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读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略感
简要粗略的提纲:
1,看自己,看真东西,全球性的,真实的品德,最基本的却被国人遗忘的,情操。肯定李开复本人,和作为一个个人,去成长,工作和奋斗,的素养,是需要的。
2,看书末页,美国高盛公司前总裁john·santon寄语:“李开复是少数深谙中美文化的人士之一。深受政府、媒体,特别是中国学生的尊敬。在中国即将崛起的过程中,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分析:第一句:李开复等于美式民主的中国桥梁,第二句:这个桥梁很宽,第三句:在美国经济金融大亨的代表,也就是美国政界代表的实体,无法左右中国崛起的这个事实的时候,就换了另一种方法,即左右中国崛起的方向,李开复,向中国输入美式民主,决定中国的发展方向。举例:google,退出中国,美式民主不适合中国,理智的国人应该懂得,民主和爱国,之间选择,或是抉择,我们应当选择,爱国,何况是美式民主。深讲,结合历史,宗教,人的本性,等等。
3,看,在月球上看地球,辩证的看西方。
4,辩证看待着本书,此书的主旨是一本励志的书籍,却····打开眼睛,再打开眼睛。
本书看了四处:
第一处,第一页封面,一个叹号,之后瞎翻,看到了里面的一个小故事,上海的不是在他们学校很著名的大学生,100多名,考上了哈佛,之后,大家奇异,要求其出书。
国外确实好,某些情况的却好,比如前几天看大国崛起,之后想看看世界地图,百度一下,无,之后google一下,德克萨斯州大学的网络图书馆,世界地图,6972*3880高清地图,公开,民主,每个人都有获得学习资料的权利。
第二处,后面的最后的末页,高盛。
之前知道高盛是金融类的大亨公司,像索罗斯、货币战争中的梅耶.罗斯切尔德类别的。书此文之前,百度一下,高盛,哗然。百度头条,高盛,中国9000亿,不一定是真的,但哗然。谈论google退出的过程。
第三处,作者说自己去google的经历。
第四处,浅谈,结尾。
自序:前两天单位又开展了一年一度的读书活动,本来是选的《货币战争-金权天下》,但是单位发的是《货币战争》,这本书我有了,刚好同事戏言,邀我为她写一篇读后感,她选的是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我本身不喜欢这本书,看见这本书的标题和封面设计,就感觉一般。但是我也戏言,就和他换了书,于是觉决定写一篇草文了,说实话,这本书,加起来看了绝对不到一个小时,就不想看了,所以我写的是草文。呵呵。
作者文科生,在高中对政治经济等领域高度饥渴又无人点拨的情况下,无意中得到一本《真理的追求-十年文萃》上册残卷,就系统看过这一本,不知是否现在受其影响,是否有滞后,或是局限。近期地中海沿岸,或是说穆斯林世界的所谓的茉莉花革命,在单位内网看了叶海林先生对实时形势的分析,不知现在内心中是否还怀有戒备之心。
这种留洋海外名人的传记,经过打工皇帝之后,感觉很恶心,写的有时也很功利。
正文:
打开眼睛,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突破,“打开”是主观的突破,去看,结果就是看到。既然打开眼睛,就要看到,还要看透彻。
打开眼睛,看到一个大叹号,做最好的自己,下面是一个圆,“努力学习、勇气、自省、自信、胸怀、寻求理想”等等,围绕中心的就是“价值观”。可以说李先生很睿智,均是人人共识的,却又有几人能做到,亦多被人忽视了。李先生提出来了,而且李先生做到了。成功了。国内现在的确存在问题,年轻人浮躁,功利之心,为了生存,忘了真我,忘了理想,忘了基本的道德情操。又看到上海一个女大学生的哈佛之路,并不出众的她,却去了哈佛,国人不解,国人惊讶,国人盲从,要其出书,演讲,说起成功之路。其实国外更注重于真,也许不像国内这么功利,基础的道德情操,综合的素质,而不简单的是应试教育的成绩,三位的数字。所以人民出版社的李编辑要求本书作者写书,主要就是讲基础道德情操,为人处事,说高一点,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从而提高8、9点钟太阳的最低水桶的高度,综合素质提高,以至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李先生同样有着赤子之心,书了此书。李先生是中西方的人才,结合了许多西方特有的品质。的确,西方有的东西,很好,举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天又看大国崛起,之后想看看世界地图,百度一下,无;之后google一下,德克萨斯州大学的网络图书馆,世界地图,6972*3880高清地图:公开,平等,每个人都有获得学习资料的权利。好的地方,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就个人成长成才,李先生和李先生的这本书,是不错的。
打开眼睛,看到很多名家的点评,美国高盛公司前总裁john·santon的点评我很是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寄语青少年的,认可李先生的,还是其他?高盛,这个公司,太熟悉不过了,就像货币战争中梅耶.罗斯切尔德家族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金融巨头总裁的话不会是一句慈善语,那么目的何在?凭着主观想法,再看一遍:“李开复是少数深谙中美文化的人士之一。深受政府、媒体,特别是中国学生的尊敬。在中国即将崛起的过程中,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极端的分析下去,第一句:李开复等于美式民主的中国桥梁,第二句:这个桥梁很宽,第三句:在美国经济金融大亨的代表,也就是美国政界代表的实体,无法左右中国崛起的这个事实的时候,就换了另一种方法,即左右中国崛起的方向,李开复,向中国输入美式民主,决定中国的发展方向。之后,自我哗然。
我们再来看李先生的东家,google公司,前些天的google退出中国的事件,在互联网业甚至整个文化领域都有不小的波动,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google对中国的网络审查不满意。一句话说的好,在商言商。每个商人都晓得的道理,为什么google冲出赛道撞南墙了?有人说是国家利益原因,美国国会致使,等等言论。我认为不乏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还有一个更本质的因素,就是文化的不同。google公司拍街景,谷歌地图能看即时全球任何地点的卫星图像,以及黑莓的加密邮件,在美国,这是理所应当的。合理的。但是换了地域、民族,就另当别论了。印度的恐怖袭击事件,多国禁止街景拍摄的情况,均证明的不同。
文化的不同,本身没有任何的矛盾,但是在这个一超多强的世界中,美国人,总想以自己的价值观衡量世界,而美国的230年历史,13个人的契约,相比之下,呈现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简单,明了。而文化的形成,也是基于公开、平等的多元融合文化,并逐渐植入美国民主的血液--美式民主。而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历史,受本土道教以及佛教等诸多因素影响,积淀下来浑厚底蕴,形成自己独特的平和、恭谦、含蓄、睿智等等复杂的中土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文化的冲突和渗透也就日显突出,google这次退出中国,也可以看作是文化的冲突。就个体而言,google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包含着经济、政体等方面的冲突。美式民主不适合中国,理智的国人应该懂得,民主和爱国之间选择,我们应当选择国家的利益。
打开眼睛,看到了李先生的后记,李先生说了自己去google 的经历,自己对google的感受。“用心去选择”,一句很人文色彩的话语,这也许是李先生多年在西方的结果。而对google作为企业的氛围的描述,也是值得我们逐步去学习的。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
打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为自强,打开眼睛,览全球,其不善者果弃之。
-全文完-
▷ 进入泽龙在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