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探访甪直猛男无语

发表于-2012年01月14日 下午5:19评论-4条

在深秋季节的一个下午,我们同学一行四人驱车来到了江南古镇——甪直。角直(与“鹿直”同音),难识的地名,难忘的水乡。一个作为苏沪之间的水乡古镇,她穿越了2500多年的历史风雨,历经了苍桑的岁月……至今依旧保留了她古朴醇正的风貌,吸引了广大的中外游客,令人留连往返。只是在旅游开发上比周庄迟了一步,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没有周庄那么的有名。其实这样也好,没有经过人工加工过的古色风景更能保持其原貌,这也是这次我们不远千里来此游玩的原因。

车还没有到甪直,我们就远远地就看到一排排一片片的古色的白墙灰瓦的建筑群出现在视线里。在秋日阳光照射下,显得神秘、古朴而宁静。我们不忍打扰和破坏这一份难得的宁静,就把车子停在了公路边,步行走进了镇区。在彳亍中去寻找、探秘历史的遗迹,拜访和瞻仰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历史文化名人,同时也感受一下古镇人的生活节奏和气息!

我们首先来到了古色古香的的老宅区。这里的居民还保留了几百年前古老生活的意韵、淳朴、宁静和幽雅…… 人走在狭窄悠长的小巷中,脚踏在长着青苔的青石板上,望着两面褪了色的白墙灰瓦,我不禁想起戴先生的《雨巷》。早在读书期间,当我学习到这首美丽缠绵的小诗时,我就陶醉在江南古老而多情的雨巷里。可惜今天没有下雨,所以更不可能遇到“丁香一样的姑娘”,似乎有点遗憾。看着身边朱红色的大门,大门上铸有金黄色的铜环。为了体验一下古人手扣门环的感觉,我大胆地扣响了其中一家的门环。没想到是大门竟然打开了。开门的是一位美丽与风韵并存的中年妇女,她笑问,侬有啥事?我连忙摇头摆手说,没事,没事!便逃也似的跑开了,身旁的同学一个劲地笑我痴傻。虽然没有进去做客,但那位妇女的美丽的外表和江南女子特有的吴侬细语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这也为我刚才的遗憾减少了许多!

走出小巷,我们来到了一条弯弯的细细的小河旁。据说这条河流是贯穿了整个小镇的,河面上有数十座石孔桥。在古时候,这条河是甪直通完外界的主要通道,北面可到达苏州,南面可以达到上海。为了体验一下古时候古人坐船的感觉,我们租了一条乌篷船。摇船的是一位老年妇女,身穿长袖的花绸衣,头上包着头巾,看起来也是慈眉善目的。她讲的是地地道道的苏州话,所以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就集中精神观察起两岸的景色来。河面是弯弯曲曲的,两岸的建筑是依河而建的。不少的建筑还是保留以往的风貌,如茶庄,饭庄,戏院,当铺……风中飘摇的黄色旗帜和门前红色的灯笼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想起歌中的“外婆桥”和“阿娇”。

不一会船行驶到了“万盛米行”。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坚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这是叶圣陶的小说名著《多收三五斗》里描写的景象,“万盛米行”也因此而闻名。据说其始创于民国初,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是“前店后场”的格式,店前的河埠头,就是装卸谷米的码头。一到新谷登场,这里舟船汇集,就会出现小说中所描绘的热闹场面。为了印证一下叶先生描写的内容和领略一下其中的景象,我们就停泊上岸,走进了“万盛米行”。门面为三开间朝西店铺,面对河埠。店铺设有售粮高柜,店铺后则是宽敞的石板大院,两廊陈列有稻作农具、加工谷米的各式器具,集江南农具之大成,再现了民国年间江南米市的风貌,成为一处具有水乡生活特色景观。虽然如今米行没有了先前的热闹,门前清澈河水中也见不到漂浮的烂菜叶子,但置身是其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繁华与热闹!站在傍晚的余晖里,看着在水中歪歪斜斜的房屋的影子和河岸边千穿百磨的“船扣”石,我不禁要叹惜古人的精明与勤劳,也联想到“时光飞逝,物事人非”的句子!

