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印象雁门关清风亭

发表于-2011年12月22日 下午3:27评论-4条

雁门关印象,最初始于多彩丰富之童年,连环画《杨家将》曾翻看无数遍,同名评书更是耳熟能详,其作为大宋边关重地,三关主帅杨延昭曾长期在此驻守,屡次击败辽军立下赫赫战功。长大以后,多次查阅图书史料,方懂得雁门关作为中国北塞门户,历经数千年军事冲突与朝代兴替,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素称“三关重地”、“九塞之首”,战国李牧、西汉卫青、霍去病与宋代杨家父子及明代周遇吉等名将都曾在此建功立业,大显神威;抗战期间,我八路军贺炳炎团部更在此伏击日寇,毙伤日军五百余人,击毁汽车三十余辆,大力协助忻口会战;1948年4月,毛泽东率党中央东赴西柏坡途中,曾亲自登临雁门关给予极高评价,并在关下窑洞内与周恩来、任弼时等纵论天下。因此,雁门关不是一座普通关城,而是高不可攀之历史古迹与革命圣地。

首次登上雁门关,是在十几年前一个秋日,一路上满怀仰慕之情,深藏钦佩之意,遥想历代前贤之丰功伟绩,静思千年雄关之演义传说,竟心潮澎湃,难以自抑。然沿途黄叶凋零,雁鸣啾啾,道路更是坑坑洼洼;鼎鼎大名之镇边祠,只余一道歪斜照壁与两根破损旗杆,几块残碑记载着其人文与历史;天险门疮痍满目,关楼下荒草凄凄,内外长城更是荡然无存,苦苦寻觅之下,只在远处山脊上找到几块废弃城砖;望穿对山烽火台,亦看不到旧日之辉煌,只有山间古松依旧苍翠,在朔风中瑟瑟低语,仿佛诉说着历史之久远。痛憾之余,怅然离去,心中之雁门关就此逝去不再翩然入梦。

近两年间,耳畔听到太多关于雁门关之话题,不觉又为之砰然心动,但生怕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便几次三番推迟行程。辛卯仲春,在朋友极力相邀之下,终于再次踏上拜谒之路。西出名城代州,顺着旅游公路驾车北行,沿途道路平坦,绿树带绕,寥寥民居散落两旁,木顶土墙很是简朴,倒有些原始村寨之味道。有一个村庄稍大,名唤试刀石,传说李闯王当年北上攻打京城曾绕道雁门关,途经此地见到一块巨石,突然心血来潮试刀明志,结果一刀下去竟将巨石劈开,所遗之石至今仍供在村南一座凉亭内。

不多时,便来至阜家坪,阜家坪也称阜戈寨,系雁门古道之起点,附近之路灯采用太阳能产品,造型与关名暗合,为两只展翅翱翔之大雁。山门古朴庄重很有气势,南侧系停车场,停车场两侧立有人车与驼马之石雕,看来此地战时为官府补给军需之要道,和时为商家往来营输之必经。门前两尊山神模样凶悍,身材魁梧,俱是一手执矛一手握盾,设计者独具匠心,盾牌是一方太阳能板,矛头是一盏巨型灯泡,天色稍暗即可自动照明。 

沿古道步行而上,皆是石板铺路,青砖筑垛,曲折蜿蜒,绵延数里,每隔一段垛墙便插有彩旗一面,斗大的“关”字迎风招展。古道两侧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更使久居室内之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前腰铺地势平缓规模宏大,为当年过往客商集聚之地,遍布古式客栈、酒家、商铺等,可以想象当年边贸之繁华,场景之热烈。沿途复建之观音阁、虎啸瀑、马公杀虎处、壮士亭、雁池等景观,建筑风格各异,传说故事更增添不少情趣。转过观景台,便来至雁门关下,左侧石崖峭拔挺立,石纹交错,青苔遍布,一块古碑镶嵌其中,以纪念当年开山筑路之善全长老。崖下故道,经上千年车轮碾压,竟形成两道深深辙痕,轻抚破旧马车,细观石上印迹,不禁感慨时事变幻之迅猛。

仰目而视,遥见一座关城屹立于绝顶之上,沿着新砌台阶,缓缓登上城楼。环视四周,眼前一亮,不由得惊喜若狂,疲惫顿失,整座关城已全然修葺一新。东修天险门,门额嵌“天险”石匾,据传为大周武曌亲笔所书,门上雁楼已复昔日神韵,并悬挂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亲书牌匾:中华第一关;西筑地利门,门额嵌“地利”石匾,与天险门遥相呼应,门上新建宁边楼高大宏伟,现为古代军事博物馆;北修小北门,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相传均为明代傅山先生亲笔所书;东门外北侧复建镇边祠,西门外右侧修建关帝庙,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内外长城横亘南北拔地而起,九级雁塔雄踞山巅气势非凡,塔下碑林尽显雁门文化之魅力。整座关城,虎踞龙盘,雄伟壮观,此方为吾心中之雁门雄关也!

