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哑是聋哑人,他姓甚名谁,何方人氏,无人知晓。街坊们就叫他“老哑”,爸妈让我喊他“哑伯”。其实,不论什么称谓,他都听不到。
老哑住在乡政府院子里,是照顾他孤老一人腾出来的储藏室。我的最早记忆是他总是挑着一担水,很稳健地,从街道一趟又一趟。
他似乎很喜欢小孩子,见到了就立刻放下水担,嘴里“啊——啊——”地发着含糊声音,脸上的皱纹笑成一朵灿烂的花。
可大都怕他,总是一哄而散。胆小的跑在最后哇哇大哭。老哑就失望地挑上水桶,落寞地继续他的行程。多年以后回忆起这个场景,我就觉得那时的老哑象极了风中残败不堪的旗杆,孤独无语。
渐渐地大人们注意到这个现象,于是偶尔有小孩哭闹,一句“我叫老哑来”,即止。
开始我也怕他。可能是他不同于常人的“说话”方式,使我们忽略了他脸上的慈祥与温和。在孩子们看来,跟许多人不一样,那他一定是个可怕的坏人。我就常常以为老哑是个专门卖小孩子的拐子,要不,他怎么老往我们玩的地方偷看呢?
爸妈从来不拿老哑吓唬我。他们对老哑的评价很高:
“这条街上有哪家的水他没挑过?哪家的米啊面啊他没帮忙送过?你看连大街都被他扫的干干净净。这样不计报酬的劳动,恐怕也只有哑伯去做。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哑伯的善良于真诚。”
经过多次类似的教育,我不再见到老哑就跑,但也只是闪在一边小心回应他的笑。他很意外,“皱纹花”在脸上盛开得更加热烈,兴奋地打着我看不懂的手势。
第二天,他给我家的水缸挑了满满当当。爸递烟给他,他憨厚地笑着拍拍胸口,又对爸竖起大拇指。我明白他是指爸上次给他治好了胸口疼的病,诊费,药费都没收。哑伯是个知恩必报的人,他总是记得我家的水什么时候用完,记得我家的哪扇门“吱吱呀呀”需要修理。
我躲在爸身后,还是没有勇气离他太近。哑伯向我招招手,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摸出一只竹编的蜻蜓,薄薄的翅羽迎风展起,活灵活现的。
我高兴了,在竹蜻蜓的诱惑下加上爸的鼓励,终于第一次站在了距离哑伯5公分的地方。哑伯用手比划“说”这是他亲手做的,我和爸顿时惊叹,他那双枯树般的手是如何做出这么精巧的东西?晚上拿给妈年,妈倒是不奇怪:“都说哑巴有玲珑心,灵巧手,看来不假。”
我的竹蜻蜓在伙伴中引起啧啧赞叹,当大家得知是哑伯的杰作时,面面相觑。我知道他们不信,便怂恿大家一起去哑伯住的地方求证。争论了一阵,获得多数票同意后,我们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政府大院。
哑伯的“家”就在家属区最后一排的边上一间,原先是堆放工具的。这里曾被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视为“禁地”,没有大人的陪伴,我们是绝不会出现在10米之内范围的。
因为我之前的鼓动,或许还有竹蜻蜓的作用,几个大点的孩子已经攀上了没有玻璃的窗子。
忽然,门开了,哑伯拎着扁担水桶走出来。
都愣住了,有几个想跑,被胆大的给拉住。爬上窗台的定住了姿势,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只有我拿着竹蜻蜓勇敢地站在最前面,一时间也不知怎么表达。
哑伯的屋前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小孩子,他肯定想象不到发生了什么事。看到我还有竹蜻蜓的时候,他似乎明白过来,惊愕被一种欣喜的表情代替,脸也因此涨得通红。他将门敞得开开的,讨好地笑着,“叫”我们进去玩。
为了证明我的话没错,我第一个走进去。天哪,你猜我看到什么?满屋子的竹蜻蜓!它们昂然在一根根线绳上,栩栩如生,展翅欲飞!这些形容词当然是我长大以后才会用的,在当时,我能做的,除了张大嘴巴便是瞪着双眼,心里的感叹无从表述。
我和伙伴们好半天才从童话般的境遇中苏醒。我们没法跟他沟通,所以不能了解哑伯为什么对竹蜻蜓情有独钟。
造访归来,每个人手上都多了一只竹蜻蜓,是哑伯送的。谁都想不到是竹蜻蜓改变了我们对哑伯的感情。
对于孩子不再惧怕而且喜欢上哑伯,家长们是喜愁交加的。喜的是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做好事儿,调皮捣蛋的少了,愁的是今后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阻止孩子的哭闹呢?
有了这帮小鬼头,哑伯的屋里充满了笑声。他给我们手工制作过很多新奇的小玩意儿。比如万花筒,一个很简单的纸筒,不知道哑伯在里面放了些什么,通过一个小洞往里看时,绚丽多彩,一会儿百花齐放,换个方向又是霞光万丈。这个神奇的东西在我们贫乏的童年一度成为我们的最爱。
冬天到了,街上行人寥寥。哑伯那只在窗上糊了层报纸的屋子,没有一点暖意,孩子们很少去了,更乐意缩在家里烤山芋吃。哑伯经过家门的时候,才拽了不让走,大人也高兴,还会弄俩菜,留他喝上一杯。
我跟爸妈说今年过年把哑伯接到咱家来吧,他一个人多可怜呀!爸一边调试着刚买的14寸黑白电视机,一边点头。妈择着菜,叫我:
“丫丫,哑伯在大路上扫雪呢,你也去帮忙,别老赖在家里当懒虫。”
“噢!”我拿了铁锨,屁颠颠地跟在哑伯后面铲了半天,浑身热乎乎的。
哑伯没在我家过年,在年前半个月的时候,他死于一场车祸,肇事司机逃逸现场。
出殡那天,灵车经过的地方都响起鞭炮,那是街坊们为哑伯送行。花圈挽联上写着“哑公永垂不朽”“哑公万世流芳”……
逝者哑伯的身世成了一个谜,那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哑伯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直到今天。他的施恩不图报,他的不计得失,他的春雨沐人……
有时候在街上看到有人卖竹编工艺品,便买来提在手上。突然就会想念儿时哑伯编的那只振翅飞霄的竹蜻蜓。
本文已被编辑[彦灵]于2004-11-19 19:29:2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零点盛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