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绵竹的名片古蔺之子

发表于-2012年02月04日 下午5:51评论-2条

如果说,纸质名片,承载着的是商务信息,代表着的是个人形象, 那么城市名片,则是一个城市自身特色的载体,内涵与精神的符号,代表着的是城市的整体形象,它可以是标志性建筑,也可以是经济牌,还可以是文化物。

绵竹的名片是什么呢?

一是经济名片——剑南春。

剑南春,是川酒的代表,它经历了盛唐时期的流光溢彩,发展壮大到今日,已成为誉满华夏、蜚声世界的中国顶级名酒,位列“茅五剑”三巨头之一,成为中国白酒价值标杆。

曾经,2008年的地震大劫难,让剑南春遭受惨重损失。但短短两年,剑南春就全面快速恢复,2010年销售规模达到30多亿元,2011年,更是取得了超常的跨越,单是开年两个月就实现22亿元的高销售额。

不仅如此,2010年年底,为响应四川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号召,剑南春率先打造的酒文化风景旅游区剑南老街已经正式对外开放。

2010年,占地11亩的中国白酒第一酒庄——剑南春酒庄项目奠基开工。

2011年,占地8.5平方公里的“川西第一酒城”规划将完全落实。

2011年,剑南春耗资15亿元的世界一流酒业基础设施建设将基本完成。

2010至2011年,剑南春强势推出系列战略产品:珍藏级剑南春、十年陈酿剑南春、东方红1949、新绵竹大曲(绵竹大曲获奖百年纪念酒),并以新的渠道拓展模式,新的健全营销机制、新的营销管理,走属于剑南春自己的道路。

可以说,剑南春是绵竹的经济支柱,剑南春的发展将带来了绵竹建设的新发展。

剑南春不仅是经济名片,而且是文化名片。

剑南春继承了唐宋遗风,以太平盛世为主题,“醉中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风雅也罢流俗也罢喝罢,“剑南春”让所有喜欢美酒的酒仙慢慢地体会人间沧桑,,也让多情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赋联,也留下了动人曲折的传说。

李白、杜甫、雍陶、苏轼、陆游、李调元等著名诗人,都留下了与剑南春结缘的历史记载和传说。

为游览唐初名道士王玄览的故居,李白来到绵竹县。当时他并不富裕,为了痛饮剑南之烧春,他脱下自己的貂皮衣服换酒喝,在当地留下“士解金貂,价重洛阳”的佳话。巴山蜀水剑南春,孕育了青年李白的诗酒豪情。他留下“瓮中百斛金陵春”这样的诗句。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发生饥荒,对现实失望的杜甫弃官入蜀,一家老小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的草堂寺,过起了相对稳定的闲适生活。这期间,他每日饮酒作诗,赞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不久他在朋友邀请下,游历了绵竹、梓州、汉州等地。在绵竹,他作《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一诗: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随后他将绵竹县令韦续送的绵竹,移栽到成都浣花村的草堂之中。至于剑南烧春,杜甫有诗云:“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便熏人。” 

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青”的诗句。

唐朝诗人雍陶对剑南烧春同样十分喜爱,他在《到蜀后记途中经历》中写道: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九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时至宋代,蜜酒鹅黄的出现,不仅形成了一个名酒系列,而且为中国文学史,也为中国酒文化史留下了千古美谈。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绵竹道士杨士昌的趣闻,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等许多文坛佳话都将之蕴于其中。苏轼曾作《蜜酒歌》“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不知春瓮暗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春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君不见南国采蜂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先生来年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与友人杨世昌夜游赤壁。一轮明月出东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雾茫茫,水光接天。苏轼歌曰:

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抒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杨世昌吹箫为苏轼伴奏,箫声奇悲,如泣如诉。苏轼问:“你为何吹得这么悲?”杨世昌答:“你还记得发生在这里的往事吗?这里决定了三国魏蜀吴的命运,可惜当年的英雄都逝去了,天地长久而人生苦短,所以我很悲伤。”身处逆境的苏轼,立刻以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安慰杨世昌。两人泛舟畅谈,直到东方既白。 随后,苏轼有感于这次难得的夜游,写下了非常完美的《前赤壁赋》。 

陆游具有“小李白”之称,出生于酒城绍兴。坎坷的遭遇、怀才不遇的处境和桀骜狂放的性格,使他写下了大量带着酒香的诗句。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陆游酒诗数量之多,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陆游在蜀中的八年生活丰富多彩。这期间他尝遍了蜀中美酒,对绵竹酒评价极高,认为是蜀中最好的酒。在《对酒》一诗中,他写道: 

