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修身浩然正气yong

发表于-2011年11月18日 中午12:27评论-3条

修身是我国古代哲学常见的话题,《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就在于修身,前四者是修身的方法,后三个说修身所达的阶段和效果。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修身的看法。

人类有自然性,有社会性,自然性是本能,社会性是教化,自然性是原始的,社会性则是文化的。人类自从有了生产力之后,便无一日不在教化,无一日不在创造文化,即生活于社会性当中。也许会有人说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然于吾观之,人类生活生产的本质并不在于社会性,而在于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在于由自然性向社会性的过渡和社会性向自然性的反馈,二者同时发生,相依并存,循环不息。修身也就是将人类的教化,人类的文化、优良传统。将人类的社会性,通过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纽带,变成一种高于原始本能的另外一种自然状态的本能,这种进化了的本能便是修身的终极境界,这种超于一切、包蕴所有的境界便是自然。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我所讲的自然性是指人类存在的状态,而非其所囊括的具体的本能。这里的自然性就是说,人体各种机能、思想、感情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如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万物枯荣繁衍都是自然和谐的;宇宙是一个整体,日月星辰的运行都是自然和谐的。这里自然性是指其存在状态而非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自然性就是自然。

宇宙万物,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各复归其根,曰复命,曰常道,曰自然。老子所言“道法自然”,即是那至高无上的境界。宇宙星辰,花草鱼虫,世间万物莫不遵着道、循着自然而生生不息,至于永恒。我们所说的规律就是自然的一种简单体现,自然是所有规律的高度融合,是一种不能言喻的神圣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医也告诉我们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维系这个整体的法则则是自然。人类的社会性是依着自然性为基础的,没有这种社会性人物一鱼鸟兽,无异于自然地一草一木,也本可以像其他生物一样自然的生存下去,因有了社会性、有了我们的主观意识,我们可以生产、可以创造。但我们始终不能忘掉自然的状态,有自然的状态去统摄我们的社会性,将我们因社会性创造的东西再融入自然性当中,二者恰到好处,人类方可生生不息,否则,人类的力量虽强大而不遵循自然的公理、万物的天性,那么终将归于埃土。

孔子就承认自然性是原始的,他说“食色,性也”;他还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能在这个“矩”中游刃有余,从心所欲,即是修养达到了“矩”的所有部位,即是人的修养与“矩”相吻合,这个“矩”的无限延伸,便是自然。孔子说的便是人与自然的真正融合为一体,人便是自然,能在天地之间从心所欲,而与天地的境界合为一体,便得自由。自由——便是自然的状态,是物我统一的自然状态。

说到人与自然,便不得不提敬畏心,。人类初始,神话传说风靡,人们心里有神,有对神的敬畏,人与神是在一起的。然而神又是什么呢?天上打雷,是雷神,刮风时风神,下雨是龙王,洪水是水神,太阳是炎神,由此观之,真正的神乃是自然。人类初始对神的敬畏也就是对自然的敬畏,也只有这样,人类才得以繁衍下来,观此愈知自然状态的必须。

以上说了这么多,说的完全是修身的终极目标,自然的状态。下面来讲怎样达到如是之目标。

西方精神分析学家提出潜意识与意识的概念,就以此来论吧。对应于自然性和社会性,潜意识即自然性,意识即社会性,修身的关键也是在乎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即,将意识的东西,将人类的教化,深入于潜意识当中,是人拥有更加高级的本能——当然,这种本能也是自然状态。然而用什么方式让意识深入潜意识呢?一种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只有经历过一件事才能得到真知,只有以不自欺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经历和真知。才能正心,心正则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则身修。遇一挫折而奋然不顾,俨然敢于正视者,当其挫折既克,风浪既平,便得一直面坎坷之新知,乃知“仲尼厄,左丘失明”殆存真理,“披荆斩棘,任重道远”为实言,生勇往直前之心,以滋充于其身。若夫面挫折而兴叹,颓然抚髀,不知所往,逡巡而不敢前者,当其醒悟,羞愧后悔之意充塞于心,终日不得释怀,当天晴雨霁,雾散云消,亦生不惧艰难之心,盈溢于身,较于前者向来直前之士,亦有过甚。此大体“吃一堑,长一智”之所以谓也。以上两者,皆因其格物、经历,其智识、其心诚而得以将大脑之所想,以千钧之势逼入潜意识,使其实实在在为新进之本能,其身之修养也。观夫有修养之人,譬如孟子之浩然正气,老子之“虚极静笃”大体类是。然后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之第一妙法也。其二,乃是激烈强劲之内心斗争。有此波涛汹汹,风云乍变之斗争,其内心之天平为之彻底倾倒于一边,人心之所想,所作所为,皆因之而起地覆天翻之变化。吾观一生蝇营狗苟,贪于权势,或烧杀淫略,无所不至之徒。当其事业之破灭或生命之终结时,往往喟然长叹,内心斗争形于色,明知一生之所作非其所欲得,知其所所痴所狂固执之处得解脱,亦得其道,此乃瞬息所作之修身。观其根本,亦在乎格物,有类上法,不予赘述。其三,乃是顺应自己的心性。夫一人既为自然之统一体,必存在自然之通行奥秘于其身,以自我反观内心,扫除杂念,渐渐入冥冥玄妙之境地,此乃以自然之道唤醒本存之道之法。譬如佛家之四大皆空,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本自暗合自然之道,乃以之施诸人,以人之慧根而扫其心内之尘埃,可达玄空之境地,修其“无智亦无碍”之身。吾观此法乃是从人之内心潜意识出发,以我观我,以道观我,得其身修。然察其原本,顺应心性,亦需外界既成道法,如“清静无为”之道之于老子,佛法之于佛经。然外界道法亦取自格致之法,故知格致之学成为修身之不二法门。

吾观此潜意识与意识,犹如电脑之“机器语言”与“高级语言”。“机器语言”为可直接使用之预言,其犹潜意识之对应人之本能,“高级语言”为不可直接利用之复杂语言,亦犹意识之复杂而必得大脑指挥后可发动,然后二者语言亦有不若二意识之处,盖其无相通纽带也。愈知人类之可采万物之精华,取天地之灵气,全贫潜意识与意识之纽带也。

总吾所述,修身之关键在乎潜意识与意识之纽带,在乎自然性与社会性之相通,在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终极境界乃是一种自然状态,一种融合和谐、物我合一的状态。

所述至此,言有尽,意无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浩然正气yo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谭水寒精华:何音
☆ 编辑点评 ☆
谭水寒点评:

修身之关键在乎潜意识与意识之纽带,在乎自然性与社会性之相通。
闻【大学】之教,在于:新民,明德,止于至善;是为“三纲”总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八目”之议题。凡中国儒学者无不从此习起。
作者博学,据儒道东西层层论来;行文老练,文采飞扬。十分欣赏

文章评论共[3]个
哭泣在心-评论

(:012)(:012)at:2011年11月18日 下午4:41

谭水寒-评论

再来欣赏佳作。at:2011年11月18日 晚上7:03

穷凶极恶-评论

学习了at:2011年11月18日 晚上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