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谈谈“神童”海归人

发表于-2012年02月13日 早上9:32评论-3条

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教育后代,特别是教育自己的后代有很多挑战和磨难。本来我想写一篇关于神童的段子来供大家讨论,现在有人写了这个类似的题目,我就借题发挥一下,早期教育是有用的,有时因势利导,会收到非常特别的效果,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的思维和环境与我们的孩子不一样,标准和认识程度也有距离,特别是对外界的新旧事物的判别的方向完全不同(我们很多时纵向,他们往往是横向)造成了我们与他们渐行渐远。我们许多家长,恨铁不成钢,拔苗助长,最后失望而归,这类教训举不胜举。我这里不是举几个例子。而是告诉大家真实的数据:著名的前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教授,在他任复旦大学校长时前后办了连续三年复旦大学少年班。招收那些智力超常的受了早期教育的少年提早进入大学。平均年均年龄为14-15岁,最小的只有十岁。这位数学巨人和他的同僚认为,在他们这么专业的教育下,一定可以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何况那些少年已经表现出超常的能力。然而,事实与我们愿望大相径庭。结果非常非常悲惨:其中20%自杀或不同层度患有精神病最后未完成学业,部分勉强毕业,可是100%就是说没有一个可以像一个正常年龄进大学后毕业可以独立的走向社会。大家也许还记得,当初,中国科大招收少年班,那时好像轰动全国,在美国我有幸遇见了俩个号称是当年的“神童”,一个在马里兰大学读计算机,也是没有读完,后来为了租房租金跟屋主打架被遣送回国,最后自杀,24岁结束自己生命。另一个先在普林斯顿,读数学,后来转学读计算机,再又读心理学,后又转读宗教,最后没有完成学业,却是剃度,进了空门。其实在那些“神童”的心中非常痛苦,他们被人们神话后,找不到自己的出路(退路)他们的内心很多方面其实没有完全成熟,有些地方还停留在童年。可是,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断地超越现实,客观和主观地给他们精神上不断的压力。他们常常是找不到自己的位子和感觉。我们外界的拔苗助长,使得他们变成畸形或残缺。他们的内心是充满恐惧和害怕。当然,我不是一概而论,不过我提醒大家给自己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少年和青年,让他/她在同龄中去学会平衡和“游戏”,以及受到挫折和失败。相信在那种自然的环境中他们会成长的更健康和快乐。这难道不是我们对他们的最普遍和基本的愿望吗?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飞的更高,更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海归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谭水寒
☆ 编辑点评 ☆
谭水寒点评:

我们外界的拔苗助长,使得他们变成畸形或残缺;内心充满恐惧和害怕。“神童”可以造就,但“神童”终会要长大成人的。人生的路还很长,“神童”不过才刚刚开始行走,没必要“神”而异之。欣赏。

文章评论共[3]个
海归人-评论

谢老师的批注。at:2012年02月13日 中午12:35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朋友!(:002)(:012)at:2012年02月13日 中午12:56

海归人-回复谢老师百忙中一读。 at:2012年02月14日 清晨5:33