新酥鹅儿黄,珍桔金弹香;天公怜寂寞,劳我可一觞。

绮丽的山水和醇香的美酒,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豪情。晚年陆游隐居故乡山阴乡间,诗风日益闲适淡泊。但他念念不忘蜀中生活,将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剑南诗稿》。“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这是他对绵竹酒的由衷赞叹和深情眷恋。

在清代诗坛上,袁枚以“性灵说”而成为乾隆时期的诗界领袖。他最推崇的四川诗人是李调元。 

李调元是四川罗江人,20多岁中进士,少年得志。在经历了长期官宦生涯后,晚年隐居乡里。其诗清新自然,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李调元也是一个十足的饮酒行家。他在《题青社酒楼》一诗中曾夸口:“一笑世人谁知我,醉来高卧酒家楼”。60多岁时,他从罗江金山出发,经孝泉到绵竹,又经新市镇到什邡,沿途饮酒作诗,尽享生活乐趣。他对绵竹大曲剑南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自己: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在他编辑出版的《函海》一书中,对绵竹大曲作了专门记叙: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呕泻,除湿及山岚瘴气。 

他在《童山诗集》中,不乏咏唱绵竹大曲的佳句。他晚年在《醉后作歌》一诗中,描绘了自己畅饮绵竹大曲后喜极而狂、童心大发的快乐场景。 

不复序齿竟就坐,转瞬瓶罄空壶殇;

更有优伶解人意,歌声袅袅兼笙簧。

枯肠得酒高兴发,亦自起舞如巫娘;

群儿拍手父老笑,此翁无乃今之狂。

今日剑南春酒质无色,清澈透明,芳香浓郁,酒味醇厚,醇和回甜,酒体丰满,香味协调,恰到好处,清洌净爽,余香悠长。著名书法家启功赋诗赞:

美酒中山逐旧尘,何如今酿剑南春。

海棠十万红生颊,却是西川醉后人。

作家刘心武赋诗:

人间有酒香满杯,难得剑南春滋味。

艰辛独留自己尝,幸福赠予天下醉。

马识途曾作诗道:

剑南秋色好,清气满苍穹;

*客来绵竹,墨缘结玉种。

乾坤方壶里,日月醉鄉中。

击筷倾杯笑,诗成酡颜红。

卢前有感于谢右任先生馈赠剑南春,作词如下

茅落未饮心先醉,独醒是痴人。眼前天地,壶中岁月,投置闲身。剑南美酿,人间第一,此味何醇!卓然隽递,逃禅苏晋,岂是吾真。

与剑南春相连的名联甚多,天益老号边就有这样一幅,“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它将“剑南春”酒的神奇魅力刻画得淋漓尽致。

民间有楹联为“绵竹有泉皆化酒,剑南无酒不成春”。道出了绵竹作为酒乡的知名度,道出了剑南春的天下有名。

有人作联,将剑南春与人间美景相联,别有一番趣味。

送浔阳月,开剑南春,细雨清风无俗客; 

赏玉泉虹,收西山雪,疏梅古柳有仙神。

说到剑南春酒,还有两个传说要提,一个是“玉妃溪”的传说。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绵竹有一个美女,当她还是婴儿时,父母双亡被遗弃在一小溪旁。鹿堂山的母梅花鹿用乳汁把她养大。蜀王将女纳为王妃,赐名玉妃,不久,玉妃病死,蜀王厚葬于成都武丹山。

一年,绵竹大旱,河床干裂,禾苗焦枯。玉妃被家乡父老哀号之声惊醒,飞回绵竹,将头戴用四百颗珍珠镶成的凤冠抛向大地,顿时化着四百眼泉,解救家乡困境,泉水用于酿酒,酒美。至今,玉妃溪和四百眼清泉仍在绵竹土地上。

另一个是“诸葛井”的传说,说的是公元二百六十三年,魏国司马昭命邓艾、钟会两路进取蜀国。钟会被姜维阻于剑阁,邓艾却偷渡阴平,奇袭江油,直插涪城。这时,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督师绵竹,蜀魏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无奈蜀主刘蝉昏庸,国弱民穷,诸葛瞻父子同时战死沙场。到了元朝,绵竹人思复汉业,欲祭奠他们,只可惜蔓草荒烟,墓道无闻。经几位有心人多次寻访,终于掘得诸葛父子的遗骸,并决定迁葬于绵竹城郊西南。消息一传开,众百姓便纷纷前来,掘土垒茔。说来奇怪,头一天掘土的地方,第二天便变成了一口清泉。泉水清澈照人,能见须眉,就象一面大镜子。再饮其水凉爽可口,微有香气。饮后数日,还隐隐觉得回甜。为了感激诸葛父子在天之灵,大家便称此泉为“诸葛井”。