接着我们来到了保圣寺。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内藏出自唐代塑圣杨惠之之手的罗汉塑壁艺术瑰宝,是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导游介绍,保圣圭原名保圣教寺,是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萧衍笃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遭了殃,至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再次重建。最盛时据称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达半个镇。便但到了元未又再衰颓。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7年)重新振兴,当时规模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时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堪与杭州灵隐寺媲美。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寺内尚存:九罗汉圣迹、各代铜镜展览、青石经幢、铁钟、千年古银杏、百年枸杞等宝贵历史遗物。寺内的园中给我留下最深的地方就是叶圣陶纪念馆和陆龟蒙墓。

叶圣陶纪念馆坐落在保圣寺西面。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角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将当年叶老先生执教的几处旧址重建,开为叶圣陶纪念馆。叶老的在文学上的造诣早在上中学时候,我就欣赏、领略过了。叶圣陶长期在甪直生活,对角直感情深厚,创作了不少以角直为背景的小说,如《寒晓的琴歌》、《多收三五斗》、《高高银杏树》等等。先生把角直比作培育自己成长的“摇篮”,临终时更留下遗嘱要将骨灰葬在角直这个“第二故乡”。望着眼前一幅幅介绍先生生平事迹及伟大成就展图片和先生高大而威严的铜像,我不禁肃然起敬,深深地鞠了三躬!斯人虽去,其精神永存!

馆中先生的遗物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先生的遗书。先生活着的时候把生死看得很淡,早在他离世的十年前就开始写遗书。先生的遗书,全文不过130字,然而却写了三次。第一次写于老人重病之时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嘱咐家人丧事从俭,只“在《人民日报》自费登个广告,告别相识的人,说我跟他们永别了”。第二次是1980年12月21日,老人补写遗嘱,写道:“非但不要开追悼会,别的什么会他不要开。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月12日,老人再次补写遗嘱,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北京医院按照老人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作了解剖)。短短遗嘱,数年而成,两次增补,发人深思。

陆龟年墓在寺院的北面。坟墓看起来也很普通,只是比普通的坟墓稍大一些而已。也许由于主人的名望而出名吧!整个墓地占地约半亩,坟头是用土堆成的,四面用砖块围城的圆圈。导游小姐说墓地的所占的位置本是陆龟蒙祠,祠宇是陆龟蒙的宅园,当时园中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栏等“小八景”。现祠宇已不存,遗迹仅有陆龟蒙衣冠冢和修复的清风亭、斗鸭池、其中衣冠冢和斗鸭池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陆龟蒙是晚唐文学家,生于苏州,家世显赫,自小勤读经书,立志学成报国。然而怀才不遇,最后索性到角直买田隐居。闲暇时,也常扁舟出游。他的诗大多反映水乡生活,其中多为吴地景物。鲁迅曾在《小品文的危机》中对他有高度的评价。站在墓前,望着坟头上几棵枯萎的杂草,在秋风中瑟瑟摇摆,我多思善感的心不得为古人流泪起来。好在现在还有人没有忘记他,不少人还驱车前来祭奠他,坟墓前的香炉里还在飘着袅袅的香烟。

参观完保圣寺后,天色就晚了下来。我们在依依不舍中走出了寺院,离开了甪直。在同学打开了汽车的发动机瞬间,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依恋和热爱!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甪直这个古镇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让其成为浮华背后的乐土。背上行囊去角直,放松心情、涤荡心灵、净化灵魂;让思绪随小桥流水而来,飘过小巷古宅,渐渐远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猛男无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走进苏州,探访古镇
那江南历史的古风雨与沧桑
似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文化悠久,意韵丰满
民风、建筑、名人、禅寺
灵魂的涤荡、精神的沐浴
将一种意境铺展开来,让我们也依恋与热爱一回
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人家

文章评论共[4]个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问好朋友,前来欣赏学习了。at:2012年01月14日 晚上7:50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2年01月14日 晚上7:59

郑佳仪-评论

(:060)(:060)拜读。问好无语。(:012)(:012)at:2012年01月14日 晚上8:05

郑佳仪-评论

(:012)(:012)at:2012年01月14日 晚上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