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的金钏儿
——重读红楼之二
金钏儿是贾宝玉母亲王夫人的丫头,伏侍了王夫人十来年,平日里做事兢兢业业,极有分寸,深得王夫人喜好。王夫人本来心宅仁慈,善待下人,也因那日一时心迷,发起性子来,扇了下人金钏儿的耳光,并斥责唤她母亲白老媳妇领了下去。贾府的下人好像都以在贾府做事为荣,极不愿意离开,即使到了婚嫁年龄也不例外。袭人就是不让她家里人赎回去,就是不用银子的“领走”,放她出去,她也不肯走的。也难怪,一大群的丫头婆子热热闹闹惯了,不愁吃不愁穿,虽然干的是服侍人的活儿,但主子善良,并不把下人当狗使唤,丫头婆子个个生活无忧,不愿意离开贾府纯属正常,何况她们也没有身为“下等人”可悲可叹的意识。在那个社会里,只要能吃饱肚子已然不错了,况且,离开了贾府,就少了依附,丫头们自小生活在那里,出去之后干什么去,还不得不失业,下场会更难堪!金钏儿又是被赶了出来的,更加没有了面子。一时性急,便投井自杀了。
其实事情并不大,却断送了一条活生生的性命!
那日时当盛夏,早饭过后,各处主仆人等因为日长神倦,都睡的睡,打盹的打盹了。贾宝玉一时无聊,背着手到处闲逛,不觉便到了王夫人的房里。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了,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却也打着盹儿。
宝玉轻轻走了过去,逗醒了金钏儿。金钏儿见是他,抿嘴一笑,摆手叫他出去。宝玉天生是个花痴,此时无聊,好不容易逮着个女伴儿,岂肯轻易离开。他偷偷看见王夫人正熟睡,便把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送到金钏儿口里。宝玉上来便拉着金钏儿的手说:“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寻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进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了,我只守着你。”此时候,王夫人醒来了(也许王夫人压根就没有睡熟过),听到这些话儿,照着金钏儿脸上就摔“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打也罢了,却还要把金钏儿赶出去,这便要了金钏儿的命。其实金钏儿着实冤枉,何来“小娼妇”之名?何来“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的水性杨花?贾宝玉向来泡在女儿堆里,见哪个爱哪个,也不见是真爱,而是任何一个丫头、妹子、姐姐都不愿舍去,都想招聚到自己身边罢了。林黛玉要死了,他说要做和尚,袭人要死了,他也说要做和尚。况且,无论男女,他哪个不是拉手搭肩的?可这次偏偏金钏儿遭着,便成了“小娼妇”。王夫人对儿子的秉性又不是不知道,这天却怎么是金钏儿把“好好的”儿子“教坏”了呢?可见,主人的不分青红皂白,下人得受尽冤屈。
说来也怪,贾宝玉不见得有多怕她母亲的(父亲他可是极怕的),可王夫人一醒来,他就一溜烟没有了踪影。见了母亲打金钏儿也不劝,也不解释,便逃之夭夭了。可见贾宝玉也是个极不负责任的男人,也未见得贾宝玉有多喜欢金钏儿,未见得是真心实意地把她“讨了”的计划。如果换了挨打的是袭人,贾宝玉肯定会另一种态度了。
其实王夫人并没有要赶金钏儿出去,只是一时生气,才动了粗,撵了下去,只道气她两天,还是要回来。谁知金钏儿性格如此刚烈,想不开便投井死了。书中王夫人向薛宝钗解释金钏儿死因时说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令人难以明白的是,王夫人对人说是金钏儿弄坏了她的东西,这与事实不符。也许王夫人也觉得跟人说了是因为金钏儿与宝玉挑逗了几句玩笑话,而打了人,让金钏儿断送了性命,这样会让人不可思议吧。总之,这其中原由恐怕要另文分析了。但是,她说的“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这句话,我认为出自王夫人的真心,如果金钏儿没有跳井自杀,王夫人不久会唤她回来的。
金钏儿死后,王夫人只赏了她娘五十两银子和两套衣服妆裹尸首。一条卑微的性命便草草了结了!
2006年4月27日
-全文完-
▷ 进入许三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