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古典的芬芳(美学反思 6)行吟者

发表于-2011年12月25日 早上9:27评论-6条

我国历史悠久,有光辉灿烂的文明,先哲的思想博大精深,文人墨客的著作更是仪态万方。所有这些在世界华人和各国的学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学习运用这些典范总是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特别是恰当的引用那些家喻户晓的典章,往往能使我们的文章蓬壁生煇。可是怎样能做到恰当呢?这里特别要注意先贤们发出千古绝唱时的处境,看,是否符合我们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鲁迅在他的《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屈原的《离骚》中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给小说集定下了基调,它起到了导引读者的情绪的作用,当你读完这本书,掩卷沉思,你会感到屈原的话真是画龙点睛。这就是古典的芳香。

笔者在《河村轶事》中塑造了一个崇拜庄子和陶渊明的学子,他想在日本人统治下的乱世中建一个世外桃源,这种爱国、避乱、而又要有所作为的抱负,用了下面一段描写。 

1934年南满的暮春。这一日,天气晴和,阳光明媚。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片片的庄稼地和起起伏伏的黑土窝都长出了秧苗,低洼湿处野稗子欣欣向荣,荒岗上今春的青草儿盖过了去年的枯叶,水泡子在太阳下闪着耀眼的光,远方树林和灌木丛腾起青烟,就连被清明的野火燎过的焦土也绽出了一丛丛的新绿。

远方,一个书生牵一头毛驴,沿着垂柳披拂的河岸溯流而上,缓缓走来。近了,看得清,驴背上的行装很简单,只一叠裹着粗布的铺盖和一个木板书箱。那青年反剪着手,现出悠然的样子环顾四周。突然,他发现流水里漂来了一片片的桃花,便驻下足来,欣赏起美景。看这些粉白的嫣红的落英,一片片,一团团,成三聚五,在缓缓的流水中旋转漂移。她们一忽儿流到阳光下,在清亮亮的溪流中显得格外娇艳;一忽儿游到柳阴下,在浓绿的镜波中现出缤纷的倒影。看着看着,这青年有些痴了。他沉着地在一棵柳树上拴好了驴。随后又褪下鞋袜挽起裤腿儿,坐到了河边的一块大石上。他试探着把双脚放入了凉丝丝的水里,须臾,口里吟起陶渊明的诗句来:

看啊,多美的桃花汛啊!春潮在泛滥,

荡去身上的污垢吧,快快来洗漱一番。

要用清纯的身心,来欣赏这自然美景,

才能心满意足,举杯消愁,随遇而安。

(笔者译稿) 

老二子秀是个怪人,少年在私塾读书,他对当地主毫无兴趣;十六、七岁迷上了“庄子”。自己也改了名,不叫子秀,叫“子休”;因为庄子名周字子休。

顺便说几句,中国文人很多都喜欢庄周,因为他思想开阔活跃,文风潇洒飘逸;正所谓:思如泉涌,意如飘风,文情跌宕,意境深远。

庄子的思想、“道德”观是深邃玄妙的;他的文章也仪态万方。不同的处境和不同的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自然的。子休的信仰是彻底的。就在他十八岁那年暮春,一次家庭晚餐上,大哥子灵恰好从辽阳回来,他突然起立,给三位老人和兄长磕了头,宣布放弃继承权。第二天便卷起铺盖,带一箱书,牵着毛驴来到了年余泡;伙同金外公办起私塾来。

这简短的文字有力地刻画了子休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行吟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四大名捕点评:

一篇很好的美学随笔。

文章评论共[6]个
行吟者-评论

谢名捕的鼓励,多交流。at:2011年12月25日 中午12:24

行吟者-回复为啥这次又有误码 离[**] at:2011年12月25日 中午12:35

行吟者-回复唉! at:2011年12月25日 中午12:37

行吟者-评论

鲁迅引用《离[**]》中的诗句,其中“騒”字贴稿时被机器跳码误译。请编者改之。at:2011年12月25日 中午12:31

绍庆-评论

在圣诞节里,祝福你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快快乐乐的过一个温馨的圣诞节!(:012)at:2011年12月25日 中午1:46

行吟者-回复谢绍庆,也祝你圣诞快乐。 at:2011年12月25日 下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