由以上足见,剑南春承载的不仅是绵竹的经济,还有绵竹的文化和绵竹人奋进不已的精神。

二是文化名片——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是绵竹最富有个性的区域文化。绵竹年画在明末清初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滩坊、江苏桃花坞齐名,被誉为我国“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四川乡土特色,以手描彩绘见长,同其它三家以彩色套印为主木牌年画有显著的区别。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制作多样,作工精细的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及“填水脚”。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斗方与画条,系供厅室、居室、走廓及牲畜圈等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客厅门、睡房门、灶房门之用。还有门签贴门楣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珠砂拓印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多为历史人物(如岳飞、黄忠、孔明、水浒人物等),戏曲故事(如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等),妇女儿童(如竹报平安、花开富贵、百子图、麻姑献寿等),武士神像(如钟馗、财神、罗汉、灶神等),民间传说(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春官偷酒壶等,动物花果(如群仙祝寿、五谷丰登、双鱼图等)以及名人字画等。它在构图上,讲求对称、均衡、饱满、完整、主次分明并多样统一;在色彩处理上,习惯于采取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在用线上,讲求洗练、流畅、刚柔结合、疏密相间,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在造型上,常使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使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感人。

目前,绵竹年画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绵竹门神:绵竹年画俗称“门神”,内容为武将、文官和儿童。分别贴在大门、客堂门、寝室门等处。《填水脚》门画是绵竹门画中的特殊品种,是年画艺人即兴挥洒的写意门画。《填水脚》气势磅礴,笔法雄健,神韵十足,别具洗练概括的情趣。《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为人所喜爱。它是绵竹木版年画中的上乘之作,尤为珍贵。

古版拓片:绵竹年画博物馆保存了清代年画雕版一百四十余种。这些雕版不仅是当时绘画艺术的真实反映;同时,也使古代巧夺天工的刻板艺术得以保留和传承。

斗方年画:内容新颖,题材广泛有讽刺寓意的《春官偷酒壶》、《老鼠嫁女》等,有画面清新抒情的仕女图,还有幽默诙谐的川剧折子戏。斗方年画造型生动、构图活泼、色彩鲜艳富丽,给人以回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中堂年画:传统绵竹年画表现形式之一,篇幅较普通年画大,内容大多为福禄寿喜等,画工精细考究,适合客厅装饰。

现代年画: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五十年代中期成立了绵竹木版年画社。年画艺人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将古老的绵竹年画推陈出新,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新年画。

在众多绵竹年画中,清末画师黄瑞鹄的《迎春图》,堪称绵竹年画的杰作,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以六米长卷描绘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间,具有很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迄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收藏家所收藏,已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今日中国》香港《文汇报》、《申报》、《新晚报》、台湾《大地》等许多家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专题宣传、介绍,先后赴美、法、日、智利、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其艺术价值得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1979年著名美籍华人作家韩素英莅蓉,在关于巴蜀文化的一次谈话中,她说:“绵竹年画是地道的民族文化,地道的乡土艺术。美国大百科全书都有记载。”

绵竹年画不仅是绵竹的文化名片,也是绵竹的经济名片。从2001年至今,除了地震期间,绵竹年年举行年画节,2012第十一届中国?绵竹年画节以“到绵竹过中国年”为主题而展开,有包括年画精品展、新春唱大戏、龙狮灯游城、大型河灯展在内的12个大项和30多个小项活动。地震后,还在孝德、遵道建起了年画村,年画已经成了绵竹的文化产业,带来的是绵竹的文化经济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

剑南春酒和年画,作为绵竹最具经济影响力、最富有民族个性的产品,是绵竹今天和未来的两大名片。这两大名片如何变得更加吸引人,需要的是绵竹人在现有基础上做优、做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蔺之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一个地方要打响名声,必定有自己的独特名片,文章从古到今,详细地列举了绵竹的剑南春酒和年画的深远历史渊源,为我们了解绵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一篇情文并茂,学知识的好文章。欣赏佳作,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2]个
秦川师-评论

祝福健康快乐新春永福!at:2012年02月05日 凌晨0:34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明天是元宵节了,提前祝元宵快乐!at:2012年02月05日 下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