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自豪,我在业余时间最热衷的事业: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深深领悟到了读书对个人的重要性。曾经和现在:我都为书而狂。
书让我备感充实。书,让我领悟到文学的细腻温柔,如同仙女下凡,飘逸神采;书,让我领悟到历史的波澜壮阔,如同大江东去,惊涛骇浪;书,让我领悟到哲学的博大精深,如同宇宙天地,包罗万象……
读《三国演义》,不禁为孔明的赤胆忠心而感动,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视为自己的座右铭;读《甲午战争史》,何尝不为当时中国贫弱的现状而扼腕叹息,直至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己任;读鲁迅,时刻不为其犀利的语言叫好,也为这位大文豪的爱国之心而感动;读钱钟书,简直被这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俘虏,内心从此把他当作可望而不可及的学术榜样……
读书,贵在明理,理若明,乐自在其中。“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阐述了士子们立身先立志的决心,也是青年人应立大志、立壮志的最好教材;“一息尚存,奋斗不止”说明的是人生要奋斗才能有所成就,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是其最好的例证……此理藏于书中,不正为人类的进步提供着精神食粮吗?
读书,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已故明星级政治家、前国家主[xi]江泽民恩师汪道涵先生可说是这方面的楷模。其无论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当教授还是担任官员要职期间,每天无论多忙,休息前必读书,如若不读,将整夜难眠,这一良好习惯,奠定了先生一生的学术功底和政治素养,是其在海峡两岸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一生致力于戏剧事业的发展,从事着文学工作,其读书之多,实属罕见,在他去世后,人们发现其私人藏书竟达五万册之多,才真正明白吴老在文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真正原因。
我自认为是个读书人,读了一些书。曾经,室友们把我点着蜡烛钻研《西方哲学史》传为佳话,也曾为我大学期间手写的一尺多高的读书笔记而对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我也曾从书中领悟了一些道理,深感读书的重要性。
孙中山先生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他此生最喜欢的东西有两样:女人和书。此语让人茅塞顿开。诚然,好的书可以当作妻子,作心灵的交流、感情的宣泄和灵魂的召唤。
-全文完-
▷ 进入余国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