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何处是我们的归宿金陵叟

发表于-2012年01月04日 中午2:16评论-1条

何处是我们的归宿?

----《诗经-曹风-蜉蝣》之瞎掰

《蜉蝣》是《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哲理诗之一。因蜉蝣生命的短暂而联想到人生之无常,从而发出何处是我们最终归宿的感叹。据说蜉蝣的生命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几天。

全诗如下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我们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这个命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其实从何处来已不重要,我们已经来了,去向何处或许才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好在今天的人们是有福气的。古往今来的诸多先贤哲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答案,供我们选择。有的说,修身养性,便能得道成仙,带着自己的夫人和鸡犬一同到凌霄殿里长生不老;有的说,积善行德,便可跳出六畜轮回,从而进入不生不灭的至高境界;有的说,上帝在天国等着我们,那里阳光明媚,他座椅旁,放满了糖果盒水果;有的说,最高境界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要什么便有什么;还有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最绝。“不知生,安问死?”,终极目标太遥远,还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做什么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治天下不是叫人人去做皇帝,而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是到皇帝家打工,帮他治理小民。如果皇帝家用工名额满了,怎么办呢?那就去寒窗苦读,“朝闻道夕死可矣”。

不知道《蜉蝣》的作者是否羡慕我们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可以用别人的思想武装自己的脑袋?而我却景仰他(她),他(她)对生命的赤luo裸的拷问,像阵阵鼓声,一直传达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的耳畔,并重重的捶击着我的心房。我们生命的归宿真的如先哲们所设计的那样吗?或许,我们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重新给人生的价值定位。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文笔深沉,逻辑清晰,语言结构自然!富有生活性和哲理性!

文章评论共[1]个
绍庆-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问好!(:012)at:2012年01月05日 中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