镇边祠前,两根石旗杆修复如初,造型独特,做工精美,处处彰显祠内祀奉对象历史地位之崇高。祠内一进正殿为偃公堂,主塑西周成王之弟偃公,其为目前已知镇守雁门关之最早大将。二进正殿为武安堂,主塑战国赵将李牧,同时供奉历代或以武功治世,或以威信安邦著称的汉将李广、唐将薛仁贵、李克用等六人;右殿为群英堂,供奉西汉卫青、霍去病等十人虽未专职镇守却征战雁门关内外的名将;左殿为忠武堂,主塑北宋名将杨业,同时供奉杨家历代名将。伴随古关之兴衰,多少王侯将相湮没于古道,多少功名利禄消逝在黄尘,唯此等良将贤臣名垂青史。此庙堂之上,供奉之人,无一不是忠君爱民功勋卓著,俱为我泱泱中华之大英雄大豪杰也!

关村外,公路旁,杨家将之石雕像栩栩如生,男女老少各执兵刃,七郎八虎冲锋在前,十二寡妇紧随其后,真实再现杨家一门忠勇保家卫国之故事。高山之巅,杨六郎之汉白玉巨雕高大巍峨,肃穆庄严,手执长枪,目视北方,威风凛凛,正气浩然,岂不正是华夏民族数千年间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之象征乎?我辈后人应当牢记,正是诸位前贤呕心沥血,靖国安民,马革裹尸,抵御外侮,方换来疆域之广阔,保得民众之安宁,铸就雁门关之辉煌历史。假若有人说,江南水乡似清柔优雅之仕女,塞外大漠似粗犷豪放之奇男,名山大川似高峻虚怀之修真高人,我则说,雁门关更似一尊历尽沧桑神威依旧之不老战神。

古关依旧在,几度雁归来。雁门关修复工程,施工之艰难,耗资之巨大,远非普通民众之想象。决策者志大行韧,建设者劳苦绩显,捐资者功高德深,管理者任重道远,始成功还原一座千年雄关,此举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理当载入代州史册。醇厚悠久之历史文化,得天独厚之地理环境,名将贤臣之传奇演义,将“雁门关”锻造成名闻华夏之金字招牌,更造就以军事文化为主兼容胡汉民族文化之雁门文化。而雁门文化之本质,实为继承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兴我民众,强我家国,乃至成就千古不朽之伟业。

己丑暮秋,董洪运先生视察雁门关曾题词“雁归”。秋天,北雁南飞;春天,南雁北归。细思,董先生之题字,是对雁门关旅游开发之赞赏,亦是对代县综合工作之肯定,更寄意着代县之美好春天即将来临。勤劳、勇敢之代州人民在我党坚强领导下,高举雁门文化大旗,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传承历史,续写辉煌,如今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旧城保护卓有成效,工、农、文、教、旅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奋力实现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之宏伟目标。我坚信,代州之明天必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文明和谐,而雁门关景区也必将成为举世瞩目名闻天下之旅游胜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清风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雁门关,不仅仅是唐诗那一句经典的“春风不度玉门关”,
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念及它,思古抚今,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文章,透过文章,我们心潮起伏……

文章评论共[4]个
美泉-评论

这篇文章确实不错,可惜已是再发文章。问好朋友,周末快乐!at:2011年12月22日 下午4:19

清风亭-回复此文系“大美雁门关”征文,文学网站属首次投稿。谢谢美泉的点评,问好 at:2011年12月22日 下午5:02

美泉-回复朋友文章在代县网站发表过。烟雨系统规定,精华文章,必须是在网络首发,实在抱歉。好文自有读者欣赏,期待更多佳作!! at:2011年12月22日 下午5:31

文清-评论

雪花飘飘,素裹银妆。在圣诞节即将到来之际,提前祝圣诞快乐!at:2011年12月23日 中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