶作鼓,盘盖作钹,手电高兴旋转或者时开时关,作了舞台上的灯光。一场别具风格的演唱会开始了。同学闻声而动,汇聚在一起,齐声高唱,从b安唱到老狼,唱到崔健,唱到齐秦,从《流浪歌手的情人》唱到《一个文科生的下午》,唱到《笑脸》,把当时校园流行的歌曲一首首唱下去。歌声不需要纯正,无非是敞开喉咙高声嘶叫,把一切郁闷都发泄出来。是啊,教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呆板地一天天循坏反复,兼之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把学子的思想与行为严重束缚。这一次停电,恰好给予我们一次放纵的机会。整个男生宿舍区一片喧嚣。对面的女生宿舍区愈显得矜持了。不过,情况没有缓迟多久,她们也开始了行动,附和、尖叫,把女性的另一面一览无余地表露出来了。

十一点,该是休息的时间了,但我们并没有停止狂欢的意思。宿舍保安来催了几次,都没有起到作用。之后,他请来了政教处主任,但当他一走进宿舍门口,被人发觉,我们一哄而散,他一走远,我们又继续,他一折回来又立马停止。如此几番,政教处主任无可奈何地走了。无形之中,我们产生了多么强大的反抗思想,这种思想产生了强大的力量,竟向政教处进行了挑点。这是不可思议的。在以往,不曾发生的事情因为一次停电而发生。

第二天大早,我们被集中在操场,集体被审查。但谁也没有供出一个人来。其实,压根儿就无法说清谁是“带头大哥”。这次的反叛自觉形成,没有领袖。

整个上午,我们课被停了。排在操场上被训了几个小时的话。太阳烈烈地晒着,我们汗流浃背,但谁也不敢离开。在光明之下,我们不得不向权威低头。

我曾经在以一位伟人的名字命名的城市生活过半年。城市的生活是不分昼夜的,似乎夜晚比白天更喧嚣。街道把城市四分五裂,茂密的街灯错纵交叉,炽烈的光照亮整座城市,加上鳞次栉比的商业楼群、厂房以及广告牌彻夜地亮着灯,城市是无法感受到黑暗的存在的。亮着的灯,似乎更能体现出人与人的生活差异。

坐在厂房加班的一族,没日没夜地熬,挣点无非是血汗钱,手拿提包逛街休闲的大多是白领一族,白天坐在空调办公室工作了一天,夜晚出来溜达,散散筋骨,而泡在酒吧、舞厅、赌场、桑拿室的,便是腆着大肚皮的老板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是他们的享受方式,其实,享受之中存在着尔虞我诈,一项工程的交接,一份合同的签订,一次收贿受贿的腐败,就在这些地方发生。我无法适应城市黑白颠倒的生活,但无处逃遁。半年里,我一直在迷惘彷徨之中无法自拔。

其间,也经历了一次停电,而且,同样是毫无准备的。那次停电让整座城市乱了秩序,乱了节奏。可以想象,忽如其来的停电,会错成了怎样的混乱。一条生产流水线因此而停止,一台手术因此而无法顺利进行,一次碰杯举起又放下了……手机彼起此伏,诉说的都是因停电产生的无比的恐慌。朋友告诫我不要出门,说会因停电发生不法分子的混水摸鱼。

第二天,果然从媒体听到一些有关的违法报道。偶尔的一次停电,把城市更为黑暗龌龊的一面暴露无余。

看来电在今晚再来的希望非望微小了,还是回到房间去睡觉吧。我应该感谢这一次的停电,让我想起了相关的某些片断,写下此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许三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夜雨不朦胧点评:

朴实的文字轻松淡定的诉说着断电之后的种种想法,喜欢!

文章评论共[3]个
亦源-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11月18日 上午10:31

夜雨不朦胧-评论

(:046)at:2011年11月18日 上午10:31

文清-评论

朋友早晨好!清晨为你送上一声祝愿:祝一天好心情!at:2011年11月19日 清晨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